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金秀瑤族自治縣桐木鎮新三智慧農業產業基地內生機盎然。辣椒鮮亮飽滿、羽衣甘藍葉片層疊、豆角垂掛成行、黃瓜青翠鮮嫩,共同繪就了一幅斑斕的豐收圖景。
桐木鎮新三智慧農業產業基地。
在規劃面積217畝的基地大棚里,工人們正有序采摘、分揀、包裝各類蔬果。基地依托智慧農業技術,實現水肥光熱的精準調控和科學管理,保障了多樣作物的優良品質與持續供應。目前,黃貢辣椒、羽衣甘藍、番茄、黃金小番茄、南瓜、豆角、黃瓜以及香芋小冬瓜等豐富農產品,正通過線上線下渠道,持續供應廣西南寧及廣東等市場,呈現產銷兩旺態勢。
廣西新三智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農業運營副總裁李艷紅說:“我們今年基地一邊建設一邊種植。香芋冬瓜種了30多畝,目前進倉大概有十來萬斤,夏天廣東市場需求量大。所有種植都通過水肥一體機來澆灌,降低人工成本。”
工人在蔬菜大棚勞作。
基地積極采用“錯期育苗、錯期種植、錯期上市”的策略,有效拉長了新鮮蔬果的供應期,提升了市場競爭力。未來,基地將圍繞市場需求,繼續優化種植結構,擴大優質蔬果規模,并致力于帶動周邊農戶參與標準化種植,共享產業發展成果。
工人在蔬菜大棚勞作。
新三智慧農業基地的蓬勃發展,正是金秀縣現代農業強勁脈動的一處縮影。放眼全縣,農業產業正以科技為翼、特色為核,繪就多元融合的新圖景:在廣袤稻田上空,植保無人機穿梭飛防,以90%以上的防治效率守護糧食安全,科技賦能破解山區管護難題;桐木鎮鹿鳴村的套袋枇杷化身“黃金果”,200余畝種植園帶動家家戶戶增收,成就“一村一品”的致富典范;大樟鄉油菜花海不僅扮靚鄉村,更通過“稻-稻-油”輪作模式,實現土地增效與糧油穩產的雙贏。與此同時,粵桂協作共建的瑤藥產業鏈,以“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激活8000農戶內生動力,將綠水青山轉化為“產業金山”。而即將啟幕的三角鄉“瑤族放排節”,更將農產與非遺、旅游深度融合,讓山野珍饈通過文化盛宴走向遠方。
從智慧大棚的“七彩蔬果”到瑤山深處的“金果銀花”,金秀正以科技化提升農業品質、以多元化延伸產業價值、以品牌化打通市場脈絡,鋪就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堅實之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