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6數據顯示,從3月到5月,汽后市場產值與進廠臺次連續下滑,較去年同期減少近8%。618大促也不及往年熱鬧,可以預見的是,6月的后市場數據很難亮眼。
聚焦月內大事件,事故車維修理賠爭議再度出現,1.3萬維修費保司僅賠6900,本以為是保司霸道,但修理廠的工時結算單卻暴露了自己的“不專業”甚至“敷衍”。
輪胎行業的價格戰燒的更旺,國內國際品牌雙雙降價促銷,門店擔心“還沒賺到就得輸”。但隨著出口不暢,修理廠改裝店,乃至以往的汽配商入局,車主需求被稀釋,降價搶客戶是必然。
連鎖方面,TOP13榜單出爐,途虎穩居龍頭,易捷養車卻飛速擴張奪得第二把交椅,營收規模破50億,同比大增429.55%;京東擴張相對穩健,但6月攜手超50家品牌成立改裝聯盟,劍指汽后“最難啃的骨頭”...
主機廠和經銷商方面,貫穿6月的主線是“反內卷”。而庫存問題也確實瀕臨4S店所能承受的極限。比亞迪帶頭改革,承諾經銷商庫存“可熔斷”,且要穩定價格,加快返利,保證能穩定賺錢。傳統品牌渠道端的輕量化改革也已見效,林肯經銷商規模縮水近50家,但80%能夠盈利。
2025年過半,6月小結,業內可謂熱鬧非凡。
01、行業熱議事件
1、事故車維修又見糾紛:1.3萬維修費保司僅賠6900,系修理廠工時清單“不專業”?
6月,多家修理廠到保司上門維權的案例引起關注,“單量越來越少,定損越來越低”引發的連鎖反應,已讓行業不得不爭取自身的權益。但該事件中,修理廠的“兩份結算單”引發巨大爭議,車主乃至同行都批評其“不專業”。
簡述案例本身:事故發生后,車主自行選擇了一家修理廠,在保司未確定定損金額的情況下,率先進行維修。修理廠開出6595元的原廠配件單和6370元的維修工時單,總計12965元,但保司定損只有6900,各方僵持不下。
工時結算單是爭議的焦點,清單中34個維修項目,累計有6000多元的工時費用。同行表示“比4S店都高,難怪保司拖欠理賠款”。
項目中的不合理處更多,一份“拆裝前杠”的動作被細分成拆裝前杠、前杠杠卡、中網、前杠上下格柵、左右杠燈、前杠線束、調教前杠7個項目,工時費共計820元。
行業人士表示,“正常來講,拆裝工時費是一體的。更換一個前杠4S店150元的價格就全包了;如果車價在15萬以內,保司可能只會定100元。而且其后杠也存在拆零碎算工時費的問題。”結算單中類似的問題還有不少。
一位行業老兵犀利的指出,這家修理廠的事故車制單水平不專業,拆裝修復輪轂項目都列出來了,為啥不增加一個“四輪定位”和“修復前副車架”,這樣800塊的費用就出來了。
更重要的是,這份“不專業”的工時結算單,暴露出的是部分修理廠在經營上的懶惰。此前某修理廠事故車維修清單上出現“中華煙”,更是被保司列為疑似騙保的行為。在如今行業規范化,信息透明化的背景下,“做的不夠體面,就必然被查”。
詳見文章:
1.3萬維修費保司僅賠6900:修理廠提供詳細工時清單,為何反陷“不專業”爭議?
2、修理廠、汽配商都在加碼輪胎!行業開打價格戰,“還沒賺到就得輸”?
