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1日電 題:遞進式氣象服務有效支撐防汛決策
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5月以來,南方出現多次強降水、強對流天氣過程。如何在氣象災害發展的不同階段,作出不同的防范應對?氣象部門用“獨特節拍”——遞進式氣象服務,為防汛決策提供有效支撐。
層層遞進定節拍
“遞進式氣象服務即層層遞進,持續提供時效逐步縮短、空間不斷精準、內容更具針對性的精細化氣象預報預警信息,分級別、分區域精準聯動相關力量,不斷縮小災害防御的‘包圍圈’,為當地政府指揮調度提供有預見性的氣象信息。”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王亞偉說。
6月28日,貴州榕江汛情告急。貴州省市縣三級氣象部門開展“24631”遞進式氣象服務,將預警發布與政府應急響應緊密銜接,為群眾轉移避險、水庫科學調度和救援力量精準部署贏得寶貴時間。
“24631”遞進式氣象服務,即提前發布精細到市、縣、鄉鎮的未來24小時強降雨天氣預報,間隔6小時左右適時啟動天氣會商,啟動每3小時更新未來3小時強降雨短時預報,啟動每1小時更新未來3小時強降雨短時預報。
貴州省水利廳水旱災害防御處一級調研員裘峰與氣象部門打交道多年,對以氣象預警為先導的重要性深有體會,“只有知道哪個地方要下多大的雨、多長時間的雨,才能更好地調度防洪工作”。
據介紹,這次洪水過程中,6月24日11時,貴州省氣象局啟動應急響應,貴州省氣象臺持續滾動報送重大氣象信息專報。27日起,預報精度進一步提升。28日強降水集中時段,省氣象臺為榕江縣搶險救援提供每3小時和每1小時滾動更新專項氣象保障服務,信息直達省級應急指揮中樞,為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防汛調度提供決策依據。
因地制宜定節奏
“根據氣象災害發生演進及其防范應對進程,遞進式氣象服務一般分為趨勢提示、災害提醒、預警發布三個層級和氣候趨勢預測、重要過程提示、災害天氣預報、災害預警提醒、災害預警發布五個部分。”王亞偉說,我國氣候類型多樣,不同地區、不同行業在不同時段面臨的自然災害風險的“共通性”不強,因此各地氣象部門因地制宜探索適合本地區實際的遞進服務模式。
5月25日至6月3日,云南怒江持續10天強降水,多地出現滑坡、泥石流。云南氣象部門落實“1262”精細化預報與響應聯動機制,精準預報、提前“叫應”、高效聯動,當地政府成功組織轉移避險1156戶3904人,實現重大自然災害“零傷亡”。
“1262”即氣象部門提前12小時預報強降水落區精細到縣,提前6小時和2小時預報強降水落區精細到鄉鎮,應急防汛部門提前12小時劃定防范重點區,提前6小時預置救援力量并組織特殊人群轉移,提前2小時組織受威脅人員轉移,氣象服務節拍與地方防災減災救災節奏契合,為高效決策提供支撐。
王亞偉表示,天氣預報是預測性科學,時間越長不確定性越大,越臨近越精準。遞進式氣象服務經歷較長的時間跨度,需堅持長、中、短期預報相結合,監測跟蹤和預報預警相統一,盡可能拉長預報期、多給提前量、提高精準度。
提前“叫應”及時聯動
王亞偉介紹,遞進式氣象服務中,氣象部門作出預報、提前“叫應”當地政府。“叫應”對象為本級黨委、政府有關領導和應急管理部門有關負責人,后續則由本級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按照預警聯動機制相關要求,“叫應”各相關行業和基層防災減災責任人。
據湖南省桑植縣氣象局局長周立清介紹,6月中旬,桑植降水量刷新1983年以來歷史極值,多處村莊被洪水圍困。6月18日19時4分,他電話“叫應”桑植縣副縣長,“預計桑植縣未來3小時降水量仍有60毫米,致災風險很高,請特別加強防范”。
桑植縣各鄉鎮及主要職能部門工作人員隨即迅速出動,連夜排查隱患點。19日5時50分,桑植縣上河溪鄉云霧山村干部在巡查時,發現一村民房屋對面山體坡面有泥質滑坡現象,于是在10分鐘內將1戶3人轉移到安全點。他們撤離后不到一小時,山體轟然垮塌。
“當前,遞進式氣象服務深度嵌入地方運行與治理架構,融入防汛指揮調度、基層巡查防守、避險轉移等環節,推動氣象預警更快轉變為應急響應措施。”王亞偉說,氣象部門將持續完善遞進式氣象服務機制,全面融入各地防災減災調度工作體系,筑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