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主變油溫46攝氏度,繞組溫49攝氏度,數據正常?!?月1日早上9點,悶熱的體感預示著今天又是一個高溫日,國網上海超高壓公司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練塘站內,運維人員周勇、何燕潔正緊盯監控屏,智能遠程巡視系統的實時數據不斷跳動,5分鐘后,一份標注著設備運行參數與歷史曲線的分析圖表自動彈出。
“今天最高氣溫37攝氏度,主變負荷可能突破500萬千瓦,得把‘家底’摸透?!敝苡抡f著,將PDA無紙化巡視設備別在腰間,和何燕潔一道走向特高壓主變區域——這里是上海電壓等級最高、變電能力最強的“電力心臟”,迎峰度夏期間日均輸送功率相當于5座百萬級火電站,可滿足約200萬戶居民的用電需求。
穿過設備區的熱浪,兩人特巡的第一步操作不是開展測溫,而是“喚醒”智能巡檢機器人。這臺“地面哨兵”靈活繞過電纜溝,紅外鏡頭精準對準主變套管、引線接頭等關鍵部位,熱成像畫面同步傳回后臺:“1號主變套管溫度40攝氏度,無異常熱點?!睅缀跬粫r間,30米高空的智能無人機也開始“盤旋偵察”——搭載的紅外熱成像儀和激光雷達像“透視眼”,連毫米級的設備裂紋都能捕捉,徹底填補了地面巡視的視角盲區。
“以前迎峰度夏,我們得頂著超過40多攝氏度的地面溫度在戶外特巡,爬架構、看表計,一趟下來衣服能擰出水,4小時才能完成全站檢查?!敝苡虏亮瞬令~頭的汗,語氣里帶著感慨,“現在有‘天團’幫忙——346臺智能攝像頭24小時‘站崗’,巡檢機器人‘跑腿’測數據,無人機‘飛檢’補盲區,2小時就能干完活。”
更讓兩人安心的是“數字大腦”的支撐。智能巡視系統將所有設備數據互聯分析,不僅能實時比對歷史曲線,還能預判潛在隱患?!吧现芟到y就‘揪’出了一個GIS氣室壓力偏低的問題,我們趕在高溫前進行了處理。”何燕潔翻出PDA里的記錄,屏幕上的紅色預警標記已變成綠色“已消缺”。
日頭漸高,主變區域的金屬設備表面溫度逼近50攝氏度,但周勇和何燕潔的巡視節奏卻愈發從容。從“人工跑斷腿”到“智能協同干”,從“被動修故障”到“主動防風險”,練塘站的運維模式正隨著科技的注入“脫胎換骨”——今年迎峰度夏前,兩臺自主巡視無人機和全新AI算法的加入,更讓“空、天、地”立體巡檢網越織越密。
“保障外電入滬通道,就是給城市供電上‘雙保險’?!苯Y束當日巡視時,周勇看了眼監控屏上穩定跳動的負荷數據,笑著說,“再熱的天,有這些‘智能戰友’幫忙,我們心里也踏實?!?/p>
此刻的練塘站外,特高壓線路的電流正順著銀線奔涌,將來自遠方的電力送往上海的千家萬戶——而在看不見的“后方”,那支由智能設備、數字系統和一線運維人員組成的“護航天團”,仍在高溫里嚴陣以待。
原標題:《高溫下護航特高壓,“智能戰友”24小時“站崗”》
欄目編輯:金志剛 文字編輯:羅水元 通訊員 馬千里 衡茜 題圖來源:采訪對象提供 圖片來源:采訪對象提供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羅水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