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邊境部隊營房對比,美媒:住帳篷的拿啥和住保溫營房的對抗?也不知道美媒到底是什么用心,竟然公然對中印邊境部隊的營房情況做了一個直觀反映的對比:解放軍住的是保溫營房;印度軍隊卻住的是帳篷。這也就算了,美媒還直截了當地指出印度軍隊在高原地區的后勤保障體系仍不完全、能力仍然偏弱以及和解放軍部隊存在較大差距。
雖然沒有直接點破,但兩相對比之下可謂高下立判,意思也近乎一目了然,那就是寒顫的印度軍隊即使頭鐵硬剛解放軍也毫無勝算。
據媒體報道,一款新型可拆裝式自供能保溫營房在2020年10月正式公開亮相駐防在我國邊疆地區海拔5000米以上的一線邊防部隊。
2020年6月,中印雙方在加勒萬河谷地區產生了激烈的肢體沖突,解放軍和印軍部隊各有重大人員傷亡情況出現。
當時的美媒《1945》網站一針見血地指出,解放軍和印度軍隊在后勤補給現代化方面存在巨大差距,印度軍隊處在明顯下風地位。
美媒還用解放軍住的是保溫營房而印度軍隊卻住的是不抗寒的帳篷舉例說明,事實上,美媒之所以能夠舉出直觀住宿的例子,主要是動用了衛星技術。
或者這樣來說中印加勒萬河谷邊界沖突在當時引發了高度關注,以致于不少主體通過各種手段途徑了解沖突全過程以及就中印兩軍的各項數據情況進行了直觀對比。
但不對比不知道,一對比就嚇一跳,原來印度仍然未改“紙老虎”的突出特征,只能在表面上做到聲勢極為浩大的程度,無法深度發掘和細究。
別的先不說,單單是在高原高寒地區的物資補給和保障能力方面,我國就要甩印度幾條街。
美國軍事分析家彼得·蘇休也在《國家利益》網站發表評論,稱:“中印雙方都在為漫長寒冷的冬天做準備,大背景是中印雙方圍繞著邊境西段的談判仍在繼續進行”。
但蘇休卻指出了印度和我國在準備方面存在很大不同,比如由于印度實際控制一側可用道路極為有限,印度不得不采取空運的形式運送武器裝備和補給物資,但保暖衣物是二手的。
而我國不僅將最新、最好的防寒裝備優先列裝解放軍,如包括冬訓服、大衣在內等新型冬季巡邏裝備,甚至于給部隊配備了預制隔熱大棚(又稱保溫營房,內部設施齊全)。
盡管印度也有樣學樣,依樣畫葫蘆,可印度準備的卻是可以容納3到5名士兵的極地帳篷以及從當地采購的預制隔熱小屋,技術還和以前一樣落后,用的是煤油加熱器。
而解放軍使用的保溫營房則是節能建筑+光伏發電技術的組合拳,具備“官兵自建、能源自足”等特點。
飲食物資方面的補給情況則更甚印度一籌:無人機運輸部隊的成本要大大低于軍用運輸機,無人機補給隊的存在使得解放軍部隊即使身在邊疆邊防地區也可以吃上新鮮的瓜果蔬菜。
一句話,我國對待邊疆邊防部隊總是優先考慮;而印度卻仍然維持著“散裝印度”的突出特征:衣物從歐洲采購,有些還是別人穿過用過的;極地帳篷從當地購買,普適性較弱。
雖然印度現在也在加強邊境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確保在基建層面不輸于我國,但以印度軍隊在印巴沖突中的表現來看,仍然是一如既往的“華而不實”。
印度要想在這方面做到我國的程度,還需要修煉幾十年,印度自始至終都未明白,現代戰爭早已成為經濟消耗戰。
但經濟消耗戰只是表面上的主流,要始終確保自身處于絕對有利態勢,就仍然需要回歸到以人為本的理念上來,對每一個個體關照到位。
打仗不僅僅是戰斗力的直觀反映,更是士氣、信念和膽量的比拼,看來美媒仍然沒有將印度軍隊當成世界一流軍隊,并不認為印軍是解放軍的一合之敵。
參考資料:
美媒:解放軍給部隊最好裝備,印軍則發二手衣服|環球網
可拆裝式保溫營房、新型邊防巡邏被裝、“無人機補給隊”......新科技幫解放軍高原過冬|環球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