5月以來,多家國產輪胎廠家為了爭奪市場份額,205/55R16輪胎價格平均降幅高達20%-25%,部分品牌的批發價格甚至跌破了100元。
進入6月,國際大牌輪胎也加入了降價行列,普利司通在多個區域也迅速有了動作,針對17寸及以上產品實施了降價計劃,每條輪胎的價格下調了10-100元不等。倍耐力針39款產品大降價,每條輪胎便宜了18-290元不等。
業內普遍擔心輪胎價格體系崩塌,會導致利潤結構和品牌價值集體崩塌。
就現狀來看,產能出海不暢,國內輪胎“玩家”大量增加,是引發價格戰的關鍵因素。AC汽車專欄作者無庸反饋,繼修理廠加碼輪胎底盤業務之后,汽配商,乃至歷來與輪胎不沾邊的貼膜改裝門店,也部署了相關業務。
目前汽配商多采用產品合作或倉儲合作的前置倉模式進行推廣,福建等沿海省市已加速滲透。傳統批發商則更傾向于直接面向2C,各社交平臺“一條也是批發價”的口號近期大量出現,相關人士表示未來可能復制潤滑油經銷商的策略,即直獲車主訂單,為合作門店導流。
但因消費市場需求疲軟,大量玩家涌入后訂單持續被稀釋。各方為了保住客源,又不可避免做活動促銷,價格戰的勢頭愈演愈烈。對此多數門店的態度也十分糾結,擔心“還沒賺到就得輸”。
值得一提的是,新晉網紅產品“自修復輪胎”或許成為門店宣傳獲客的抓手。近期,日本優科豪馬宣布其蘇州工廠將在9月前完成全球首個自修復輪胎生產線的設備準備,并于年內啟動量產。該項目被公司定位為"全球首個商業化自修復輪胎生產基地"及"高附加值戰略增長極"。
結合其他巨頭品牌布局“自修復輪胎”的動作,對于輪胎店、修理廠、批發商、汽配商等各方玩家來說,這或許是接下來難得的喘息機會。
詳見文章:
1200萬輛燃油車報廢、1.5萬家修理廠待轉讓…汽配商押注這一業務能破局嗎?
3、套餐賣不動,線上沒利潤,“學霸型”車主太敏感...修理廠經營問題越多且越難?
6月,廣東有門店喊出“全天免費補胎”、“699元三包輪胎”等口號,“狠勁”火遍圈內,但隨即倒閉關張。同行指出,這種“自殺式營銷”,完全是關門前最后的瘋狂,妄圖“卷死同行”,更是無德荒唐。
不過,抨擊該門店之余,更多老板感到的是艱難生存的悲涼。春節以來汽后產值和進場臺次連續3個月大幅下滑,較2024年同期減少近8%。這意味著門店需要找客戶,而找客戶就不得不去“卷”。
AC汽車整理各地多家門店反饋,保養套餐賣不出去是首要問題。一方面是保養項目利潤見底,套餐組合的價格降無可降。另一方面是活動常態化,幾乎“天天618,夜夜雙11”,車主對優惠力度的感知越來越弱。再加上門店宣傳話術有限,門店吐槽“就差白給才能吸引人了”。
另外是線上項目基本成了“賺吆喝”,一家從2023年就開始做線上團購套餐的門店表示,開年來線上需要更多的單量才能攤平成本,目前線上收入月均2萬元,仍然處于虧本。
這與連鎖乃至4S店持續的“流量轟炸”相關,自“199全合成保養”出現以來,車主對保養價格的認知逐漸固定于此,普通修理廠受限于進銷、投流等成本,施展空間越來越小。
此外,與“學霸型”車主打交道,也成為門店極為頭疼的問題。線上信息極為豐富又極為碎片,導致部分車主自認為“精通行業”,實際則對維保方案一知半解。加上信任缺失等問題,網曝問題已經屢見不鮮。
值得關注的,車主的敏感已經傳遞至4S店。近期有小紅書用戶發帖,稱在4S店花1460元更換防凍液,事后發現同類優質產品電商價僅200多元。車主呼吁“維保前一定要做足功課”,引發大量共鳴。
事實上,社交平臺上類似的帖子也越來越多,“曝光無良修理廠”、“避雷這家4S店”、“女生修車如何不被坑”等話題,變相加劇了車主對門店的不信任。
這也再次影響到門店做活動等運營動作,同時也意味著只靠篩選客戶越來越行不通,門店在技術面、服務面、話術面的難度重重。不過,重壓之下不是凋零就是新生,能堅持下來的門店便可謂轉型成功。
詳見文章:
換胎收費30被舉報、發動機大修拒付賬、職業打假人找麻煩...40萬汽服店如何在“網曝”中自保?
