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鋪長途驛道,沒壓路機沒瀝青,全靠土法子和笨力氣,但路子特別實在,就說秦朝修的直道,從咸陽通到九原郡,兩千多里地,馬車跑起來不打滑不陷坑,這背后的講究可不少。
首先得選道兒,驛道不是隨便挖的,得順著地勢走,盡量挑平坦的地方,避開大陡坡和沼澤地,山里修路就沿著山脊走,平原就找高崗,這樣雨水好排,選好路線后,先得清障,把雜草灌木砍了,樹根石頭刨出來,碰到小土坡,就把坡頂削平,坡底填起來,盡量讓路面平整,要是遇到小河,就得搭木橋或者砌石拱橋,橋基得扎在硬土層里,防止被水沖垮。
接下來是砸地基,地基不結(jié)實,路面肯定經(jīng)不住車馬壓,古人挖地基,先把表面的浮土刨掉,大概挖一尺多深,露出底下的生土,生土就是沒被翻動過的硬土,比較結(jié)實,然后往坑里填碎石子和粗砂,鋪一層就用木夯砸結(jié)實,木夯就是一根大木頭,下頭釘個鐵疙瘩或者綁塊大石頭,幾個人拎著繩子往上拽,再松開讓它砸下來,夯土的時候得喊號子,大伙兒齊著勁兒,砸得土層邦邦響,有時候為了讓地基更瓷實,還會往土里摻石灰或者紅黏土,石灰能吸水,紅黏土黏性大,這樣土層砸完不容易松散。
地基砸好后,開始鋪路,路面結(jié)構(gòu)分好幾層,最底下一層鋪大石塊,叫墊層,石塊之間的縫隙用碎石填實,防止車馬走上去石塊移位,墊層上面鋪細(xì)碎石子和沙子,大概五六寸厚,這層得砸得特別平整。咋找平呢?古人用水找平的法子,找個長木槽,裝滿水,放在路邊,水面是平的,然后拿根木桿,一頭貼著水面,另一頭在鋪好的碎石層上比劃,高的地方用撬棍撬掉,低的地方墊上碎石,直到整個層面都跟水面齊平為止。
路面最上面一層是 “面土層”,這層用料最講究,一般用黃土摻沙子,比例得合適,黃土太多容易干裂,沙子太多不夠結(jié)實,講究的地方還會往土里摻糯米汁或者動物血,糯米汁黏糊,能把土顆粒粘在一起,動物血里的蛋白質(zhì)凝固后也能增加土層的韌性,拌土的時候,先把黃土和沙子過篩子,篩掉大土塊和石子,然后澆水?dāng)嚢瑁窈湍喟退频模璧镁鶆蛄嗽黉伒铰访嫔希穸却蟾湃拇纭?/p>
鋪好面土層就得壓實了,沒壓路機,就用石磙子,石磙子是圓柱形的大青石,中間穿個孔,插上木軸,用牛或者馬拉著在路面上滾,石磙子少說也有幾百斤重,牲口拉著走一趟,路面就被壓得瓷實,遇到拐角或者石磙子夠不著的地方,就用木夯人工砸,壓完之后,工匠們會推著獨輪車在上面走一圈,看看有沒有坑洼,有的話就撒點細(xì)土補一補,再接著壓。
驛道路面不是平的,而是中間高兩邊低,形成一個小坡,叫魚脊形,這樣雨水能往兩邊流,不會積在路中間,路邊還得挖排水溝,溝深一尺多,寬半尺,溝壁用磚石砌起來,防止坍塌,排水溝每隔一段距離就得通到附近的河溝或者低洼地,保證雨水能排出去,要是路過沼澤地,就得先把淤泥挖干凈,底下墊上木樁,木樁上頭鋪木板,再在木板上填土鋪路,就像現(xiàn)在的浮橋路,防止車馬陷進(jìn)去。
驛道修好后不是一勞永逸的,得經(jīng)常維護,每年雨季過后,路面容易被雨水沖出坑洼,這時候就得派民夫來修補,先把坑洼處的爛土刨掉,然后填上新土,澆水夯實,再用石磙子壓平,遇到路面被車輪碾出深溝,就得用鐵鍬把溝沿削平,再填上新土壓實,要是路基被雨水泡軟了,就得挖開重新夯筑,不然時間長了路面會塌陷。
你看甘肅的絲綢之路古道,到現(xiàn)在還能看見當(dāng)年鋪的路面,土層被車馬壓得像石頭一樣硬,上頭還有深深的車轍印,古人沒機械,全靠人拉肩扛,一層一層把土砸實,一塊一塊把石頭鋪好,靠的就是一股子韌勁和琢磨出來的土竅門,像在夯土的時候,每層不超過五寸厚,砸完一層再鋪下一層,這樣才能砸透,拌土的時候,土的濕度得剛好,太干砸不實,太濕晾不干,這些都是靠經(jīng)驗摸出來的。
還有更絕的,比如秦朝修直道的時候,為了防止路面長草,會把土炒熟或者用火燒過,把草籽燒死,這樣路面就不容易長雜草破壞結(jié)構(gòu),這種法子看著笨,卻實實在在管用,兩千多年前修的路,到現(xiàn)在有些路段還能看出個模樣來,古人鋪路沒什么高科技,就是認(rèn)準(zhǔn)了 “分層夯實、排水優(yōu)先、材料扎實” 這幾條,用最樸素的辦法解決了大問題,不得不說,老祖宗的智慧全在這土里頭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