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騰訊視頻發布的2025大劇片單中,《太平年》的名字赫然在列。取材于正史,服化道考究,這樣的作品久已未見。
長期以來,歷史劇一直是國劇王冠上耀眼的明珠。中國人有對歷史故事的濃厚興趣,從聽評書講古到拆解權謀智慧,“讀史使人明智”的信條源遠流長。歷史劇也延續了這一傳統,以帝王將相、朝堂之爭為核心的宏大敘事曾是歷史劇的主流。
伴隨著2000年前后一批高質量歷史劇的出現,歷史正劇的藝術手法和表達范式基本確立。只是最近十幾年間,市場環境、觀眾審美發生了巨大變化,大量基于IP改編的古裝劇占領市場,歷史正劇幾乎被古裝劇淹沒。
這些年里,仍有一些堅持歷史邏輯、有著嚴肅表達的古裝劇。這些作品雖然不再講究宏大敘事,但依舊有著可圈可點的歷史思考,可稱之為新派歷史劇。
從歷史正劇到新派歷史劇,涌現過諸多口碑之作,仔細分析這些作品成功的背后,基本都和當時的國民心態相吻合。一部優秀的歷史劇,既能追溯中國歷史的脈絡,也可以映照當下的社會現實。
但歷史感和現實性之間的微妙平衡,總是很難把握。尤其是在借古言今上,稍有不慎,就會觸碰觀眾信任和表達尺度的高壓線。
如今的嚴肅古裝劇和歷史劇,究竟該如何把握當下性的問題?今天我們就展開聊聊這個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