某輪胎店“免費補胎”卷死同行也累死自己:修理廠為流量絞盡腦汁,還有妙招嗎?
“學霸型” 車主越來越多,4S店免費保養套路已死?
4、汽后連鎖TOP13出爐,營收破50億都有誰?
6月23日,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正式發布“2024年生活服務業連鎖企業TOP100”,汽車養護維修板塊TOP13企業榜單出爐。據統計,營收規模突破50億的企業有7家,門店數量突破1000家的有10家。
相較于2023年,「精典汽車」、「中策車空間」、「車享家」、「愛義行」、「吾行養車」5家品牌落榜,唯一新上榜企業為「優配車聯」,榜單由TOP16縮減至TOP13。
在榜的品牌中,「途虎養車」穩坐頭把交椅,營收規模同比增長8.82%,門店數量同比增長16.33%。「易捷養車」擴張神速,營收規模同比大增429.55%,門店數量同比增長5.85%。這也是后市場營收超百億的唯二企業。
此外,「京東養車」營收增長86.67%,門店數量增長51.12%。「小拇指」營收增長84.21%,門店數量增長73.12%,表現同樣亮眼。「天貓養車」、「馳加」、「快準車服」等品牌也均有穩健的增長。對于這份榜單,您怎么看?
02、行業影響力事件
5、途虎618戰報出爐:銷售額破1.5億,多品類爆發增長
今年618大促氣氛不及往年熱鬧,但途虎的答卷依然亮眼。6月24日,途虎養車發布618戰報,銷售額破1.5億,交易用戶破30萬,均創歷史新高。
多品類迎來爆發性增長,僅線上渠道,輪胎類目國際一線品牌銷量最高同比增長超82%,機油類目中增程混動支付用戶數同比增長超230%,蓄電池類目中新能源車同比增長172%,車衣和改色膜分別增長211%和172%。在618抖音生活服務平臺,途虎養車官方旗艦店成交訂單同比438%。
在大促活動之外,途虎也注重品牌價值的長期維護。近期由途虎養車牽頭成立的行業首個“正品機油守護聯盟”再添新成員,道達爾、雪佛龍、博世、霍尼韋爾作為第二批成員正式加入。在堅持原廠直供、假一賠十的基礎上,途虎養車還宣布投入1億正品油補,支持用戶購買高配低價的正品機油。
6、京東汽車攜手超50家品牌成立改裝聯盟,劍指汽后“最難啃的骨頭”?
6月13日,“京東汽車改裝品牌聯盟”成立,集結Brembo 布雷博、艾巴赫、東箭科技等超50家國內外知名改裝品牌工廠,及日產、本田、比亞迪、212等多家頭部主機廠,從B、C兩端,全力向燃油、新能源兩大改裝市場布局滲透。
據了解,京東汽車計劃在一二線城市落地“改裝大店”,與全國超2300家京東養車門店,及超4萬家三方合作門店,一起構建全國聯保機制。同步推出行業首個“30天免費試用”服務,并配套假一罰四、12期免息、全場包安裝等權益,打消消費者對改裝的既有顧慮。
在618“開門紅”期間,京東平臺的制動系統品類成交額同比增長超190%,減震器品類成交額同比增長超100%,車頂平臺品類成交額同比增長超90%,與新能源汽車高相關的底盤護板品類成交額同比增長超120%,改裝板塊的增長勢頭顯現。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京東汽車與圣戈班集團旗下高端車膜品牌SolarGard圣佳合作升級,行業首創“全渠道買貴賠”模式,雙方承諾在京東平臺及圣佳全國500家授權門店保持線上線下同品同價銷售。
就戰略方向來看,京東汽車希望能夠從源頭優化車主“透明消費”的體驗,消除渠道間的價差,品牌與門店能夠以更專注于產品及服務品質。對車主而言,這種“現代化”的模式更具信任感。
詳見文章:
京東汽車改裝聯盟上線!攜手超50家品牌成立改裝聯盟,重塑改裝行業?
