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作者流量激勵計劃#前言
才上臺半個月,特朗普的新國防部長海格塞斯就給中國遞了個"話"。
這位原本挺強硬的家伙竟然說,未來四年美國不想跟中國"硬碰硬"。要知道,上次特朗普可是跟咱們打了好幾年貿易戰。
美軍一把手咋突然服軟了?這葫蘆里賣的啥藥?
說透這事兒的來龍去脈
海格塞斯這話,可真不簡單。這哥們兒以前在福克斯新聞當主持人,嘴上功夫了得,對中國可沒少放狠話。現在當了國防部長,第一件事不是秀肌肉,而是主動示好,這背后的門道值得琢磨。
特朗普選他當五角大樓的頭,本來就讓人意外。海格塞斯既沒有將軍背景,也沒干過國防部的活兒,就是個電視主持人出身。
但正因為是"外人",才能不受軍方利益集團牽制,按照特朗普的意思辦事。而特朗普現在最想干的,就是給美軍這臺吃錢機器來個大手術。
你看海格塞斯上任后的第一把火,直接燒向了軍費開支。美軍2023年預算高達8570億美元,光是維持全球700多個軍事基地,每年就得燒掉幾千億。
錢花得像流水,效果卻不咋地。俄烏打了三年,美國砸進去上千億,俄羅斯還好好的,反倒是美國自己有點扛不住了。特朗普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這錢花得太不值當。
更狠的是,特朗普還把馬斯克拉進來,讓他牽頭搞個"政府效率部",專門盯著五角大樓的賬本。馬斯克這人你知道,不按套路出牌,讓他來管錢,估計能把那些冗余項目砍得一干二凈。
美國在德國、韓國、日本的駐軍,每年開支動輒上百億,特朗普覺得這錢花得冤枉。歐洲人自己都不想好好打仗,美國干嘛當免費保鏢?
美國到底扛不住啥
錢的問題最要命。截止到2024年底,美國國債已經飆到36萬億美元,聽著就肉疼。年度財政赤字更是高達1.8萬億,這是拜登留給特朗普的"見面禮"。
每年光還利息就得掏出1萬多億,這錢從哪兒來?還不是靠借新債還舊債,日子過得緊巴巴。國內通脹率還徘徊在3%左右,老百姓生活成本高企,企業也喊著供應鏈成本上升。
特朗普想靠加關稅解決問題,無異于飲鴆止渴,只會讓美國老百姓的日子更難過。人的問題也夠煩的。歐洲那幫"盟友",嘴上喊著要安全,錢包卻捂得死緊。
目前整個歐洲也就不到四個國家達到軍費占GDP2%的北約底線,德國、意大利甚至長期在1.4%左右徘徊。特朗普直接把話撂明:所有北約成員國必須把軍費開支拉到GDP的5%。
這可不是建議,而是通牒。你們不加錢,我就撤兵,反正美國不當"免費保鏢"。面子的問題更讓人頭疼。俄烏沖突這三年,美國通過各種援助給烏克蘭砸了上千億美元,可戰局還是僵持著。
俄羅斯沒倒,歐洲也沒能徹底擺脫對美國軍事保護的依賴。普京這老狐貍,在特朗普面前游刃有余,讓這位美國總統顯得有些手足無措。特朗普算過這筆賬,覺得再拖下去,美國只會越陷越深。
中國這邊也沒閑著
經濟底子越來越厚實。2023年中國GDP超過19萬億美元,占全球的18%以上,這可不是吹出來的。制造業和出口依然強勁,就算美國搞貿易戰,咱們也有足夠的韌性扛住。
更關鍵的是,這些年咱們一直在做貿易轉移,加強了與歐洲和東南亞國家的往來,逐漸擺脫對美國市場的過度依賴。
稀土這張牌,更是讓特朗普抓狂。美國的各類軍工制造,沒有了稀土資源,根本就沒法開工。就算是美國的F-35戰斗機、B-2轟炸機,也得依賴中國的稀土供應。
這可不是說說而已,數據顯示,中國稀土產量占全球的60%以上,加工能力更是占到85%。美國想擺脫對中國稀土的依賴,至少得十年八年,而且成本高得嚇人。
軍事現代化步伐也沒停。海軍艦艇數量已經超過美國,雖然噸位和科技水平還有差距,但氣勢上已經不輸。南海、臺海這些敏感地帶,中國軍機軍艦的活動越來越自信,讓美軍也得掂量掂量。
2024年中國的國防預算大概是3000億美元,雖然比美國少,但集中度高,基本都花在刀刃上。美國人精明,咱們中國人也不傻。特朗普想緩一緩,未嘗不是給咱們爭取了時間。
這四年窗口期,正好可以穩扎穩打搞發展,把該補的短板補上,把該強的實力強起來。
接下來四年會咋樣
美國的算盤很明確,就是想戰略收縮+精力聚焦。從歐洲抽身,把重心轉向印太,但又不想跟中國直接開火。特朗普這人,說不對抗,可能只是換個戰場、換個節奏。
科技戰、經濟戰還會繼續,《芯片法案》該推進還得推進,限制中國高科技的意圖沒變。軍事上,美國在日本、菲律賓的基地擴張還會繼續,對臺灣當局的軍售也不會停。只不過,擦槍走火的風險會降下來一些。
中國的策略應該很清楚,就是以不變應萬變。不挑事、不怕事,穩住陣腳繼續發展。這四年是個難得的機遇期,可以趁機鞏固內需、強化科技、壓實軍備。
如果特朗普真想緩和關系,可能會在關稅上做點讓步,咱們估計也會投桃報李,買點美國大豆啥的。老百姓最直接的感受,可能就是進口商品價格會穩定一些,出國旅游、留學的政策也不會太緊。
但也別太樂觀。臺海問題還是個大坎兒,這是中國的底線,誰碰誰倒霉。美國雖然不想正面交手,但不會放棄對臺灣的支持。
2024年美國對臺軍售總額超過100億美元,未來幾年估計也不會停。中國這邊,統一是歷史大勢,絕不會因為美國的態度改變而妥協。這個問題上,雙方都沒有退路。
反正話就擺在這兒,誰誠心合作誰就能得實惠。美國想緩一緩,咱們不反對,但前提是要有相互尊重。中美博弈,過程可以博弈,結果必須雙贏。美方從中國這里占便宜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結語
海格塞斯對華"交底",與其說是示好,不如說是現實主義的回歸。咱們中國該干嘛干嘛,把自己的事兒做好比啥都強。這四年窗口期很寶貴,正好可以補短板、強實力、擴影響。
美國不想正面交手,咱們也不主動挑事兒,但底線和原則絕不能讓。大國博弈從來不是意氣之爭,而是實力與智慧的較量。誰有實力,誰就有話語權;誰有智慧,誰就能笑到最后。
你覺得美國這次是真心想緩和,還是在憋什么大招?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