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第20個年頭。20年來,這一理念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中國生態發展之路。在四川省花萼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當地充分依托自身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大力發展萼貝種植產業,成功將自然資源優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如今,又到了萼貝的豐收季,預計今年鮮品產量可達30余噸,帶動周邊農戶增收致富。
在萬源花萼山萼貝種植基地,村民正忙著采挖成熟的萼貝。今年氣候適宜,萼貝長勢喜人,個頭飽滿,最大的如獨蒜一般。
萬源市官渡鎮項家坪村村民 項爾閣:現在他們公司帶領我們種出來的效果好,每家每戶種植量大一點的,在十來二十萬元的收入應該是有的。
萼貝屬川貝母,明代有“川貝甲天下,萼貝冠全川”之載,清代為朝廷貢品,花萼山產出的貝母質量好,顆粒均勻、質堅實、粉性足、色白有光澤,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等功效。川貝母喜冷涼濕潤環境,而花萼山海拔高、植被豐富,為萼貝提供了絕佳的生長條件。近年來,當地通過野生馴化和技術改良,推廣仿野生生態種植模式,今年產量較往年提升10%。
萬源市花萼山萼貝種植技術人員 項爾華:采用智能大棚育苗,選育優良品種,通過優質腐殖土培育,今年畝產比去年提高10%,畝產可達700斤。
目前,萬源市已建成萼貝種源基地、良種繁育基地和種植基地500余畝,預計鮮品產量30余噸,帶動上萬人次就業、200余戶農戶增收。通過與中科院、四川大學等科研機構合作,當地突破了人工繁育技術瓶頸,為產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從靠山吃山到育山富民,花萼山的實踐印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科技和生態的雙輪驅動下,小小萼貝正成為鄉村振興的“黃金產業”。
萬源市潤雨中藥材有限公司負責人 項能鵬:下一步將重點推進三項工作:首先是科技賦能,與科研機構合作攻關提取技術,引進智能化生產線;其次是全產業鏈布局,從標準化種植基地到終端產品研發銷售,實現全程可控;最后是品牌升級,通過嚴格的質量管控和特色產品開發,申報地理標志,建立川貝母GAP基地,打造川貝母精深加工的行業標桿。
來源:萬源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