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初期的時候,還比較弱小,毛主席也遭遇過危險,曾經被600多名反動民團包圍。命懸一線之際,身邊的警衛連長站了出來,他沉著指揮,巧用聲東擊西的計謀,成功掩護毛主席脫離了險境。毛主席一向善于識人和用人,他從這場戰斗中發現了警衛連長是個難得的人才。
面對險境,不但臨危不懼,還能巧妙用兵,這種軍事素質不是一般的連長所能具備的,毛主席因此斷言這位警衛連長將來能成為護國大將。1929年6月,毛主席在紅四軍七大上落選,沒能連任前委書記。當月22日,他和妻子賀子珍一起,在一個連的護衛下來到了福建永定一帶進行土改調查。
毛主席到達永定后,不顧天氣炎熱,多次來到田間地頭和老鄉們談心,征求他們對土改工作的意見。連續多日的緊張工作,加上水土不服等原因,毛主席病倒了,只能在老鄉家中休養。紅軍進行土改贏得了貧苦老百姓的一致擁護,他們終于有了自己的土地,再也不用租種地主的土地了,打下的糧食也不用交地租了。
但靠地租盤剝老百姓的地主們對土改工作卻十分抵觸,暗中伺機報復。一個名叫張克識的地主見毛主席經常在田間地頭和老鄉們交談,而且身邊還有挎槍的人跟隨,判斷他可能是紅軍當中的一位大人物,于是就偷偷跑到縣城,向民團頭子林蔚民告了密。很快林蔚民就糾集了600多人,將毛主席所在小村子團團包圍。
當時毛主席身邊只有一個警衛連,還不到一百人,面對來勢洶洶的敵人,年輕的警衛連長卻十分鎮定,沒有絲毫慌亂。他知道自己手中的兵力遠遠不及對手,硬拼肯定不行,于是決定采用疑兵之計來掩護毛主席突圍。當時天色已經接近黃昏,警衛連長命令部隊守住進村的主要路口,擺出了一副死打硬拼的姿態。
敵人很快發起了試探性進攻,連長命令戰士們奮起還擊,并要求火力必須兇猛,不要吝惜彈藥。紅軍的武器彈藥比較缺乏,平時打仗基本上都是省著用的,因為子彈一旦打光,就只能拼刺刀了。所以當連長命令戰士們不要吝惜彈藥的時候,不少人還不理解,但戰士們還是執行了命令。
在步槍開火的同時,戰士們也甩出了手中的手榴彈,民團雖然人數眾多,但火力和正規軍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在警衛連兇猛的火力還擊下,沖在前面的團丁紛紛中槍倒地。民團團總林蔚民沒有料到紅軍的火力如此兇猛,心中十分忌憚,下令暫停進攻,將村子團團圍起來,并派人給國民黨正規軍送信。
年輕的警衛連長要的就是這個效果,警衛連彈藥有限,如果像平時打仗那樣節省子彈,很容易被敵人看出虛實。一旦這伙反動民團看出了警衛連彈藥有限的話,就有可能持續發起進攻,屆時警衛連的處境就會十分被動,能不打支撐到天黑都很難說。所以他才要求戰士們在還擊時不要吝惜彈藥,結果這個辦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下子就把敵人給鎮住了。
雙方就這樣僵持到了天黑,年輕的警衛連長見時機已到,決定利用聲東擊西的計策掩護毛主席突圍。他命令兩個排的兵力從村子東面突圍,并叮囑排長以手榴彈開路,火力一定要猛;自己親自帶領剩下的一個排掩護毛主席準備從村子西面突圍。民團團總林蔚民果然中計,見紅軍拼了命從東面突圍,斷定大人物一定在這邊,于是命令圍村的團丁們全部集中到東面進行阻擊。
警衛連長見敵人中計,派人背著毛主席從村子西面殺出,脫離了險境。警衛連長在這次戰斗中的指揮給毛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由此斷定他日后必定會有大作為,能成為護國大將。這位年輕的警衛連長不是旁人,正是粟裕。發現了粟裕是可造之材后,毛主席開始花大力氣對他進行重點培養。
一年后,粟裕出任紅64師師長,從連長到副營長、營長、副團長、團長、副師長,再到師長,也就是說,在短短一年時間里,粟裕就連升了6級。這既有他自己英勇奮戰,屢立戰功的原因,同時也離不開毛主席的大力培養。毛主席原本打算讓粟裕在師長職務上磨煉幾年后對他進一步委以重任,不料1932年的寧都會議之后,毛主席就失去了對紅軍的指揮權。
粟裕是毛主席一手提拔起來的將領,毛主席被“靠邊站”之后,他也受到了波及,被調離了軍事主官的崗位,開始從事參謀長工作,后來又離開了中央蘇區,并因此缺席了長征,這也成了影響他55年獲得元帥軍銜的一個重要原因。長征到達陜北后,毛主席還對粟裕念念不忘,派人多方打探他的情況。
由于當時的條件有限,消息比較閉塞,誤傳粟裕已經犧牲,毛主席得知后十分難過,把他排在了以李大釗為首的烈士名單上。幾個月后,周子昆得到了粟裕的確切消息,急忙將這一喜訊報告給了毛主席。得知曾經護衛過自己脫險的粟裕沒有出事,毛主席十分高興,之后他一直密切關注著粟裕的成長。
粟裕率部取得韋崗伏擊戰的勝利后,毛主席特意去電對他進行嘉獎。之后粟裕在戰場上的表現越來越出色,黃橋決戰擊敗韓德勤后,又在天目山戰役中獲得大勝。毛主席對天目山戰役給出了極高的評價,稱:“這是從游擊戰轉變為大兵團正規戰的一次純熟大演習。”并高興地對周總理說:“粟裕同志將來可以指揮四五十萬軍隊。”
抗戰勝利后不久,解放戰爭爆發,當時國軍在兵力和武器裝備上都占據絕對優勢,因此不少解放區都吃了敗仗,只有粟裕在蘇中七戰七捷。毛主席親自起草電文,對粟裕進行嘉獎,并將蘇中七戰七捷作為范例通報全軍學習。華野成立后,毛主席又特意叮囑,戰役指揮由粟裕負責。
在毛主席的這一安排下,粟裕的軍事指揮才能得到了充分的施展,帶領華野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淮海戰役更是以60萬大破敵軍80萬,創造了軍事史上的一個奇跡。1955年大授銜的時候,粟裕被授予大將軍銜,在十大將中排名第一。但毛主席認為粟裕的戰功完全可以授元帥,據毛主席的衛士長李銀橋回憶,毛主席有意授粟裕元帥軍銜,但粟裕推辭了。
1961年9月,毛主席接見了蒙哥馬利元帥。蒙哥馬利稱贊毛主席是高明的軍事家,用兵如神,特別是淮海戰役不可思議。毛主席聽后對他說:“在我的戰友中,有一個最會帶兵打仗的人,這個人叫粟裕,淮海戰役就是他指揮的,他也是我們湖南人。”對于自己發現并培養起來的“千里馬”,毛主席不吝贊美之詞。這番話,既是對粟裕將軍的充分肯定,也是一種高度褒獎。充分說明了毛主席對粟裕將軍的信任和欣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