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丨卡卡
文丨卡卡
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希望錄取的學校給媽媽提供一份宿管或打掃衛生的校內工作,方便照顧孩子。”
445分!高考成績公布,超出本科線75分,大學的門為曹雅琳敞開了。
這個曾經在高考時,因為被父親背著進考場而掀起轟動的姑娘,終于靠著自己的努力,換來了能上大學的機會。
但對于重癥肌無力的她來說,如何上大學?難道要一家之主的父親跟著她去上學嗎?
就在這時,曹雅琳的母親站了出來,她決定去陪讀,但是更加嚴峻的問題還在后邊等著他們,這下又要怎么解決呢?
拄了十二年的“拐”
曹雅琳很小的時候,一種叫“重癥肌無力”的病就找上了她。
這名字聽著拗口,落到一個人身上,就是肌肉漸漸罷工,雙腿再也撐不起身體的重量,走路成了一種遙不可及的夢想。
命運想把她困在原地,但她父親曹光興偏不答應。
他用最原始也最有力的方式,向命運宣戰:他決定,自己來做女兒的雙腿。
這個決定,一背就是十二年。
他本可以在外地打工掙更多的錢,但為了女兒,他選擇回到柳州老家,找一份能每天接送女兒的工作。
家和學校之間,不過十公里,卻是他十二年來從未缺席的征途。
每天清晨,天還沒亮透,廚房的燈就亮了,他得趕在女兒醒來前,把早餐準備妥當。
飯后,他熟練地彎下腰,讓女兒伏上后背,再用手臂穩穩托住,身體瘦弱的女兒,就是他身上最珍貴也最沉重的“掛件”。
他背著她,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走下樓梯。
每一步都踩得極穩,仿佛腳下不是冰冷的水泥臺階,而是一場不容有失的儀式。
樓下等著他們的,是一輛比曹雅琳年紀還大的二手面包車。
這老伙計脾氣不算好,夏天車里像個蒸籠,汗水能把父女倆的衣服黏在身上。
冬天又凍得像冰窖,發動機總要咳上好幾聲才肯發動。
這輛破車,是曹雅琳的“移動搖籃”。
車里塞滿了書本,也少不了各種藥罐,它載著一個女孩的求學夢,也載著一位父親說不出口的深情。
曹光興不愛說什么大道理,翻來覆去就是一句:“孩子身子不好,但心里的志氣不能歪,不能倒。”
這句話,比任何靈丹妙藥都管用,牢牢地釘在了曹雅琳的心里。
445分!喜憂參半
就這樣,曹光興把女兒一路背進了高考的考場。
網上的人們,隔著屏幕為這個女孩加油,都盼著她能考出個好成績,對得起這十二年的顛簸。
查分那天,家里的空氣都是凝固的。
一家人盯著電腦屏幕,那個加載中的小圈,好像轉了一個世紀那么久,就是不肯跳出結果。
直到下午,學校開志愿填報指導會,曹雅琳在會場的間隙里再次登陸,屏幕終于閃了一下。
445分!
這個數字,清晰、有力,像一聲響亮的宣告。
當年廣西物理類本科線是370分,曹雅琳的分數,穩穩地高出了75分,這意味著,大學的門,已經為她敞開。
然而喜悅的保質期,短得驚人。
一個足以邁入本科的分數,對普通家庭來說是通往坦途的門票,但對曹雅琳一家,這僅僅是下一場苦戰的開場哨。
高中的生活范圍是固定的,教室、食堂、家,三點一線,父親的背可以丈量。
大學呢?
一個偌大的校園,教學樓A到教學樓B,宿舍到幾公里外的圖書館,食堂里擁擠的人潮,路上隨處可見的臺階……
每一個細節,都是對她行動能力的極限挑戰。
父親的背,還能繼續背她四年嗎?
是父親,還是母親?
這個問題,比高考卷上任何一道壓軸題都更難解,一家人圍坐在飯桌前,反復盤算。
沉默,比任何激烈的討論都更沉重。
最終一個充滿犧牲和勇氣的方案,被擺上了桌面。
父親曹光興,不能走,他得繼續在燃氣公司上班,這是全家唯一的穩定收入來源。
家里還有年邁的老人和尚未成年的小兒子,都需要他支撐,他是一家人的頂梁柱,不能倒。
于是,母親站了出來。
她決定辭掉現在采摘茶葉的零工,去大學里做女兒的“全職陪讀”。
這個決定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那雙曾經在茶田間靈巧翻飛、采摘春日嫩芽的手,今后要日復一日地推著輪椅,背著書包,為女兒打飯洗衣,處理校園生活里的一切瑣碎。
她將從一個為家庭創收的勞動者,變成一個沒有收入、全身心投入的陪護者。
曹光興還盤算著,要給女兒買一輛好點的電動輪椅。
他希望女兒在大學里,能有屬于自己的“腿”,哪怕是電動的,他希望女兒能更自在,少一點依賴,多一點尊嚴。
這,就是一個普通家庭,在命運的重壓之下,所能給出的最堅韌、最體面的回答。
社會有大愛
這份藏在沉默和奔波里的愛,最終被那張高考照片點燃,傳遍了整個網絡。
感動,沒有停留在屏幕上的點贊和評論里。
一家愛心車企找上門來,他們看到了那輛“老伙計”面包車的故事,決定免費贈送一輛新車給曹家。
從此曹雅琳未來的路,無論是去上學還是去醫院,都會更平穩,更舒適。
還有公益組織,為這個家庭送來了一萬元的特別獎金。
曹雅琳說,這筆錢正好可以拿來交大學學費,她把每一份善意,都清清楚楚地規劃進了自己的未來里。
這個夏天對曹雅琳來說,不只有等待大學錄取通知書的焦灼,還有一個嶄新的計劃。
她想去云南旅游,親眼看看那個聽說很美的地方。
她說這是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回報。
腿不便,但她也有夢想
曹雅琳的故事,早就不只是一個勵志雞湯了,它照出了太多東西。
它照出了父愛可以有多么沉默,又有多么重。
那不是掛在嘴邊的漂亮話,而是十二年里,三十多萬公里路,一步一個腳印踩出來的痕跡。
它也照出了一個普通家庭,在沒有光的地方,自己把自己活成了一束光。
他們不抱怨,不乞求,只是埋著頭,用自己的方式解決一個又一個難題。
更重要的,它照出了一個女孩的夢想有多珍貴。
這個夢想,是被父親用脊梁一路托舉起來的,命運給了她一副羸弱的身軀,卻也給了她世界上最堅實的依靠。
從父親的背上,到彩云之南,這段路,曹雅琳才剛剛開始走。
結語
相信優秀、堅強如曹雅琳這樣的姑娘,如何走完以后的人生路,她自己早就有了答案,她不會讓自己、家人失望的。
你覺得呢?如果是你,你會怎么除了這個問題呢?
參考資料:
【1】光明網2025-06-27廣西“硬漢”父親背殘疾女兒求學十二年,女孩高考成績出爐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