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城人文”融合繪新景 重塑城市發展新能級
我市多維發力打造城市高質量發展“南昌樣板”
贛鄱大地上,一座擁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城市,正經歷著一場深刻的城市空間重塑。
作為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南昌正以“破題之勢”構建起“城與鄉、工與農、產與居”協同發展新生態。
當紅谷灘區的臨江大樓玻璃幕墻倒映著滔滔贛水,南昌縣的智慧農田里傳感器記錄著稻浪生長;當農民加入合作社分得產業紅利,市民享受智慧城市便捷公共服務……這片土地正向著產業、空間、文化、生態全方位重構的更高層次邁進。
航拍下的高樓、綠樹、大橋、水、山、快速路繪成一幅美麗南昌畫卷。
“多極支撐” 驅動空間重構
當第一縷晨曦穿透薄霧,位于南昌高新區的南昌瑤湖科學島建設工地上,塔吊揮舞著鋼鐵巨臂,混凝土攪拌車穿梭如織,建設者們頭戴安全帽,在金屬框架間忙碌不停。這座占地面積為5.3平方公里的“島嶼”正以“三天一小變、半月一大變”的建設速度“拔節生長”。
作為我省打造中部科創高地的“頭號工程”,這座三面環湖的生態半島,承載著革命老區科技突圍的雄心。
南昌瑤湖科學島一期項目——南昌實驗室項目建設現場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
與南昌瑤湖科學島火熱建設場景交相輝映的,是南昌高新區的“硅片到終端”全產業鏈布局,是青山湖數字經濟產業園里年輕的創業者們正用代碼勾勒未來,更是南昌市人力資源特色產業園“提速”新經濟的實踐——這些熱火朝天的場景,是南昌打造“一江兩岸、多極支撐”空間格局的生動注腳。
南昌縣向塘鎮的轉型之路十分精彩。依托江南最大貨運編組站建設南昌國際陸港,從鐵路貨運到助力全省企業“跨山越海”,成為“十四五”首批國家物流樞紐之一。其周邊遍布國內外知名貨運企業,已形成“貨運代理+物流基地+鐵路口岸”的產業集群,帶動周邊鄉鎮向物流產業轉移。
為進一步優化城鄉空間布局,南昌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為引領,構建“一核一帶兩翼,一湖兩屏五田”的市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促進大湖、大城和諧共生。圍繞“東進、南延、西拓、北融、中興”的城市空間發展戰略,南昌大力構建“一主四副,攬山伴湖,擁江發展,組團布局”的城市都市區空間結構,優化建設用地結構、產業空間布局,建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數字賦能 助力三產融合
初夏的南昌縣岡上鎮,千畝高標準農田里,無人插秧機在GPS導航下整齊作業。
這片由2000塊“巴掌田”整合而成的“萬畝方”,是南昌多措并舉扛穩糧食安全責任的縮影——2017年以來,我市建成高標準農田超260萬畝,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500萬畝以上,年產糧食達42億斤,“贛鄱糧倉”的地位持續鞏固。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創建,更讓傳統農業煥發新活力:在南昌縣稻米產業園,圍繞優質稻主導產業建設的各類配套設施讓產業矩陣全面鋪開。而產業鏈的延伸讓農產品價值倍增:江西煌上煌集團打造的“從養殖到餐桌”全產業鏈,年銷售額數十億元;汪氏蜜蜂園構建“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帶動蜂農增收;南昌縣“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實現“一畝雙收”,畝產效益提升3倍以上。
數字技術正重塑農業生產方式。在安義縣智慧農業示范園,手機App可遠程控制水肥一體化系統,大棚內的溫濕度、光照等數據實時傳輸至云端;在進賢縣李渡鎮,“數字農田”項目通過衛星遙感監測土壤墑情,指導農戶精準灌溉。這種“科技+農業”的融合,讓傳統農民變身“數字新農人”。此外,全市培育農村電商帶頭人5000余名,2024年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120億元。
農業龍頭企業的帶動更為關鍵。在南昌,18家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130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組成的強大矩陣,正成為農業現代化的核心引擎——這些數據背后是南昌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堅實步伐。
要素激活 推動機會均等
在南昌縣蓮塘一中教育集團,城鄉學生通過數字化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實現課程同步。該集團通過“1+N”幫扶體系推動師資流動。目前,南昌市共成立63個義務教育集團和50個城鄉發展共同體,分別覆蓋全市276所學校和106所鄉村中心學校,“讓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優質教育”的承諾正在兌現。
南昌不斷優化就業服務,通過升級集崗位推薦、技能培訓、維權保障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服務站,開展各類招聘活動、技能培訓。如今,南昌已建成499家就業之家,形成特色服務網絡:南昌縣、進賢縣、安義縣瞄準產業發展需求,通過就業之家送崗位、送培訓,引導本地務工人員就地就近就業;南昌高新區為保障園區企業用工,定期開展“云上訪企”直播;東湖區、西湖區和紅谷灘區圍繞商貿圈,重點保障商貿經濟體急招和零工需求;灣里管理局依托旅游產業,推動人才鏈和產業鏈精準對接。南昌推動實現就業機會公平,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步伐鏗鏘。
在灣里梅嶺腳下,明清風格的民宿群錯落有致,讓游客在百年古宅里體驗茶道非遺;遍布街頭巷尾、公園景區的“孺子書房”24小時免費開放,為市民提供靜謐的閱讀空間和文化浸潤的場所,成為彰顯城市文化溫度的重要載體。
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繩金塔歷史文化街區等經過保護性開發,既保留了歷史風貌,又注入了商業活力與文化創意,成為市民和游客體驗南昌風情的網紅打卡地,讓城市文脈在傳承中創新發展。
從梅嶺疊翠到贛水長流,從千年古閣到現代新城,如今的南昌正以“產城人文”融合為筆,在贛鄱大地上書寫著城市發展的新篇章。這座兼具歷史厚度與創新活力的城市,正通過全方位的融合重構,向“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現代化中心城市”目標邁進,為中部地區城市高質量發展提供“南昌樣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