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一鄰國取一國名,被至今沿用,并立下祖訓,該國為不征國。
和許多建國皇帝一樣,朱元璋自從建國后,就一直在整頓內部,整治貪官,完善制度。
就在朱元璋整治內部問題時,外部高麗國王辛隅調集近4萬人的軍隊,直逼遼東,喊話明軍將鐵嶺土地劃歸高麗。
朱元璋聽到這個消息后冷笑幾聲:自己征戰幾十年,就為了幾塊地盤,怎么可能隨隨便便拱手送人,何況是這么個不知輕重的黃毛小兒。
朱元璋再一聽高麗的軍隊人數,更是覺得這位高麗王國的少年天子真是太年輕了,不知天高地厚。
圖|朱元璋的影視形象
要知道駐守遼東的明軍,剛將北元的20萬大軍打得落荒而逃,退守去了沙漠。
高麗王國的位置一直很尷尬。
元朝建立后,元統治者將高麗國打得對元朝俯首稱臣。
當然元統治者打高麗國的原因,就是想讓對方聽話。
之后元統治者通過聯姻的方式,控制著高麗,讓高麗保持安分。
元朝先后有七位公主嫁進了高麗王國,使得高麗王國的血統都帶有元朝皇室的血統。
因為這層裙帶關系,明朝將元統治者趕出中原后,高麗依然依附于北元。
朱元璋建國后,為了的穩定,曾派使臣出使高麗,就是看看高麗的態度,是否要建立友好關系。
雖說大樹底下好乘涼,但同時大樹底下也無大草。
元朝敗退后,高麗國王王顓害怕明朝刁難,決定與元斷絕關系,接受明朝的冊封。
但高麗王朝盤根錯節的元朝血統的人不愿意。
后來王顓去世后,他的養子辛隅繼位,辛隅傾向于依附北元,但他為了不得罪明朝,也派使者去為他的父親請謚號。
圖|高麗國王王顓
但不巧的是,明朝派到高麗的使臣,在回國的途中被殺。雖然不是高麗干的,但在高麗的地盤上被殺害,真是瓜田李下說不清楚。
高麗國王辛隅不能給明朝一個交代,也沒有誠意給交代,朱元璋一氣之下收回了給王顓的謚號,不承認辛隅的國王地位。
明朝與高麗國的關系開始緊張。
辛隅還不知深淺派大將曹修敏和李成桂分左右軍,前往攻打明軍,還喊話要明地盤鐵嶺。
辛隅不知深淺,但久經沙場的李成桂可知道輕重。
他極力勸陰辛隅,不要沖動用事,否則就是雞蛋碰石頭的結果。
辛隅沒有掂量自己幾斤幾兩,就橫沖直撞的要以武力解決問題。
李成桂被這位迷之自信的少年國王弄得左右為難,被迫率軍到達了鐵嶺,但李成桂聯合曹修敏權衡利弊后,直接舉兵造反,廢黜了辛隅,建立了自己的李氏王朝。
解決不了的罪名,總是要有人來承擔的。
李成桂建立李氏王朝后,立即派使臣向明朝稱臣,還向朱元璋遞交了國書,并讓朱元璋給新建立的王朝取了一個新的名字。
辛隅的廢黜,似乎也平息了明朝的怒氣。
新國王投來和平的橄欖枝,朱元璋欣然接受,并給高麗取名“朝鮮”,意為朝日,鮮明,冉冉升起,象征著對新朝的期望和祝福。
圖|《皇明祖訓》中的內容
從此,朱元璋與李成桂確定了明王朝與朝鮮睦鄰友好的關系。
朱元璋還前后花了六年時間,編了一本《皇明祖訓》,祖訓說:不要好大喜功對外擴張,對外擴張不利于國家的長治久安。
這應該是朱元璋從元朝吸收到教訓,所以告誡后世子孫,不要無故興兵,勞民傷財。
并且朱元璋還將不征國的名單都列了出來,其中包括:朝鮮、暹羅、日本、蘇門答臘、爪哇等國。
而朱元璋為朝鮮取的名字,被朝鮮一直沿用至今,被稱為歷史上最讓人震撼的一件事。
朱元璋將游牧民族的元趕去了沙漠,建立了正統漢族統治,鞏固了漢民族的地位,平定了天下,樹立了漢族統治的典范,影響至今,再加上為朝鮮取名這一件,堪稱震撼!
參考資料:
《明朝那些事兒》——當年明月
朱永嘉:皇明祖訓——不征國——紅色文化網
喜歡就點擊“黎庶文史”卡片關注我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