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瀾去世的消息,想必大家都看到了。
6月67日,蔡瀾的微博個人賬號發布消息,蔡瀾先生于6月25日在香港去世,享年83歲。
“遵從先生意愿,不設任何儀式,遺體已火化。”
2023年3月,蔡瀾聽到太太在房間里摔倒,沖過去扶的時候蔡瀾也摔了一跤,把盆骨摔碎。
太太意外去世,蔡瀾也決定搬出原來的家,住進酒店海景套房。
每天有8個人照顧,看看電視逛逛街,快樂等死。
“我的錢一輩子花不完。”
蔡瀾喜歡美女,一生至少交過61位女朋友。
每到一處地方,總有數不清的艷遇。
蔡瀾的身上有很多標簽,電影監制,美食家,作家,書法家,商人等等。
這兩天看了蔡瀾的自轉《活過》,才發現,看似自由享樂的人生,其實背后有著不為人知的一面。
1,賺錢,才能爭取更多自由
很多人覺得蔡瀾玩世不恭,是個享樂主義者。卻不知道,他年輕的時候其實很拼很努力賺錢。
蔡瀾的父母跟著邵氏兄弟到南洋發展電影事業,父親擔任中文部經理,母親是當地一名校長。
母親很有生意頭腦,跟著一位叔叔買了軍火的股票,賺了一筆錢。
沒過幾年,全家搬到一所大房子。
大人忙著搬家,小孩子忙著數窗戶,一共一百多扇窗。
高中畢業后,蔡瀾被家里安排到日本留學。
剛開始不會說日語,他就買一張電影票,一包面包,泡在電影院一天。
常常一部電影反復看,臺詞對白都滾瓜爛熟,演員說上一句,他就能對出下一句。
就這樣,把日語學會了。
家里雖然有錢,蔡瀾去日本留學卻是半工半讀。
他形容那段時間過得是苦行僧生活。
和同學幾個人擠在一間公寓,很久吃不到一頓肉。
總要想辦法解決,有一天蔡瀾逛超市,發現豬腳最便宜。
于是買了一大袋抱回家,用一口大鍋,加入醬油和糖包,文火熬兩個小時。
掀開鍋蓋,一大鍋香噴噴的豬腳。
在日本留學期間,蔡瀾被迫學會了做飯。
得益于父親和邵氏的關系,到日本留學后不久,蔡瀾被安排做了駐日本分區經理。
這也是蔡瀾最拼的一段時間。
其中一項工作是管理電影拷貝。
“通常一部電影要印十幾個拷貝,賣座的要印幾十到一百多個,分別送到各國的戲院放映。”
這么枯燥的工作,在別人只看幾遍就好,蔡瀾工作非常認真負責。每一份拷貝都從頭到尾親自檢查,不遺漏任何一個細節。
要么不做,要做就努力做好。
做了電影監制后,為了趕時間,蔡瀾常常帶著團隊不眠不休。
答應邵逸夫要在20天內完成一部電影的拍攝。
在片場,蔡瀾常常兼數職,翻譯、場務、會計等等。夏天在外面東奔西走,風吹日曬,身上曬脫了皮。長了一層新的,又曬掉。
做電影監制,蔡瀾每天要解決各種突發問題。
有一次在韓國拍戲,劇組住的酒店遭遇大火,只好停工。
等到開工時候,發現雪已經快化完了,沒辦法和前面的場景銜接。
導演急得團團轉,蔡瀾急中生智,找人全國各地收集面粉,運回來鋪到地上。
還有一次,導演需要在現場搭建一座高臺。
那時候韓國的山都光禿禿的,沒幾棵樹。餐館禁止使用一次性筷子,被發現就會停業一天。
想用木頭搭建高臺難上加難。
蔡瀾被傳真臨時叫過去,解決這個大難題。
他和韓國導演申相玉是好朋友,對方有一個大型制作公司,專業能力一流。
到了韓國,蔡瀾直接跟申相玉的制作團隊借過來,輕松完成工作。
在片場,每天都會發生無數個大大小小的事件,蔡瀾是最后兜底的那個人。
他需要趕快拿出解決方案,不能拖累劇組進度。也因此這段時間成長速度飛快,也賺到很多錢。
有句話是自律給我自由,換成賺錢給我自由,一樣有道理。
2,經歷過,才會隨遇而安
其實,做監制也是邵逸夫向他建議。
做導演只能一次完成一部片子,監制不同,可以同時監制五六部,從劇本、拍攝到剪輯、發行,了解電影的整個流程。
懂得多了,在片場不會被欺負,任何一個部門的工作都可以勝任。
人也有了自信心。
當然,還可以借著工作名義到處游玩。
那時候的香港,惡勢力橫行,連成龍都不能幸免。
嘉禾制片經理鄒文懷找到蔡瀾:“你即刻帶成龍走。”
“去哪里?”他問。
“能去哪里是哪里,有多遠走多遠!”
蔡瀾帶著成龍,去了最想去的城市巴塞羅那,南斯拉夫、日本等地方。
一邊寫劇本,一邊拍攝,見識到了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
當然,電影是很現實的一套工業體系,既然做了這份工作,就要好好對待,不能浪費老板的錢。
即便蔡瀾有對于電影的抱負,也不能拍攝自己喜歡的類型。
他曾經建議邵逸夫先生,“一年拍40部,就算一部有藝術性,但不賣錢也不要緊呀。”
邵逸夫答,“既然能夠拍40部電影都賺錢,為什么要有一部虧本呢?”
說不過老板,蔡瀾只好專注于現實,什么類型好賣拍什么。
蔡瀾稱那是“失意的年代”。
魯豫評價過蔡瀾,他是被這個時代推著,變成了今天的樣子。
意識到現實無法改變,蔡瀾決定改變自己,苦中作樂,從美食美酒美女中尋找樂趣。
“我就把電影,當成大的玩具。“
拍攝的時候,用當地最好的美食,讓演員穿上那個年代最好的旗袍。
那幾年,蔡瀾下了班就練習書法,或者跟朋友一起下海撈海鮮,聊慰郁悶的心情。
逃避可恥,但有用。
“母親從小教導我要發展自己的興趣,老了也可以用來賺錢。”
蔡瀾開始轉換賽道,從電影到電視,再到美食、書法、旅游等等。
痛苦的時候不要總是想著它,通過做喜歡的事情逃避痛苦,做著做著說不定有了一番新的天地。
年輕的時候,覺得自己無所不能,可以改變世界。隨著和現實的接觸,發現個人的力量太過渺小,唯一能改變的只有自己。
在這個碰撞的過程中,蔡瀾越來越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和世界的關系,也找到了自己喜歡的事情。
于是,慢慢進行調整,副業慢慢做成主業,愛好也可以賺錢。
我們看到的是經歷過世事,看淡了一切之后,豁達瀟灑的蔡瀾。了解他年輕的經歷,才發現,原來他并不是天生如此。
自由,需要很多很多錢來墊底。活過,才懂吃喝玩樂的有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