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率說,國足這波大名單調(diào)整,表面是年輕化,其實更考驗整個體系的自省能力。
中國足球每到大賽失利、教練更迭,都免不了一輪“大換血。但追根究底,換人從來不是終極答案。距離東亞杯只剩一周,新名單一出,關于主力門將變動、教練組洗牌、老將落選、歸化球員缺席,討論聲此起彼伏。其實這些年,誰當主教練、誰進大名單,早已不是球迷們最敏感的話題,大家心里更關心的是,這次的變化能不能帶來點不一樣的東西。
實事求是講,選誰上場,固然有競技和狀態(tài)上的考量,但中國足球的特殊性在于:每一次人事調(diào)整,都摻雜著情感、名望,甚至是歷史包袱。比如門將位置的輪換,往往不僅僅是競技層面的較量,更像是一場關于“權力歸屬感的微妙博弈。主力門將的更替,背后代表著教練思路、團隊信任關系的變化,甚至折射出中國足球內(nèi)部對“新老交替這件事的復雜態(tài)度。很多人覺得,只要把老將請下、讓一批新人頂上,成績自然會好看些,但凡事哪有這么簡單?“喜愛歸喜愛,但一支球隊的氣質、磨合、責任感,真不是一夜之間就能重塑的。
再說教練組的變化。老資格的鄭智、陳濤這次都沒能留任,說實話,這多少讓人意外。鄭智的名氣和威望,這些年在國足更衣室里確實是有分量的。但誰都明白,足球是講究體系和規(guī)矩的,“自己人固然可靠,也不能無限循環(huán)。新帥上任要有自己的團隊,這是國際慣例。但我還是想提醒一句,教練組的“本土經(jīng)驗不能斷檔,尤其在球隊情緒低落、外界壓力巨大的時候,那個能“鎮(zhèn)場子的人,總歸少不了。
年輕球員的集體上位,乍看之下是好事。但如果只是趕鴨子上架,既沒明確的培養(yǎng)思路,也沒有配套的成長環(huán)境,最后只會讓年輕人背上不該背的鍋。許多被寄予厚望的小將,本屆名單并未入選,部分球迷難免失望。這種情緒可以理解,但換個角度想,國家隊并非練兵場,誰都該為競爭負責?!耙?guī)矩不能亂,選人標準、用人邏輯,必須形成閉環(huán)。否則,今天喊著年輕化,明天又因成績壓力回頭召老將,這種反復折騰,只會讓中國足球“永遠在路上。
我個人更愿意相信,真正值得支持的是有章法、有耐心的改革,而不是一時情緒下的“推倒重來。無論是老將的功過、歸化的爭議,還是教練組的人員安排,都應該服從于整體利益和長遠目標。不能因為一時成績不理想,就徹底否定前人的努力;也不能把所有希望寄托在“新面孔身上。足球世界里,“代際更替是常態(tài),但底線是公平與競爭,絕不能把換血變成誰都能插一腳的“試驗田。
最后還是想提醒一句,任何一次人事調(diào)整,歸根結底是為中國足球的大方向服務。成績重要,過程更重要。別讓“換血變成“跑偏,更別讓信任和耐心在一輪輪折騰中消耗殆盡。足球的路很長,規(guī)矩、常識和責任心,是撐起這條路的地基。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