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一查“內鬼”才發現,沖突12天內高層死傷慘重,竟然還有印度人在幫以色列出力?
在這輪沖突中吃了大虧之后,伊朗國內馬上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反間諜”行動。不久前,他們剛處死了3名與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有合作的人,并在國內抓捕了至少700人。
毫無疑問,這個數字堪稱觸目驚心,并且非常直觀地反映出,為什么在這次的戰爭中,伊朗會顯得如此“不堪一擊”。
由于國內已經被滲透成了篩子,因此伊朗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以色列和美國的眼睛。
不過,近日流傳的一則消息卻顯示,能把伊朗滲透成這副模樣,以色列還得到了另一批人的幫助——給伊朗官方機構提供軟件系統服務的印度工程師。
據悉,長期以來,伊朗都非常信任印度為他們開發的系統,并將之用于各種各樣的重要領域,比如民事登記、邊境監控、機場等。
而這種信任則給伊朗埋下了一顆危險的地雷,因為摩薩德早就滲透進了這一環節,與一些參與開發的印度工程師保持著密切的聯系。
在這些系統中,存在著專為以色列訪問而留下的“后門”,可謂是從源頭上給伊朗“投毒”。
也正因如此,以色列能長期竊取伊朗的敏感數據,甚至在必要時刻對伊朗的部分設施進行遠程操縱。
而最令伊朗擔憂的情況似乎已經發生了,那就是相關滲透已經進入了該國的軍事領域。
這或許就能解釋本輪中東沖突爆發后,外界產生的一系列疑點。
明明伊朗也擁有一定的防空能力,為什么以色列的戰機在伊朗首都上空如入無人之境?明明以色列和伊朗相隔甚遠,為什么以色列能準確找到、并殺死伊朗多名高級將領、核科學家?
很顯然,一旦“底層邏輯”出了問題,伊朗整個國家必定是漏洞百出。
不難推測,如果這則消息屬實,德黑蘭除了憤怒之外,大概率也會感到難以置信和迷茫。
要知道,伊朗之所以選擇把相關工作交給印度,一方面的原因是印度在軟件、系統開發上確實有兩把刷子。但更重要的原因,無疑是想避開西方和以色列的滲透。
或許在德黑蘭看來,伊朗和印度的關系不錯,同時印度又算不上西方陣營的國家,因此伊朗能在這一敏感問題上信得過印度公司。
然而結果卻是,伊朗似乎為自己盲目的信任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如果摩薩德真的通過印度工程師,在伊朗的系統中安了后門,隨之而來的就是一個敏感問題,這一做法到底是印度企業、或者工程師自己的行為,還是印度官方的意思?
前者其實相對好操作,畢竟再復雜的工作,都是由一個一個具體的人去完成的,只要以色列能打通最關鍵的環節,或者說影響最關鍵的幾個人,都有機會把這件事情辦成。
后一種情況無疑牽扯甚廣,但由于沒有明確的證據,我們也不方便進行過多的討論。
可以肯定的是,圍繞著信息安全領域,以色列和伊朗進行了曠日持久的對抗。目前的結果是,以色列取得了比較明顯的優勢。
當然,談到以色列,繞不開的就是美國。從巴以沖突到伊以沖突,我們不難發現,以色列與美國的綁定之深,遠遠超出一般人的想象。
但對于伊朗來說,做好自己的工作才是第一位的。他們的當務之急,就是在全國范圍內、對各領域開啟一輪從上到下的徹查,尋找、發現并補上漏洞。
如果伊朗沒能很好地完成這一工作,不久前吃過的大虧,不排除在之后重演。
而讓我們把視角拉高,這一直接關系國家安全的情況,也必然會給相當一部分國家敲響警鐘。
說到底,有能力自己開發軟件系統、維護本國數字安全的國家,終歸是少數。其他國家受限于客觀原因,往往不得不把相關工作外包出去。
在這一過程中,就可能產生潛在的風險。因為無法百分之百保證,“外人”做的東西是沒有問題的。更何況,某些西方國家利用“后門”達成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早已是公開的秘密。
據悉,伊朗這邊的情況,已經引發了周邊國家的擔憂,沙特、卡塔爾等國家都已經緊急行動起來,評估本國的數字安全情況。
畢竟哪個國家都不希望自己的關鍵信息,被外國一覽無余,特別是那些面臨著較大潛在風險、乃至是生存壓力的國家。
不過,雖然絕大多數國家缺乏相對獨立的數字能力,但也不是沒有好辦法,那就是尋找一個既有實力又有信譽的國家。至于具體是哪個國家,相信答案已經不言而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