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
南昌日報報道
南昌高新區
將人才“流量”轉化為發展“留量”
正文如下:
工業園區作為制造業和新興產業的集聚區,是吸納就業的核心載體,也是就業穩增長的關鍵支撐。我市全力提升工業園區就業服務能力,通過政企協同建立服務載體、全面提升職業技能、加大人崗匹配等方式,貫通“招、育、用、留”全鏈條,切實將人才“流量”轉化為發展“留量”,確保人才扎根南昌、建功南昌。
解決求職者“后顧之憂”
在南昌高新區工業園區核心位置,就業之家、零工市場、用工集散中心、產教聯合體等平臺林立,就業大廳里,求職者可一站式享受零工對接、政策咨詢、免費證件照拍攝、簡歷優化等綜合服務;人才驛站里,提著行李箱的高校畢業生正在辦理過渡性免費住宿,求職“落腳難”的問題迎刃而解;工人文化宮里,職工書房、培訓室、健康中心、電子競技等文娛設施一應俱全;此外,企業宿舍、商業配套及產教融合基地滿足了就業人員“吃住游樂購學”全方位需求。南昌高新區將這些原本“碎片化”的服務歸集,共同構建了功能完備的就業服務載體。
該區還建立動態更新的引才崗位庫,歸集主導產業萬余個用工需求,實現崗位“顆?;惫芾?;同步建設人才資源庫,繪制區域人才畫像。南昌高新區的華勤等龍頭企業都是用工大戶,該區集結企業服務專員,定期走訪重點企業,聚焦用工缺口、技能瓶頸、流失原因等核心問題,提供從招聘到宿舍協調、政策對接的全方位服務,建立常態化紓困機制。
為打通入職堵點,該區還提供職業指導、技能培訓、崗前培訓等能力提升服務,組織“云探廠”“學子訪企”活動增進求職者對企業的了解,提供入職接送、臨時住宿、權益維護等保障,確保人才引得進、留得下。
開展技能培訓 提升就業能力
學生即學徒、課堂即車間、畢業即上崗。在南昌高新區、江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攜手共建的光電產業公共實訓基地里,學生們在企業導師的指導下,親自動手、實際操作,大大縮短了學生從校園到職場的適應期。這是我市深化與高職院校及園區企業合作,共建訂單班、產業學院、實訓基地及“廠中?!?,推動產教深度融合的縮影。
青山湖區聚焦“穩就業”工作主線,根據產業需求,針對就業困難人員的特點,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免費技能培訓。近日,在青山湖區高新園區就業之家開展的中式面點師職業技能培訓中,36名失業人員和農村勞動者報名參訓。培訓采用線上線下結合模式,特邀面點大師授課,圍繞中式面點核心技藝,開展系統化實操教學,通過多元教學方式確保學員掌握技能,學員在培訓中積極互動,反饋良好。
日前,南昌經開區公布今年第三季度就業技能培訓計劃,共8家職業培訓機構放出2370個培訓名額,培訓項目包括人工智能訓練師、互聯網營銷師、電子商務師等企業數字化轉型所需人才,以滿足產業需求。
“高效匹配”推動人崗對接
欣旺達、同興達、海立、奧克斯等大型制造業知名企業均落子南昌經開區,涵蓋電子、機械、服務等多個行業,多元化的用工需求量大。南昌經開區為精準掌握企業用工需求,安排就業專員,對企業進行全面摸排,通過與企業負責人面對面交流、實地走訪、電話訪問等方式,深入了解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和用工現狀,加大招聘就業扶持力度。
南昌縣小藍經開區就業之家了解到產業企業用工需求后,迅速開展人才供需對接服務,在各大用工社群進行崗位匹配,為求職者耐心講解崗位要求和崗位職責,并組織招募求職者進入企業實地考察,參觀企業生產線、宿舍、食堂等情況,讓求職者切身了解企業文化、產品體系、工作內容和相關福利待遇等,促進求職者達成入職意向,并且對入職人員提供“一對一”跟蹤回訪服務,及時了解其工作情況以及訴求。
此外,今年以來,青山湖區通過舉辦各類專場招聘會的方式,累計提供就業崗位超5.4萬個,進一步滿足產業發展人才需求。
來源:南昌日報
編輯:孔智
審核:劉心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