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新聞網消息,當布魯塞爾的咖啡香還沒散去,北京的外交部發言人剛剛確認了王毅外長即將啟程的消息。6月30日至7月6日,中國外交部長將穿梭于歐盟總部、柏林與巴黎之間,展開一場橫貫歐洲腹地的外交之旅。
這不是一次尋常的訪問。恰逢中歐建交50周年,世界正面臨單邊主義與保護主義不斷抬頭的嚴峻挑戰。王毅此行肩負著特殊的時代使命——在布魯塞爾舉行的第十三輪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將聚焦兩大古老文明的共同責任:如何為動蕩的世界提供稀缺的穩定性,如何在逆全球化浪潮中共同維護多邊主義與公平正義的基石。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資料圖)
幾乎同一時間,大西洋彼岸也傳來了微妙變動。6月27日,中美雙方共同確認了兩國倫敦經貿磋商框架的細節。根據中國商務部的表述,中方將依法審批符合條件的出口申請,而美方則將取消一系列對華限制性措施。特朗普與其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此前已高調宣稱雙方“達成協議”。全球市場應聲上揚——這清晰表明,國際社會對中美貿易緩和抱有多么迫切的期待。
歐洲之行的每一站都折射出中國外交的精準布局。在德國,王毅將主持第八輪中德外交與安全戰略對話。這將是德國新政府成立后中國外長的首次訪問。默茨總理與中國領導人在今年5月的通話共識,為此次對話埋下伏筆。作為全球第二和第三大經濟體,在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之時,中德能否真正“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展現大國應有的戰略擔當與定力,考驗著雙方的智慧。
德國總理默茨(資料圖)
法國之旅同樣充滿深意。王毅將與巴羅外長共同主持中法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新一次會議。在馬克龍總統與中國領導人前不久的通話中,雙方已就維護多邊主義與促進世界和平達成重要共識。人文交流如同深植于政治土壤下的根脈,其蓬勃生機將為中法戰略溝通提供持久養分。
然而,大西洋對岸的“協議”曙光之下暗影猶存。美方長期以來“說一套做一套”的做派,始終是籠罩在磋商成果上的陰云。從中美日內瓦聯合聲明確認構建“可持續的、長期的、互利的”經貿關系后,美方仍不時釋放收緊對華芯片豁免、威脅對中國人工智能企業實施制裁等干擾性信號。
責任歸屬不容混淆。必須清醒認識到,正是美方此前濫施的關稅政策,才導致中美經貿關系陷入如今的困境。一些美國輿論將摩擦責任單方面推給中國,甚至視中方的磋商善意為“理所應當”,這不僅是嚴重的歷史誤判,更是對公平原則的背離。
特朗普(資料圖)
中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角色日益清晰。就在王毅即將啟程之時,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剛剛落幕。這場匯聚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精英的盛會,印證了中國作為“除近鄰外許多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的現實地位,更彰顯其作為全球經濟增長引擎與穩定支柱的分量。荷蘭合作銀行報告中的冰冷數據同樣刺眼——過去半年,超過25%的荷蘭投資者因美國政策的“不可預測性”而減持美股。單邊主義關稅終是傷人自傷的雙刃劍。
當前中美關系正處在關鍵節點。將經貿問題過度政治化,把合作議題異化為“對華交易籌碼”,只會堵塞問題的解決通道。中方早已把道理說透:善意不是無限信用卡,責任必須共擔。唯有將框架轉化為具體成果清單,讓每一步實際行動都成為互信的基石,才能為未來的合作開辟真正可持續的空間。
中歐50年交往的厚重歷史,中美貿易沖突的曲折歷程,都指向同一個樸素的真理:在國際關系的考卷上,和平共存、互利共贏從來不是選擇題,而是關乎人類未來的必答題。無論是歐洲大陸的戰略對話,還是跨大西洋的貿易協商,中方始終以穩健的步伐走在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的路上——這條路的方向,早已被時代與民心照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