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到錄取名單的那一刻,我們在視頻里一起喊出聲,那些為一道數學題爭得面紅耳赤的日子,突然都有了閃閃發光的意義。”近日,武漢工商學院人工智能學院2025屆畢業生李嘉欣與吳昊倫一同考上碩士研究生并回校分享考研經驗,其中,李嘉欣考取湖北大學通信工程專業研究生,吳昊倫則被武漢工程大學環境工程專業錄取。這對攜手走過考研征途的學霸情侶,書寫了一段“以愛為帆,逐夢同行”的青春答卷。
緣起社團:責任與光芒的交匯
他們的故事始于校園學生社團——李嘉欣是學院青年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簡稱:馬研)會長,吳昊倫是學院青年志愿者協會(簡稱:青協)會長。在大二的一次社團聯合會議上,安靜記錄的李嘉欣與熱情談吐的吳昊倫第一次相遇。“當時她穿著白襯衫布置任務,沉穩得像棵雪松,感覺整個人都在發光”,吳昊倫記憶猶新;而李嘉欣則被吳昊倫組織養老院志愿活動時通宵核對細節的執著打動:“他扛起的責任感,讓人安心。”這份始于責任與光芒的欣賞,成為他們緣分的起點。
確認戀愛關系后,兩人約定“工作時間不打擾,私人時間不抱怨”:吳昊倫籌備青協活動時,李嘉欣便與好友一同自習;李嘉欣策劃馬研講座時,吳昊倫默默準備好溫熱可口的午飯。周末是兩人約定的“心靈充電時間”,他們會聚在一起互相傾聽心聲,卸下積壓一周的疲憊和壓力,并互相加油為對方送上溫暖的鼓勵、積極的建議。
并肩成長:默契在奮斗中淬煉
他們是戀人,是搭檔,更是“戰友”。學習之余,兩人還一同報名參加志愿活動和各類學科專業競賽。
2024年5月,李嘉欣、吳昊倫與學院其他同學一同前往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縣一所鄉村小學開展了為期20天的支教,兩人同時擔任了班主任,李嘉欣還兼任英語老師,吳昊倫兼任品德老師和安全教育老師。李嘉欣主要負責五年級學生英語課的教學,每天設計課程、教學、組織協調等忙得不可開交,吳昊倫會貼心地幫她管理班級紀律。“我無意中發現他特別會調動氣氛、心思很細膩,比如他會通過開展‘擊鼓傳花’等小游戲來讓孩子們施展才藝或是說出自己的理想,大家都特別喜歡他,他總能用小火花點燃別人的光。”
2024年暑假,兩人一同組隊參加了第九屆湖北省大學生物理實驗創新設計競賽,吳昊倫專注實驗操作,李嘉欣負責視頻拍攝,每天舉著攝像機記錄每個細節。備賽期間,兩人一起上網查資料探討細節、調試實驗儀器、測量數據以及向老師請教交流,每一步都攜手并進,實驗室深夜的燈火見證了他們一同拼搏奮斗的模樣。“雖然最終我們只拿了省級三等獎,但他趴在桌上寫數據的背影,比任何獎狀都讓我心動。”李嘉欣笑著回憶。“省級三等獎不是終點,而是我們默契的起點。”
學業上,他們也是優勢互補的絕佳搭檔:吳昊倫會將高數解題技巧凝練成“秘籍”傳授給李嘉欣,李嘉欣則把政治筆記梳理成思維導圖,助他攻克記憶難關;期末考前,兩人還會互相抽查,在知識的碰撞上為彼此查漏補缺。
在共同拼搏的學習生涯中,兩人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大學期間,李嘉欣兩次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一次獲得國家獎學金,還榮獲校級三好學生和優秀學生干部等榮譽,吳昊倫獲得了學校專業獎學金,還獲評校級優秀學生干部、模范團干、“志愿之星”等稱號;兩人還巧用課余時光,積極參加“華為ICT大賽”、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全國大學生英語詞匯能力大賽、電子設計競賽等多領域比賽,在學科競賽中磨礪奮進。同時他們還努力拓展技能、提升綜合能力,共同考取了電子商務師資格證書、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證書,并且順利拿到了駕照。
“研途搭子”不孤單:彼此陪伴、互相鼓勵
最美的青春是彼此成就,一起相約成為更好的人。步入大三,兩人共同定下考研目標,“考研就像在黑屋子里洗衣服,天亮了才知道結果,但有人和你一起搓洗、互相提醒,這段路便不再孤單。”李嘉欣這樣形容他們的備考歷程。
雖然報考院校不同,但考研科目內容一樣,決定考研后,他們迅速進入狀態,制定了詳細又規律的學習計劃:清晨7點圖書館相見,先記一小時英語單詞,接著投入數學學習;午飯后短暫休憩,下午攻克英語和專業課;晚飯后在圖書館走廊背誦政治,接著整理錯題本,復盤錯題,一直待到22:40回到各自的宿舍。整個備考期間兩人形影不離、資料共享,互相推薦優質網課資源,是彼此最好的“學習搭子”。
備考之路并非坦途,低谷期,他們是彼此最堅實的依靠。當李嘉欣政治模擬考僅得48分崩潰落淚時,吳昊倫遞上熱奶茶,陪她逐題分析試卷直至圖書館閉館;而當吳昊倫因復習進度滯后焦慮失眠時,李嘉欣便每日帶他去湖邊,用“費曼學習法”,通過講解來加深理解,幫他梳理記憶原理。兩人還會一起制定每個階段的目標,并將目標細分為每個星期的工作,每當完成一個目標,會獎勵自己一頓美食,在美食中放松心情,調整狀態。寒冬走廊里,兩人常因一張寫著“考完就去吃火鍋”的鼓勵紙條而重燃笑意。
就這樣,在相互陪伴和鼓勵中,他們走過了那段充實而又難忘的考研時光。當考研最終錄取名單公布的那一刻,看到兩人都榜上有名,他們在視頻里一起激動地喊出聲,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在這一刻得到了最好的回報。
回顧考研歷程,兩人都感慨道:“一路走來非常感謝家人和學院老師們的指導和鼓勵,尤其是專業課劉少敏老師,每當我們遇到疑問去請教劉老師,她都十分耐心地解答并為我們加油鼓勁。”
對于想要考研的學弟學妹們,他們分享道:“第一,要明確共同目標并尊重個體節奏,高效利用彼此的優勢,如資料共享、情緒支持、生活互助、學習監督等;第二,要制定清晰的‘戰時規則’,如固定學習和交流的時間、允許分開學習、不把焦慮全部傾倒給對方;第三,要明白愛情是共同眺望遠方,而非互相拴住腳步,考研路上,你們是彼此的燈塔,而非錨點。”
有書香,亦有遠方。對于未來,即將開啟異校讀研新篇章的他們,目標也十分明確:每周固定“約會日”打卡省圖書館學習、探索武漢新餐館,并用實驗室趣事搭建專屬聊天頻道。“科研時各自攀登,分享時交換星光——‘獨立又親密’才是理想狀態。”吳昊倫說。他們謹記備考時的約定:“先成為更好的自己,再去擁抱更遼闊的我們。”(通訊員:雷雯珊 李洋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