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們你們看新一季《中餐廳》了嗎?這季節目徹底顛覆了我的認知——那個曾經喊著"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的黃曉明,居然成了非洲草原上最佛系的店長。
而林大廚呢?簡直活成了當代打工人縮影:老板躺平他加班,老板摸魚他救場,老板度假他省錢。看完我只想說,這哪是什么餐廳經營綜藝,分明是職場生存啟示錄啊!
還記得第一集去超市采購那回,那場面可熱鬧啦,同時也亂得很呢。
七個人在超市里,就跟沒頭的蒼蠅似的,這兒竄竄那兒竄竄一共花了四個半小時呢。
你好好回想下這畫面:林大廚手里拿著個小本子,一項一項地,仔仔細細地清點著廚具;與此同時,黃曉明慢悠悠地,陪著姜妍挑著零食;林大廚蹲在地上,認認真真地對比著鍋具的尺寸,而黃店長呢,沒精打采地坐在休息區,低著頭刷著手機。
節目組特別會找角度抓鏡頭,還特意給她的手腕來了個特寫——電子表顯示16點27分,陽光斜斜地照在貨架上,就好似在靜靜地嘲笑這場又滑稽又荒誕的鬧劇。
最讓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其實還在后面。
當價值三萬迪拉姆的商品,堆得像座小山一樣時,其他人都愣住了。
丁禹兮蹲在地上,輕輕戳著紙箱;沈月和虞書欣則靠在推車上,傻傻地發呆;黃曉明一邊來回走動,嘴里一邊反復念叨著,“車怎么還沒來”。
只有林大廚像個不停旋轉的陀螺,到處奔波,忙著跟經理交涉免費送貨的事。后來我們才知道,超市根本就沒有答應提供配送服務!
就這么干等著貨車的時間,其實早就夠把三桌菜的前期工作都準備好了吧?
最能觸動人心的,是林大廚在廚具店里那一段關于眼神的特寫。
他拿起一套德國鍋具,不停地摩挲著,隨后最終還是慢慢地將它放回貨架,并低聲嘟囔道:“還是去超市買會更實惠一點。”
與之前幾季中動不動就用進口松露的“林老板”相比簡直像變了一個人。
這個時候,黃曉明在餐廳試菜時,直接一揮手就說:“欣欣想吃的,全都點上!”
要不是沈月及時勸住,預算恐怕馬上就要超支了。姐妹們有沒有發現?真正知道節省的人,往往都不是那個掌握決策權的人。
看完這兩期,我忽然懂了:林大廚是在用瘋狂工作,掩蓋被替換的危機感啊!
要不是虞書欣力薦,他根本來不了非洲。當其他嘉賓還在適應時差時,他已經把廚具清單,默寫三遍了。
你們還記得,他搬完貨在廚房擦拭刀具的眼神嗎?
那不是專注,而是拼死保住飯碗的孤勇。誰說綜藝節目沒有中年危機?刀光全在切菜的節奏里。
不過話說回來,真覺得黃曉明完全沒起到作用嗎?
當我們吐槽時,他在運送組當甩手掌柜,可鏡頭一掃,他在后廚默默地,組裝著三十多把餐椅;當我們嘲笑他跟著姜妍選零食之際,卻發現他記得虞書欣對花生過敏,故而單獨選調料。
佛系店長也許不夠果斷干脆,但是那種“天塌下來也能吃得下”的悠然自在感,在某種程度上穩住了團隊心態。
但問題在于,真人秀的鏡頭,本質上是嗜血的。
當我們熱烈地討論著,林大廚到底該不該當店長時,節目組早已輕松愉快地看著,收視率在不斷地節節攀升。
想起跑男里,鄭愷被貼上“小獵豹”這個標簽,七年都難以撕掉,而黃曉明這一季的躺平人設,何嘗不是新型綜藝的一種束縛呢。
更令人擔憂的是,打工人越是與林大廚產生共情,制作組就越是喜愛剪輯他的苦情戲——你越是憤怒,他們就越是成功。
說實在的,我們早已經看膩了那霸道店長在江湖上叱咤風云的劇本。
這一季的中餐廳最為真實之處,便是撕下了明星們的濾鏡,將那最赤裸的職場真相暴露了出來:沒有哪一個人是不可被替代的,也沒有哪一種努力必然會被看到。
當林大廚在灶臺前揮灑著汗水之時,黃曉明卻在露天餐桌前研究著星空圖,這兩條宛如平行線般的鏡頭語言,構成了當代職場最為辛辣的一種隱喻。
要我說黃曉明的那種佛性態度,不該被視作問題。
真正值得留意的是,節目組將“努力”與“躺平”生硬地設定為二選一的套路。
當我們為林大廚打抱不平時,或許忽略了,綜藝本身就是一場表演,現實中的廚房哪會有人提前寫好那令人矚目的劇情呢?
若下周更新時中餐廳里人人都干勁滿滿,那些讓人啼笑皆非的戲劇沖突又該由誰來承擔呢?
下次再看到林大廚凌晨備菜的畫面,我大概會關掉發彈幕罵店長的手。
畢竟屏幕外的我們,誰不是今天共情林大廚996,明天羨慕黃曉明到點溜?
這場綜藝修羅場的終極拷問其實是:假如你是合伙人,到底要選救你命的同事,還是讓你舒服的伙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