7、天貓養車與山東銀座汽車合建雙品牌門店,經銷商+養車連鎖版圖再擴張
6月,天貓養車官宣與山東銀座汽車有限公司正式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圍繞汽車連鎖服務雙品牌共建、服務全鏈路數字化、用戶資產聯動運營等維度展開深度協同,首批5家門店將于濟南核心商圈率先落地,未來3年規劃布局全省20+透明養車網絡。
據悉,首家天貓養車銀座汽車唐冶店已于5月正式開業。該門店面積達370平方米,設有8個工位,選址于被譽為「宇宙中心」的濟南唐冶商圈,周邊年輕消費群體聚集,具備強勁的流量潛力。開業首月,進店臺次近千。
此前,天貓養車已與山西諾維蘭經銷商集團、陜西汽貿等多家頭部4S集團達成合作,旨在通過多品牌服務互補、區域化布局、「洗美保+新能源」服務閉環等優勢,助力4S集團實現存量客戶深耕與新增客戶拓展。
可以肯定的是,在日益顯著的經營壓力下,傳統汽車經銷商亟需組建強大的售后能力,來填補利潤的空白。此前中升等4S集團嘗試在原廠售后之外,開辟價格很低,模式更加靈活的“第二車間”。相較于自行探索,選擇攜手連鎖共建“雙品牌”門店,無疑能發揮雙重資源優勢,快速走向盈利正軌。
8、鼎騰完成5000萬融資,發布“城市合伙人”計劃,全車件平臺發展有了新思路?
6月,全車件平臺鼎騰科技宣布完成5000萬元首輪融資,由九溪資本、巨江集團聯合老股東共同注資,直指三個戰略靶心:海內外市場開拓、產品力提升和IT系統迭代升級。
最關鍵的落點,是同步啟動的“城市合伙人計劃”,即通過“自營+加盟”雙輪驅動,以華東三省(浙江、江蘇、安徽)為戰略支點加速市場覆蓋。
區別于傳統加盟模式,鼎騰采用輕資產合作方式:外行投資者僅需繳納1萬元保證金,前三個月由總部團隊提供運營扶持,按3萬、5萬、7萬營收目標設置階梯獎勵,達標即獎勵3000元/月,相當于用激勵覆蓋保證金成本;
對于行業從業者,更可選擇5000元加盟費模式,達標后總獎勵13000元,實現低成本創業。
在風險管控方面,鼎騰建立雙重保障機制:城市合伙人可根據城市汽車保有量匹配專屬經營網格(15萬輛車為一個單元),設置公海和私海機制,避免內部競爭;退出機制明確保證金可全額退還,解除后顧之憂。
據了解,城市合伙人優先招募具有汽修、汽配行業經驗及資源的從業者,同時也面向社會招募具有生意經驗、愿意跨界后市場創業的人士。自今年5月開放城市合伙人計劃以來,市場反響積極,首月即成功招募40余位城市合伙人。
詳見文章:
完成5000萬首輪融資、發布“城市合伙人”計劃…這家全車件平臺按下擴張加速鍵
03、主機廠/4S觀察
9、庫存壓力高企,下半年3成經銷商洗牌?車市密集呼吁“反內卷”
公開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中國汽車總銷量達747萬輛,同比增長11.2%?;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436.9萬輛,占比68.1%,同比提升8.4個百分點?。然而,2025年一季度汽車行業利潤率僅為3.9%,而2024年汽車行業利潤率是4.3%。這意味著中國汽車行業嚴重內卷,增收不增利。
到了5月,全國乘用車行業庫存達到345萬輛,較2024年5月增加16萬輛,創兩年來新高。數據統計,目前84.4%經銷商倒掛,利潤率跌至4.1%創下新低。
一個終究無法逃避的事實,是庫存問題成為4S店經營最大的壓力源。湖南最大4S集團蘭天集團董事長湯華國透露,國內車市庫存壓力高企,預計下半年三分之一經銷商或因資金問題調整經營或退網。
而據經銷商透露,部分品牌的庫存系數超5,甚至高達10,經銷商資金鏈承壓嚴重,導致終端價格扭曲。部分經銷商為返利虛報銷量,進一步加劇資金壓力。
6月10日起,東風、廣汽、比亞迪、奇瑞等 17 家車企先后聲明,承諾將對供應商的支付賬期統一至 60 天內。相應的,寶馬、北汽新能源、上汽通用等7家品牌,也先后承諾4S店返利期限縮短至 60 天。
至于庫存問題,此前深陷質疑的比亞迪在經銷商大會上承諾,廠家不再壓貨,且4S店庫存超過預警線后,啟動“熔斷機制”,工廠將停止發貨。此外,比亞迪還承諾進一步精簡產品SKU,同時穩定價格,加速返利到賬時間,確保經銷商穩定盈利。
“庫存+返利”可謂是經銷商的生存命脈,近期全聯汽車經銷商商會、上海市汽車銷售行業協會等多家協會密集發布聲明,呼吁關注經銷商的生存問題。商務部、工信部、人民日報等機構和媒體也同步下場發聲,破除“內卷式”競爭勢在必行,這關乎行業整體競爭力,未來的發展生態,以及國內經濟的大循環。
詳見文章:
3萬家4S店洗牌預警:高息高返叫停、置換補貼“剎車”…下半年30%經銷商或淘汰?
