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15歲時,母親便去世了。可是他卻不給母親下葬,就停放在馬路邊。行人看到后上前問他這是干什么?孔子說:“媽死了,不知道爹是誰,沒法埋。”
孔子的父親叫叔梁紇,是身份尊貴,祖上是大名鼎鼎的商湯,雖然傳到他父親這一代已經沒落了,但畢竟血統身份還在,還能混個小官當當。
叔梁紇娶了一個妻子,生了九個千金,但叔梁紇卻高興不起來,畢竟在古代還是很看重養老送終的,沒有兒子就相當于斷了根,他心中十分憂愁。
后來他納了小妾生了兒子,卻是個殘疾,這讓他心有不滿,即使已經是個花甲之年的老頭,他也依舊沒有放棄納妾生兒子這件事。
于是,他便看中了十幾歲的顏徵在,兩人不顧世俗看法在一起了,當時兩人身份地位差距很大,顏徵在一屆貧民,身份卑微,更何況,他們的年齡中間都能隔好幾輩人了。
成親之后,兩人為了遠離那些塵世的喧囂,干脆選擇來到山林中獨處,在那里,他們生兒育女,過了幾年快活日子。
孔子出生之后,叔梁紇的身體逐漸衰弱,所以他基本是在母親的關愛上長大的。那時候,叔梁紇見這個兒子“天生異象”(頭頂中間是個窩四周高),認定兒子將來必有所成。
因此,他為孔子取名為“丘”,沒多久,他就一病不起,被家里人帶走安葬。
孔子沒了父親,生活也落入了貧困當中,但他的精神世界還是十分富足的,小時候,他就喜歡干一些奇怪的事情,比如在院子中的石桌上擺滿泥杯,跪坐在地上,朝著杯子祭拜,就像是祭拜父親那樣。
也就是靠著這些小習慣,他才得以摸索出之后的“禮”,而他的母親也十分注重培養他的文化知識,只是,他們家畢竟處于山林之中,再努力也接觸不到什么好資源。
在他長到15歲時,他母親也走了,他想到自己的母親生前有多么不容易,不僅年紀輕輕就嫁給父親,還被人稱為“野合”,最后又操勞多年,積勞成疾。
于是,他便下定決心要將母親葬在其父墓穴旁,這樣也能為母親正名,只是,當初的葬禮他們壓根沒有參與,什么消息都不知道,更何況,父親一死,家中的正妻根本不會承認他們母子的身份。
但孔子不是一般人,他想要做到就一定可以,只見他將其母之棺放在大路旁,自己則跪在前面,只要路過的人好奇來問,他就會說出自己的身份,以此也尋找知道父親墓穴下落的人。
這樣的行為在當時驚天動地,即使當時人們的腳力很慢,但依舊帶著這個消息傳遍了附近城鎮,就連他的本家都驚動,于是,本家便專門派人來吊唁。
由此,他順利完成了父母合葬,也進入了本家生活,那個時候,他的生活水平并沒有改善太多,但他的身份地位不一樣了,接觸到了貴族圈子之后,各種資源也十分齊全。
這為他成為“萬世師表”創造了絕好的條件,20歲那年,他正式入仕,雖然只是一個小官,但他卻從來沒有忘記自己的理想,時刻關心國家大事。
后面,他開始開設學堂,“有教無類”的思想就是在那個時候提出的,由此,他的名氣也慢慢積攢,他的弟子包括當地人都十分尊敬和佩服他。
他的思想開始在學堂中開花,也為后世留下了頂禮膜拜的種子,隨著后面他周游列國,歷經波折,他的政治學說、道德觀念、教育思想等等,也漸漸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基石。
就連后世像司馬遷這樣的文學大拿都將孔子奉為“高山之上的偉人”,如今,提起孔子下到五歲小孩,上到六十歲花甲老人都能說出幾句孔子的思想,不過,你知道孔子的姓氏是什么嗎?
信息來源:百度百科:孔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