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5年6月的倫敦談判桌前,中美代表關于關鍵礦產的博弈已持續長達7個小時。
當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一次次要求中國放松稀土出口管制時,中國代表總是能從容應對,因為中國代表知道,在稀土領域中國握有足夠的籌碼。
可就在美中稀土談判進行的如荼如火之際,剛接受中國幫助的友國竟直接對我國來了個“背刺”,主動對美國拋出橄欖枝,稱雙方可以共同投資稀土。
而這也意味著,特朗普一旦打通稀土供應,下一步迎接中國的將是更兇狠的制裁,因為沒有軟肋的美軍,只會更加強勢。
那么,這個背刺我國的國家到底是誰?中國在稀土的地位真的會被打敗嗎?
接受中國幫助,卻轉身向美國遞投名狀
今年6月下旬,印尼最大的新能源汽車電池生產中心在爪哇島正式落成,標志著印尼打造電池全產業鏈邁出關鍵一步。
在中國幾家企業掏出的59億美元真金白銀堆積起的現代化廠房前,雙方代表臉上洋溢著笑容,滿心歡喜的剪斷寓意吉祥、成功的紅綢帶。
印尼能源與礦產資源部長巴赫利爾表示,項目建成后將具備年產30萬輛電動車電池的能力,可創造約3.5萬個直接和間接就業崗位。
而作為全球鎳儲量豐富的國家,印尼在中國的幫助下也加快將“資源紅利”轉化為“產業紅利”,是實現工業化、擺脫資源型依賴的關鍵一步。
可中印的歡呼還猶在眼前,美國卻也在前后腳收到了來自印尼的好消息。
當地時間6月30日,印尼經濟統籌部長艾爾朗加在提到與美國關稅談判時,明確表示:“我們已經向美國提出,可以跟美方共同投資一個稀土礦產項目。”
很明顯,印尼是想幫美國解決稀土問題,而印尼的做法,也令很多中國網友不太理解。
要知道,在中國飛速發展的同時,也為印尼的基礎設施建設提、新能源、民生援助等多個領域供了眾多幫助。
而在2005年,印度洋海嘯后,中國政府及民間力量也累計向印尼等受災國提供超12億元人民幣援助,包括現匯、物資及多邊救援支持。
在這種時候,印尼轉頭卻想幫美國解決稀土問題,這確實令人沒想到。
幫美國解決稀土問題
此前,特朗普政府擬對印尼商品加征32%關稅,涉及紡織品、家具等主要出口產品,若實施將重創印尼經濟。
而此次的稀土合作提議,本質上就是在向美國遞送一份關稅豁免的投名狀。
印尼稀土儲量達280萬噸,但提煉技術薄弱,無法獨立完成高純度分離。其稀土礦開采后需運往中國加工,再高價回購成品,形成“賣原料買成品”的畸形產業鏈。
而美國擁有17項稀土專利卻無穩定原料供應,因此在印尼看來,與美國合作不僅能免除關稅的制裁,也能將稀土供應本土化。
然而這樣的想法真的現實嗎?
要知道,美國雖擁有17項稀土專利,但本土稀土礦開采后仍需將80%的礦石運往中國提純,再進口成品,且美國的精煉純度僅為72%,遠低于中國99.999%的標準。
因此在中國限制稀土出口的第一時間,美國白宮便指出,這種依賴可能削弱美國國防能力與經濟韌性,尤其在半導體、新能源等戰略產業中構成了“潛在威脅”。
其次,印尼還是不了解特朗普的性格,無論是中美博弈還是特朗普對待關稅政策的反復,都表明了他是一個欺軟怕硬的人。
中國身板硬氣、從不妥協,換來的則是美國主動妥協、釋放和談的信號。
但如果印尼在任何一件事上露怯,很快就會招來特朗普更多的條件,印尼不被美國“吸干”價值,32%的關稅是不可能輕易降下來的。
即便退一萬步來講,美國愿意與印尼合作,但國與國之間的礦產項目從勘探到投產平均耗時6-8年,在這期間特朗普會整出什么幺蛾子還未可知。
或許是要求尼開放金融市場,亦或許是強迫印尼在南海問題上選邊站隊,但無論怎么最后受傷的也只會是印尼。
打破中國稀土地位,美國能成嗎?
為了打破中國在稀土的絕對地位,與美國穿一條褲子的各國可謂是想盡了腦汁。
日本60%稀土依賴中國進口,2025年4月中國收緊出口管制后,日本汽車與電子產業面臨供應鏈斷裂風險。
于是,日本便選擇南鳥島周邊5500-6000米深海區域開采稀土。
該處稀土泥儲量達1600萬噸,理論上可滿足全球數百年需求,尤其富含電動汽車所需的鏑、釔等關鍵元素。
該計劃與日本近期對美稀土技術合作形成聯動,試圖構建“美日資源同盟”以對沖中國影響力。但日本80%稀土精煉仍依賴中國技術,實際效果存疑。
況且深海開采成本是陸地礦山的8-10倍,按當前稀土價格需15-20年才能回本,日本版的“稀土自由夢”正成為納稅人錢包的無底洞。
而美國也密謀前往深海非法獲取稀土,但國內卻沒有完整的加工技術。因此,面對中方的反制,美國也除了妥協便只剩下了干著急。
如今,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作為F-35生產商,面對中國稀土的斷供,他們的戰機還沒生產出來,便已經癱瘓在了生產線上。
而印尼與美國的合作更像“困境聯盟”:一個缺技術,一個缺原料,而中國則握有全產業鏈控制權。
對此,中國商務部的呼吁“不要出賣中國利益”從來不是泛泛空談,而是基于歷史教訓的底線。
2021年立陶宛因設立“臺灣代表處”觸犯中國紅線,導致2022年對華出口暴跌80%,汽車零部件產業陷入危機,最終只能被迫向中國求和。
歐盟曾威脅將稀土問題與主席訪華掛鉤,但中國通過出口量調控既緩解危機又保持壓力,迫使歐盟在G7聯合對華施壓失敗后轉為務實合作。
這些案例印證了中國商務部的警告,任何試圖交易中國核心利益的行為,都將面臨從供應鏈斷供到技術封鎖的多維反制。
而中國完善的產業體系與精準的政策工具,早已使我們使具備“后發制人”的戰略優勢!
參考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