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悟時刻
你是否曾被某個難題困擾良久,苦思冥想卻毫無頭緒,而答案卻在某一刻如電光石火般突然浮現?一個全新的想法或角度仿佛從天而降,帶來豁然開朗的感覺——這種“頓悟時刻”,幾乎人人都經歷過。
在過去二十年里,研究“頓悟時刻”的科學家借助神經科學工具,逐步揭示了頓悟發生時,有哪些腦區域處于活躍狀態,以及這些腦區是如何相互協作的。隨著研究的深入,新的問題也接踵而來:為什么有些人比別人更容易“頓悟”?什么樣的心理狀態有助于產生“頓悟”時刻?以及,頓悟是否真能夠增強我們的記憶力?
現在,一項于近期發表于《自然·通訊》雜志的腦成像研究提供了新證據,表明這種突如其來的頓悟不僅令人愉悅,還能改變腦處理信息的方式,并幫助我們將信息牢牢銘刻在記憶中。這一發現發現可能對教育方式產生啟發,表明如果能激發“頓悟時刻”,那么學習效果或許能延續到課堂之外。
探究頓悟的發生
認知神經學家Maxi Becker是新研究的通訊作者,她與許多科學家都認為,“頓悟”的核心特征是知識的快速重組與整合。她想弄清楚的一個問題是:這一過程是如何在腦中發生的?以及它是否與記憶形成有關?
她推測,當人們突然想到答案時,腦中處理問題信息的區域(比如視覺皮層)會出現更劇烈的反應。同時,那些與情緒、驚喜感和記憶有關的腦區也會被激活。
為了驗證這個想法,她與團隊采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術,試圖記錄受試者在解決一類視覺謎題時的腦活動。這些視覺謎題被稱“穆尼圖像”,是一種只由黑白雙色構成、信息模糊不清的圖像,受試者難以通過分析性思維一步步推理出答案。相反,物體的輪廓會在某一刻突然“跳入”意識之中,就像黑暗中劃過的一道閃電,瞬間照亮全局。
研究所使用的穆尼圖像。(圖/Becker et al. via Duke Today)
研究人員在每次謎題解答后要求受試者對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評分:他們的情緒反應、解決方案出現的突然程度、由此帶來的愉悅感,以及他們對答案的確信程度。五天后,研究人員在未事先告知的情況下,對受試者進行了記憶測試。他們再次向受試者展示了一系列穆尼圖像,其中既包括他們先前成功識別過的圖像,也包括一些首次出現的新圖像。
實驗發現
結果顯示:受試者最容易記住那些曾帶來強烈頓悟體驗的圖像,而非依靠常規推理得出的解答。更有趣的是,他們當時對頓悟時刻的感受越突然、越情緒高漲、越確信,幾天后再次回憶起答案的可能性就越高。換言之,如果你在學習時產生了頓悟體驗,那么記憶力幾乎能翻倍——很少有其他因素能有如此強烈的增強記憶的效果。
此外,研究還發現,頓悟發生時會引發腦中海馬的劇烈活動。海馬是位于顳葉深處、形似腰果的腦結構,在學習與記憶中發揮關鍵作用。研究人員觀察到,頓悟越強,海馬激活就越劇烈。
研究人員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記錄了31名參與者在解答隱藏圖像謎題時的腦活動。參與者的“頓悟時刻”越強烈,相關腦區的血流量就越顯著增加。(圖/Becker et al. via Duke Today)
與此同時,研究人員還觀察到,受試者一旦識別出謎題中的隱藏圖像,腦中視覺識別區域(枕顳腹側皮層)的神經激活模式就會隨之發生顯著變化。這種頓悟越是強烈,相關區域的變化就越明顯。
換言之,頓悟發生時,腦會重新組織對圖像的認知方式。不僅如此,研究還發現這些腦區之間的互聯程度也顯著增強,提升不同區域之間的溝通效率。
用頓悟提升學習?
目前這項研究聚焦于頓悟發生前后的兩個時刻。接下來,研究者希望更深入地研究頓悟發生的那幾秒鐘究竟發生了什么,讓人突然“看見”答案。
頓悟是創造力的核心。這項研究不僅揭示了我們的腦是如何產生創意性的解決方案的,也進一步支持在課堂中推廣探究式學習模式。研究人員表示,營造能夠激發頓悟的學習環境,或許是提升長期記憶與理解力的有效方式。
#參考來源:
https://today.duke.edu/2025/05/brain-scans-reveal-what-happens-mind-when-insight-strikes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5-01963-7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5-59355-4
#圖片來源:
封面圖&首圖:Vilkasss / Pixabay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