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起清宮劇里最讓人揪心的橋段,九龍奪嫡絕對算一個。那些年熒幕上皇子們為了皇位斗得頭破血流,其實歷史上的真實場景比電視劇還殘酷。
康熙老爺子在位 61 年,生了 35 個兒子,其中 9 個參與奪嫡,隨便拎出一個放在其他朝代都是當皇帝的料,偏偏湊在一塊就成了 "修羅場"。
雍正上位靠的不是狠,是 "裝"?
四阿哥胤禛最后能勝出,很多人覺得他靠的是狠辣,其實這哥們最厲害的是 "藏"。
當其他皇子為了表現自己爭得臉紅脖子粗時,雍正玩起了 "佛系人設"。他自稱 "天下第一閑人",沒事就躲在府里研究道教,還讓人畫了套《耕織圖》掛墻上,天天跟康熙說自己就想種種地、養養花。
太子第一次被廢時,八阿哥胤禩忙著拉攏朝臣,到處喊 "我能行",結果康熙覺得他結黨營私,直接罵他 "辛者庫賤婦所生"。
而雍正呢?表面上還在給廢太子求情,暗地里卻觀察康熙的態度。等太子徹底沒希望了,他也沒像別的皇子那樣跳出來,反而繼續扮演 "孝順兒子",每次給康熙請安都寫親筆信,字里行間全是 "皇阿瑪您最棒"。
這種 "扮豬吃老虎" 的策略,讓康熙覺得這兒子沒啥野心,只知道忠心耿耿。直到臨終前,老爺子才把皇位傳給這個 "最不像皇帝" 的兒子。
被康熙帶在身邊 10 年的十三阿哥,到底多厲害?
要說康熙最偏愛的兒子,十三阿哥胤祥絕對排得上號。從 12 歲到 22 歲,整整 10 年,康熙不管是南巡還是去熱河打獵,都帶著這個兒子。
有一次在獵場,一只老虎突然竄出來,胤祥抄起身邊的刀就沖上去,幾下就把老虎解決了,康熙當場喊他 "拼命十三郎"。
這哥們不光武力值高,辦事能力也超強。
康熙讓他管西北軍務,他把糧草調度得明明白白;讓他修水利,他親自跑到河邊勘測,畫出的圖紙連老工匠都佩服;甚至連安置外國傳教士這種事,他都能處理得讓人家心服口服。
雍正后來夸他 "事無巨細,都能辦得滴水不漏",整個清朝就他一個王爺不用避諱皇帝的名字,原本叫 "允祥",雍正特意讓他改回 "胤祥"。
胤祥若當皇帝,清朝會變樣嗎?
最讓人可惜的是,胤祥在康熙晚年突然失寵,還被囚禁了一段時間。要是康熙把皇位傳給他,清朝會不會不一樣?
看看胤祥干的事就知道了。他特別喜歡跟外國傳教士打交道,不像其他大臣那樣覺得洋人是 "蠻夷"。
有個法國傳教士送他一套西方的槍炮模型,他當成寶貝研究了好幾天,還跟人家請教制作方法。他跟雍正說過:"西洋人的火器確實厲害,咱們得學學。"
要是他當皇帝,說不定會主動打開國門,引進西方的技術。
當年英國使者馬戛爾尼訪華時,乾隆覺得人家的蒸汽機是 "奇技淫巧",而胤祥要是還活著,說不定會把這些機器拆開研究。
清朝的軍隊要是換上先進的槍炮,后來的八國聯軍說不定真沒那么容易打進來。
但話說回來,清朝后期的問題不只是武器落后,制度早就爛到根里了。
就算胤祥引進了洋槍洋炮,封建專制的體制不變,老百姓還是被壓迫,國家照樣強不起來。就像一艘破船,換個好船長能開得穩一點,但船板都朽了,再怎么開也到不了新地方。
歷史沒有如果,但胤祥這個 "全能王爺" 確實是清朝少有的奇才。
他死后,雍正給他建的怡親王府規格比別的王府都高,光祠堂就修了三年。直到現在,北京還有條 "王府井大街",最早就是胤祥王府的所在地,這也算歷史留下的一點印記吧。
資料來源:
《清史稿?諸王傳》 中華書局 1977 年
《雍正傳》 馮爾康 人民出版社 2014 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