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要烏克蘭保證:禁止中國企業插手烏克蘭稀土資源,特別是以災后重建的名義參與項目!不過實在抱歉,烏克蘭稀土還真離不開中國。
借著俄烏戰爭的機會,美國憑著一紙協議,把烏克蘭眾多資源收入囊中。2025年6月10日,特朗普政府又明確要求烏克蘭:禁止中國企業涉足烏稀土資源,更不能以戰后重建的名義進入。但美國一通操作猛如虎,實際戰果零比五,稀土產業想繞開中國,美國顯然沒能認清現實。
澤連斯基簽下“賣國協議”
自然資源是一個國家的寶貴財富,但烏克蘭顯然沒有這樣的意識,或者說在美國的威逼利誘之下,澤連斯基政府不得不簽下“賣國協議”。
在美西方的挑唆和引誘下,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不斷挑釁俄羅斯,最終引爆了俄烏戰爭,雖然俄羅斯一直將這場戰爭稱為“特別軍事行動”,但這無法改變兩國戰爭的事實。
戰爭持續三年多,暴露了俄羅斯外強中干的軍事實力,也讓烏克蘭到了油盡燈枯的地步,如果不是美國和歐洲一些國家在背后支持,烏克蘭可能早已經亡國了。
美歐支持烏克蘭,當然不會做虧本的買賣,一方面讓烏克蘭人頂在前面,持續消耗俄羅斯的實力;另一方面又通過出售武器大賺特賺。
雖然歐美高喊著支持烏克蘭的“正義戰爭”,但口號歸口號,生意歸生意,提供給烏克蘭的各種武器裝備,那都是要錢的,而且價格還很高。
當澤連斯基政府騎虎難下的時候,歐美露出了自己的獠牙,烏克蘭沒錢支付武器裝備費用,那就用礦產資源做抵押。
美國玩這種招數堪稱行家里手,在俄烏戰爭不斷深入的時候,特朗普和澤連斯基多次會談,以斷供武器作要挾,逼迫澤連斯基簽下了“賣國條約”。
烏克蘭一大半的礦產資源,被美國輕松收入囊中,而美國付出的只是一些陳舊且價格高昂的武器而已。
在協議中,特朗普政府還特意加了一條,要求烏克蘭做出承諾:禁止中國企業插手烏克蘭的稀土資源。
2025年6月10日,烏克蘭媒體再次爆出消息,特朗普政府針對《美烏廣場協議》舊事重提,再次強調禁止中國企業進入烏克蘭稀土市場,尤其是不能以災后重建的名義進入。
美國對中國的提防,體現在方方面面,自己對中國搞貿易戰、金融戰、科技戰和關稅戰之外,還拉著別的國家一起對抗中國。
美國逼著烏克蘭保證不讓中國參與,但稀土這點事,還真不是美國想咋樣就咋樣的,畢竟全球的稀土產業都繞不開中國。
全球稀土靠中國供應
全球稀土都離不開中國,這還真不是夸大其辭,而是整個產業的現狀,別的國家可以開采稀土,想要提煉只能送到中國來。
中國是稀土資源大國,以前科技不發達時,我們也沒關注到稀土的重要性,珍貴的稀土資源被賣出了白菜價。
更可氣的是,為了賺點小錢,國內的稀土企業還競相壓價,重要的戰略物資就這樣白白便宜了外國企業。
后來隨著技術發展,國家對稀土資源也越來越重視,將稀土出口納入國家管控,并在近年來多次加強出口管制,對稀土加工技術也是嚴格限制外流。
稀土號稱現代工業的“維生素”,雖然用量不多但絕對不可或缺,航空航天、兵器核武等國防軍工,機械建材、石油化工等民用工業,還有芯片等尖端科技,都離不開稀土。
我國有著豐富的稀土資源,更有著冠絕全球的提煉加工能力。從稀土礦到可以使用的稀土產品,中間需要一個復雜的加工過程,我國在加工產業鏈中占據著重要地位。
全世界這么多國家,并不是只有我國有稀土礦,類似蒙古、烏克蘭以及美國等,都有著豐富的稀土礦資源。
我國的稀土資源供應,只占全球的60%左右,雖然占據了超過一半的供給量,但還做不到完全的壟斷。
但在精煉加工方面,我國卻是妥妥的世界第一,占據著全球90%以上的產能,這就意味著,其他國家的稀土礦,大部分都要送到我國進行精煉,然后才能應用到各領域生產中。
我國在稀土永磁體領域擁有70%以上的專利布局,而美國的稀土加工能力只占全球的3%。失去了中國的加工能力,全球稀土將面臨巨大缺口。
美國要求烏克蘭拒絕我國企業參與其稀土產業,這無異于癡人說夢,沒有我國加工提煉,烏克蘭的稀土就是廢土,根本毫無用處。
