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朱棣在朱元璋死后起兵“奉天靖難”,攻破南京,奪走了原本屬于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朱棣即皇帝后,加強中央集權,設置內閣與東廠,遷都北京,五次北伐親征蒙古。朱棣統治期間,大明國力強盛,經濟繁榮,修訂了《永樂大典》,派遣鄭和下西洋,號稱“永樂盛世”。
朱棣在第五次征蒙古的回師途中駕崩,群臣定廟號為“太宗”,謚號“體天弘道高明廣運圣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但今天我們說起朱棣,都稱他為“明成祖”而非“明太宗”,這是因為在嘉靖時期曾經給自己的祖宗改過一次廟號,朱棣從太宗變成了成祖。
嘉靖的表層理由是,朱棣的江山并非繼承而來,而是自己親手打下的,因此獲得“始取天下為祖”這個級別的廟號。然而,對于朱棣本人來說,他會更喜歡“太宗”還是“成祖”這個廟號呢?答案不言而喻,朱棣只會選擇太宗,不可能選擇成祖!
首先,在朱棣一朝的敘事語境中,他決不會也不可能承認自己是造反奪位,而認為自己是正常的繼承朱元璋的父死子繼。朱棣繪聲繪色地編寫了在朱元璋臨死時,想召朱棣前來即位,可卻被皇太孫矯詔篡位了的故事。
(朱元璋)即遣中使持符召今上還京。至淮安,用事者矯詔即還。上不之知也,疾亟問左右曰:第四子來未?言不及他。
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乙酉,太祖崩。是夜即歛,七日而葬。皇太孫遂矯詔嗣位,改明年為建文元年。
這與朱棣在靖難之役時,不用建文帝年號,而繼續使用洪武年號是一脈相承的。即使靖難成功后,朱棣改元時也表示今年以洪武三十五年為紀,明年為永樂元年。換句話說,朱棣完全抹除了建文帝的正統性,認為朱允炆本身當皇帝就是不合法的,而朱棣繼承朱元璋的皇位就是正常的父死子繼。既然是正常的父死子繼,那么朱棣就不可能選擇“祖”這個廟號。
其次,太宗這個廟號的含金量極高。因為自唐周以來,謚號變得冗長無法使用,同時每個皇帝都有了廟號,這就讓廟號對皇帝變得更加重要了。由于只有開國皇帝才有資格用“祖”,所以在“宗”中,太宗就是最有分量的廟號。看看前世的太宗,一個是儒家最理想的皇帝典范“漢太宗”孝文帝劉恒,一個是千古明君楷模唐太宗李世民。哪怕是高粱河車神,在宋人眼中,也是經由他手重新統一華夏有過大功。所以要是給朱棣能和劉恒、李世民并列的機會,他也會選擇太宗而不是成祖。
第三,成祖這個廟號本身就很奇怪。奇怪到了整個歷史上,只有朱棣使用過成祖這個廟號,完全意義上的空前絕后。嘉靖時的首輔夏言本來擬定的廟號是“烈祖”,這是有過先例的。曹魏的第二位皇帝曹叡就用的這個廟號,曹叡也不是開國皇帝,卻使用了“祖”,也算有理可尋。但嘉靖卻不同意“烈祖”,反而改成了現在的“成祖”。
就后世而言,廟號的含金量肯定是“祖”優于“宗”,因為祖代表了開創基業的有功君主。朱棣本人確實對明朝也有不少開創之功,尤其在制度方面所做的不比朱元璋少。可真要對朱棣自己來說,他一定更喜歡“太宗”而不是“成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