10、奇瑞旗下汽服連鎖“佰駕適”開業,比亞迪上線299原廠噴漆服務,主機廠又“反攻”售后?
5月28日,奇瑞汽車旗下汽服連鎖品牌佰駕適汽車養護中心首家門店在安徽馬鞍山市開業。
據悉,佰駕適為奇瑞汽車全資子公司安徽速美達科技旗下品牌,定位為一站式汽車生態服務連鎖,聚焦維保、鈑噴、改裝、電池維修等后市場細分領域。
其強調“原廠品質”,依托奇瑞主機廠技術背書,服務范圍覆蓋全品牌車輛,但更側重奇瑞車主的深度需求(如新能源三電維修)。試點門店以綜合服務為主(如馬鞍山1號店),未來可能向標準化連鎖擴展。
事實上,去年廣汽本田推出“樂享養車”連鎖,一度被看成是主機廠布局售后連鎖的2.0版本,目前在汽車后市場的聲量也不算大。奇瑞佰駕適的出現,能否帶來新的變化?
對后市場來說,更具“殺傷力”的當屬比亞迪上線的299元原廠噴漆服務。該服務根據不同的漆面分為299元和449元兩種套餐,包括噴漆材料和工時費用,不包含鈑金和拆裝費用。
比亞迪提供了三大承諾:原廠油漆配色、漆面十年質保、噴漆無憂7天返修。比亞迪車主表示,“外面都需要三四百一面,原廠有保障”。不少修理廠老板反饋,噴漆業務早已打響價格戰,主機廠將價格與汽服店拉平,讓客戶回流4S體系的意圖很明顯。售后搶客大戰愈演愈烈。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剛剛結束的618期間,寶馬、奧迪、一汽大眾、廣汽本田等車企紛紛扎堆售后直播間,推出五花八門的維保套餐。
寶馬針對5年以上老車主推出599元單次全包保養,同時設置輪胎專區(如5系普利司通兩條裝2625元);奧迪則分層鎖定老客——2-6年車齡享1200元三次保養(單次成本僅400元),6年以上車齡降至單次600元,同步推出499元全車型通用噴漆和1080元變速箱油更換服務,意圖以價格優勢召回流失用戶。
可以發現,主機廠的基礎保養價格逼近獨立售后體系,其次是針對老客戶專享優惠,以價格優勢召回流失客戶重返4S體系的意圖明顯。而售后直播,又破解了單店服務半徑不超過15公里的局限。
詳見文章:
主機廠“反攻”獨立售后!聯手4S投資人共建汽服連鎖,靠什么與修理廠搶客戶?
寶馬、奧迪、大眾等618扎堆直播賣套餐,小保養低至299,能為4S店續命嗎?
