6 月 18 日,京東旅行面向全體酒店經營者發布了一封公開信,正式宣布以“酒店 PLUS 會員計劃”名義,提供最高三年0 傭金的入駐政策,不但直戳OTA 傭金紅線,也表明京東借供應鏈優勢,大舉進擊在線旅游市場 。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賽道里,“0 傭金”讓所有行業觀察者和競爭對手都坐不住了。
接下來,我們從行業媒體的眼光切入,展開3000+ 字探討:為何京東下注?它有什么資源?將如何對抗 OTA 雙巨頭攜程與美團?這場混戰能否扭轉在線旅游生態?
OTA 已進入寡頭格局,增速放緩待破局
艾瑞咨詢聯合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2024 年中國電商整體增速已下滑至7.1%,處于存量競爭階段。京東2024 年 GMV 增長僅3.5%,活躍用戶數停滯在約5.8 億。
與此同時,OTA 宏觀市場呈剛需回暖——2023 年旅游總收入恢復至 2019 年水平的 80%;在線旅游交易規模達1.1 萬億元,滲透率突破60%。
拆解細分品類數據方面:
住宿:2023 年住宿業收入約8,129 億元,當年間夜量34.8 億次,線上化率 30–40% ;
酒店設施總數約349,000 家,連鎖化率僅 26.8%,意味著大量供應尚未被深度整合。
圖:2019–2024年中國OTA市場規模(單位:百億元)及在線滲透率的趨勢
OTA 市場逐步演化為攜程、美團為首的寡頭競爭格局,互聯網平臺相互圍剿同時被新秀抖音、小紅書等以內容和流量方式挖角 。
因此,對于京東而言,OTA 正是在宏觀增速放緩、電商紅利難以擴張的當口,一條絕佳戰略路徑,也是一場必需的“補課”。
京東為何此時亮劍OTA?三大邏輯驅動
1.“第二增長曲線”需求迫切
京東電商業務已進入“中年”,用戶增速乏力、GMV 提升有限。在同一份報告中指出,網購已由增量主導轉入存量競爭。
因此在外賣、供應鏈基礎上繼續演進至 OTA,不僅是多元化嘗試,更是對債務壓、盈利壓力的防御性補充——旅游屬于“低頻高客單”,一旦培育成功,現金流穩定,利潤可觀。
2.供應鏈驅動型商業邏輯
京東這次將供應鏈能力搭建為核心:劉強東在公開場合指出,“酒店、餐飲背后也是供應鏈,成本高…目標是將成本降低至行業原有水平的三分之一”。
通過電商平臺累積的采購規模、履約系統、金融服務,京東可為酒店提供日用品、清潔、床品等“后端”一體化解決方案,將非價格成本壓到行業底線。
3.借補貼發力打造差異化入口
此次公開信明確提出三年0 傭金,疊加“機票無捆綁”、“酒店下單補貼”“新客優惠券包”等舉措,形成“一攬子沖擊”。這種打法借鑒此前京東外賣策略,旨在短期撬動供應端與消費端注意力,用低成本占領心智。
供應鏈+ 流量 + 人才三管齊下
1 、高薪挖角 + 完備人才結構
京東自3 月起正式啟動酒旅業務,并以高成本策略從攜程、美團、飛豬等平臺挖角 OTA 資深運營、技術人才,薪資最高達到3 倍行業水準,App 月薪 20–50k、年19薪。這體現京東的戰略野心:并非靠外包合伙人,而是直接構建專業團隊,打造專屬事業部,甚至已準備小程序、獨立頁面、后端系統。
2 、前端補貼,后端供應鏈支撐
機票:上線“無捆綁機票”入口,去除傳統 OTA 強綁保險或套餐項目,明碼標價,透明度強;
酒店:通過“官方補貼 + 紅包”方式讓同房型京東價格優于競品;
供應鏈賦能:酒店入駐后可納入京東集團供應鏈,享受采購成本折扣,進一步提升酒店長期合作粘性與信任。
3、 品牌與用戶認知路徑重構
京東依托其5.8 億活躍用戶基礎和 PLUS 會員體系,將 OTA 服務嵌入“品質生活”板塊,實現“從家到行”的用戶路徑延伸。新用戶可領取機票、酒店“新人禮包”,在消費鏈條中形成京東消費慣性,逐步培育用戶行為與品牌認知。
面對攜程、美團:競爭與錯位哪些更有效?
