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日頭曬得人發蔫,村里的黃皮樹又掛滿了金燦燦的果子。熟透的黃皮掉在地上沒人撿,踩上去軟乎乎的,引來了好些螞蟻。想起我們小時候,哪棵黃皮樹結果了,全村的孩子都爭著爬樹摘。
現在的娃們見了黃皮直搖頭,說不如手機游戲有意思,扭頭就跑開。王奶奶去年拉了一筐黃皮去集市,蹲了一天才賣出去兩斤。
李伯家的老黃皮樹年年結果,他卻懶得摘,說摘下來也是爛在屋里。
年輕人都進城打工了,村里只剩老人和孩子,沒精力打理這些果樹。超市里的進口水果擺得琳瑯滿目,車厘子、藍莓每天都賣得火熱。
黃皮擺上攤位無人問津,賣兩塊錢一斤都嫌貴,不如苦瓜好賣。其實老輩人都知道,黃皮曬干能泡水,腌著吃能開胃,是個寶呢。可現在會做這些的人越來越少,年輕人嫌麻煩,覺得土辦法過時了。
儋州那邊有個村子就做得好,把黃皮樹變成了搖錢樹,游客爭著來。
他們在樹下辦農家樂,用黃皮做雞、做豬蹄,客人吃了都說忘不了。端午那幾天,人家村里來了幾千人,專門體驗摘黃皮,熱鬧得很。咱這兒的黃皮樹也不少,為啥不能學著搞點新花樣呢?
山區的黃皮樹可以劃成采摘區,城里人就喜歡這種鄉土體驗。平原地帶的果子多,能不能聯系加工廠,做成蜜餞、果醬呢?
老品種黃皮酸甜可口,比那些改良品種有味道,得把這點宣傳出去。村里的老人們有經驗,知道啥時候摘的黃皮最甜,該請他們當顧問。當然不能照搬別人的法子,得想想咱這兒的特色,怎么讓游客愿意來。
比如搞個黃皮文化節,講講老輩人吃黃皮的故事,肯定有人感興趣。我個人覺得,黃皮不僅僅是果子,更是咱村里的記憶,不能讓它消失。
現在老樹被砍了不少,看著樹樁心里真不是滋味,得趕緊想想辦法。后天開始,咱可以先把自家的黃皮樹收拾收拾,打掃下樹下的地。然后去跟村里說說,組織幾戶人家試試搞采摘體驗,先做出個樣子。
要是遇到啥不懂的,鎮上的農技站可以請教,他們有不少好點子。
黃皮不是沒人要,是咱沒找到讓它值錢的法子,得主動去闖一闖。別讓黃皮再爛在樹上了,咱的老樹也能結出“金果子”,就看咋做了。大家都想想,咱村里的黃皮還有哪些好出路,一起商量商量。
只要咱肯動腦筋,把黃皮和旅游、加工結合起來,肯定有希望。記住了,咱的土地上長出來的寶貝,可不能白白浪費了,行動起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