11、輕量化模式見效?林肯經銷商縮減至105家,但80%能盈利;奔馳一周關掉9家店,加速“擠泡沫”
6月,林肯中國總裁賈鳴鏑的一番話給予不少品牌信心,其表示林肯經銷商總量在2025年已下降至98家,相較于頂峰時期150家縮水明顯。但得益于“星火燎原”計劃,即林肯自去年年底開始探索的輕量化改革,目前經銷商數量回歸到105,有80%都能盈利,接下來還有20~30家4S店的更替可能。
這正是目前主機廠及經銷商集團最關注的話題,當前現實問題中,“降成本”明顯比“提銷量”的效果更快也更直接。
6月26日,一汽大眾在長春舉行新經銷商授權簽約儀式,75家新經銷商覆蓋全國68個市縣,并與9家頭部經銷商集團深化合作,新增超40家門店。
通過“輕量化”渠道創新、組織流程升級及10款新能源車型布局,加速電動智能化轉型,實現渠道規模與質量雙提升。據悉,此次 “百店千家”計劃 是品牌深化渠道戰略的重要實踐,隨著新門店逐步落地,其渠道總量預計突破1000家。
奔馳在渠道改革方面的動作也頗為激進,自6月24日起的一周內,至少9家奔馳4S店被關停,涉及北京鵬龍瑞星、浙江寶利德等集團,其中惠州馳峰、濟南廣匯奔馳的授權終止日期定于6月30日。部分門店已停業或轉型銷售新能源車型。
行業調研數據顯示,今年內已經被奔馳廠家取消授權的經銷商達到24家,根據廠家優化100家店的目標來看,奔馳下半年每個月要退網10家才能完成目標。
據悉,奔馳渠道大調整源于在華激進擴張后遺癥。2014年至2024年,奔馳經銷商數量從447家增至700家,但銷量下滑7%,電動化轉型乏力,EQE系列月銷僅數百臺。目前奔馳成立數字化與傳播部門,試圖重塑客戶體驗。
可以看到的是,傳統品牌都在極力擺脫“船大難掉頭”的局面,經銷商集團對盈利預期的焦慮,也在促使其“向內開刀”。典型的負面案例是廣匯集團,自退市以來,旗下各品牌4S店陸續關停,目前已有230家4S店被取消授權,占到網點總數的31.29%。
12、奧迪取消全面電動化策略,奔馳延長燃油車期限,新能源雖好,但不夠賺錢?
6月18日,有報道稱奧迪對其未來戰略作出重大調整,取消原定于2033年全面電動化轉型計劃,未來10年將繼續生產燃油車、插電混動及純電動車型。
據悉,由于全球電動車銷量增速未達預期,尤其是歐洲市場對純電車型的接受度有限。奧迪2024年純電車型銷量占比僅為9.7%,落后于奔馳、寶馬等競爭對手;另外德國本土電價與油價的經濟性差異較小,且消費者對大排量燃油車仍有需求。
梅賽德斯-奔馳董事長兼CEO康林松近期接受采訪時也表示:“我們預計,電氣化的高技術燃油發動機將比原先設想服役更久。”康林松宣布,公司將調整航向,比原計劃更長時間保留內燃機車型。
此前,奔馳曾力爭在2030年實現全面純電動化,他認為,在電動車普及不如預期的當下,對成熟車企來說,同時推進燃油與電動是最理性選擇,兩種技術都不能放棄。
此外,寶馬、大眾、沃爾沃等傳統品牌,也直接或間接表示推遲電動化目標。
AC汽車認為,車市影響因素眾多,品牌推遲電動化目標的具體原因相對復雜,但有一點是主機廠無法明說的核心原因,即電動車制造成本高于傳統燃油車,利潤率普遍低于后者。
著眼于我們國內,新能源發展雖如火如荼,但長城等自主品牌也在加碼燃油技術的研發,如奇瑞推瑞虎9L、長城推哈弗猛龍柴油版坦克300(參數丨圖片)等,繼續攻關內燃機、混合動力及插電式混合動力發動機和變速器。
在國內市場,相較于主流車企的戰略調整,新勢力們在市場爭奪的過程中表現的更為激進,“虧錢賣車”的表述屢屢出現。
消費者對“利潤泡沫”的破滅固然是喜聞樂見,但光伏產業打遍全球無敵手卻賺不到錢的先例,卻讓人惋惜,這也是近期各路“反內卷”倡議中,著重提到的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