更重要的是,烏克蘭的稀土資源主要集中在東部四州,而這些地方已經在俄羅斯的控制之下。俄羅斯顯然不會交還這些地方,美國的要求也只能停留在紙面上,根本沒有可行性。
加強出口管制,全球嚴重缺貨
美國從超級強國的實力出發,強加給中國貿易戰、金融戰、芯片戰和關稅戰,結果被中國一一化解,最終是殺敵八百自損一千。
面對美國的不斷挑釁,我國在有針對性地進行反制,近兩年來更是祭出稀土這一撒手锏,讓美歐等西方國家部分產業面臨停擺風險。
2024年我國出臺措施,加強對稀土資源的出口管控,2025年4月,在關稅戰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我國進一步加強稀土出口管制。
我國稀土出口管制,歐美工廠開始缺貨。最先扛不住的是歐洲車企,部分企業已經開始關閉生產線,如果缺少稀土的情況得不到改善,停擺的企業將越來越多。
歐洲汽車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未來三四周內,歐洲將有許多汽車生產廠商被迫減產、停產甚至倒閉,稀土庫存不足已嚴重影響工廠正常運轉。
印度也因為稀土庫存不足而出現類似情況。印度造車業數據顯示,印度企業的稀土庫存可能在6月耗盡,造車業停擺將帶來巨大損失。
印度車企呼吁莫迪趕緊出訪中國,盡快就稀土出口達成協議,拯救瀕臨破產的印度造車產業。但這只是印度車企一廂情愿的想法,中國稀土出口管制并不會因此改變。
正所謂神仙打架凡人遭殃,歐洲和印度車企的遭遇完全是無妄之災,我國加強稀土出口管制,最主要還是針對美國關稅政策的反制。
美國企業雖然扛的時間長一點,但最近也傳出稀土庫存即將見底的信號。首當其沖的同樣是美國造車業,另外還有芯片、軍工等產業也受到影響。
最新消息稱,美國的F-35戰機也因為缺乏關鍵材料陷入停產。這個“關鍵材料”無疑就是稀土。
中國的稀土牌,對美歐來說就是無解的存在,因為他們即便有稀土礦,也沒有相應的加工能力,建設完整的加工產業鏈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
制定技術標準,重塑產業秩序
被卡脖子當然不好受,歐美也想要改變這種格局,我國顯然也不可能輕易放棄多年努力建立起來的競爭優勢。
當美西方努力推進“去中國化”時,我國也通過技術壁壘來鞏固優勢,通過制定行業標準來增強話語權,重塑產業秩序。
在稀土提煉加工過程中,我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稀土萃取技術,在能耗方面比傳統工藝低40%,歐洲至今沒能突破技術壁壘,掌握同等能耗的技術。
這只是稀土加工過程中的一個環節,也正是因為這些技術優勢的存在,全球各國的稀土資源,都要運到中國來加工精煉,否則根本沒有競爭力。
我國一手打造的中國稀土集團,通過整合國內的稀土資源產業鏈,讓我國稀土企業的全球定價權,從2018年的35%提升至如今的58%。
另外,我國正在全球推進“稀土產品碳足跡認定”等新興標準體系,提升稀土產業的環保要求,抬高了產業后來者的進入門檻,進一步確定我國的產業優勢。
國家的一系列動作,正在將我國的稀土產業從“資源輸出”轉向“技術主導”,三流企業賣產品,二流企業賣技術,一流企業賣標準,我國稀土企業越來越多參與標準制定,大幅提升了產業鏈的附加值。
2024年,我國稀土深加工產品出口額增加23%,原礦出口占比降至17%,這是有出口記錄以來歷史最低值。
高附加值的加工產品占比越來越大,我國的稀土資源真正實現了“物以稀為貴”,不再像以前一樣稀土當土賣,白菜價還要看買家臉色。
打造稀土加工全產業鏈,努力推動稀土精煉技術升級,我國通過“資源+技術+標準”的組合拳,逐漸改變全球的稀土格局。
面對美西方的無理制裁時,稀土就是我們手中的一張王牌,目前,這張牌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當美西方被打疼之后,面對我國時想必就會老實一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