1、 攜程:專業 OTA 間夜王者
攜程OTA 業務成熟、信任度高,背靠機票、商旅、大交通等全鏈條布局,其 2024 Q4 出境酒店、機票預訂較 2019 年增長率超過 20%;
擁有Trip.com 海外系統、Skyscanner 數據整合等全球化優勢。
2、 美團:低端高速滲透流量王
美團在中低端酒店和民宿領域占優,2020 年酒店間夜市場占比一度超過攜程 ;
本地生活場景與即時配送閉環可形成強沉浸用戶體驗
3 京東的打破路徑:三條主線
維度
京東打法
攜程美團優勢
京東機會
用戶入口
京東App 生活服務 + 新客權益入口
專屬OTA App;品牌認知度更深
用戶入口多樣,觸達新用戶機會大
酒店資源組合
高星酒店+ 企業商旅
攜程高端覆蓋強,美團低端資源充足
可錯位聚焦中高端+ 企業商旅賽道
供應鏈支持
電商+金融賦能,成本壓縮供應鏈資源
供應鏈能力薄弱
提供長期成本優勢,提高忠誠度
補貼策略
三年0 傭金 + 補貼紅利
補貼已弱化,傭金壓力高
搭配供應鏈和服務能力構建差異化競爭優勢
服務體驗
京東物流、客服系統復用
OTA 服務體系成熟
若復制履約與售后體系可快速接近競爭標準
不是燒錢就能贏,差異邏輯尚待打磨
1、運營經驗不足
OTA 涉及價格算法、動態庫存、退改簽、客服支持、銷售聯盟等復雜機制,而京東尚處“補貼+界面”初級形式,服務和承諾體系仍不完整 。
2、流量轉化路徑未驗證
用戶已習慣在QQ、美團、攜程 App 下單旅行產品,京東需要長期培育認知。這中間投入的資金和時間不容低估。
3、供應鏈協同性風險
即使采購能力在,如何把“電商采購”順利變成“酒店真實物品”,并形成京東產品體系閉環,需要整合線下履約系統、物流配送與酒店內部流程。
4、新玩家沖擊+ 監管
抖音、小紅書等以內容流量進入,攜程、美團也在不斷補券控價。京東此時發力,若補貼持續,短期流量可得,長期價格戰會影響他們和酒店收入監管平衡。
京東是否能打破OTA 壟斷?
京東做OTA的有利條件:
首先有雄厚資金,供應鏈體系成熟,用戶基數龐大;戰略清晰:補貼為引力、供應鏈是粘合劑、人才是支撐;
差異打法:“無捆綁 + 0 傭金”策略 + 機票獨家入口,分裂用戶認知路徑。
挑戰風險依舊顯著:
OTA 運營邏輯看似“低頻”,實際體系復雜,京東可能重蹈電商初期“酒店補貼”空轉的覆轍;
用戶成長與信任建立周期長,需持續投入;需系統構建商旅入口、退改體系及保險政策,不斷補齊能力短板。
破局突破的三大機會點
1、高星+商旅賽道優先押注
與企業客戶、差旅酒店合作,通過供應鏈降低采購成本,提高商旅體系粘性。
2、“住后帶買”的跨界商業可能
酒店內的床品、洗護用品、電器等可在京東購買,帶動復購和高客單體驗閉環。
3、本地生活生態整合擴展
若外賣、本地服務、出行等能與旅行相互聯動,京東或可構建同樣強勢但不同形態的綜合平臺生態。
所以,京東這次進軍OTA 的邏輯,與過去的“補貼打法”高度一致:燒補貼以吸引供應端和消費者,后續靠供應鏈和平臺機制黏合關系。
但旅游與電商不同,低頻、高決策、場景多樣——長期運營能力到位與否才是關鍵。
未來的比賽,就在“補貼轉化率”“供應鏈落地執行”“服務體系完善”三個維度上,京東需要穩住三年時間,才能充分檢驗這次傲視 OTA 的“供應鏈翻盤”能否落地。
未來,無論是業界還是媒體,都將緊盯京東這只“鯰魚”——它是否撼動了攜程的專業陣地,或搶奪美團的流量通道?倉促的布局能否沉淀為爆發的增長?行業媒體及觀察者期待,為這場混戰注入新的變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