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美俄的E-7A和A-100預警機項目下馬,2025年1月3日國產新一代空警-3000已經首飛。
毫無疑問,中國在預警機領域再度領先,從空警-2000、空警-200到空警-5000,中國預警機這一路走來確實太不容易了,特別是近期網上出現一個空警-3000的信息,更是讓預警機再次備受關注:
有消息稱他在360公里外就能發現F-35,如果是多機型協同探測,距離甚至能超過700公里,這是真的嗎?
文|局外人
歡迎評論/點贊/收藏/轉發
作為美國現役,也可能是以后不會再有后繼者的兩款隱身戰斗機——F-22和F-35。
從研制開始就廣受爭議,而且很明顯,關于他們倆的爭議完全是“冰火兩重天”,2005年F-22服役,作為全球首款五代隱身戰機,對他的評價就是三個字,劃時代。
二十年過去了,他依然是性能最強的五代戰機之一。
然而F-35的口碑就明顯沒這么好了,甚至有人稱他是“世界最頂尖技術堆砌的工業敗筆“,這背后究竟有什么奧秘?
捫心自問,F-35一共有三個型號,你是不是覺得ABC肯定是A型“空軍型”先服役,然后是B型“短距起飛/垂直降落型”,最后才是C型“艦載型”?
就算是也很正常,很多人都是這么想的。
但其實F-35最早并不是為空戰而生,他脫胎于1996年的JSF“聯合攻擊戰斗機項目”,F-35的本質根本就不是殲-20這種制空戰斗機,而是對地對海打擊平臺,有點類似殲-16的意思,其實這才是導致F-35走向失敗的核心原因。
你們不好奇嗎?
殲-20的機腹特別平整,完全就是一個藝術品,反觀F-35,機腹凹凸不平,為什么要這么設計?其實就是為了把2000磅炸彈塞進彈艙。
說白了,就是美國看不上中俄,覺得再給20年也研制不出來五代機,所以F-35就成了“怪胎”。
結果2011年殲-20就首飛了。
現在的F-35已經騎虎難下,除了F-35B是真正落到海軍陸戰隊的心坎里之外,A和C根本就不是美國空軍和海軍想要的,特別是F-35A。
毫無疑問,從霹靂-17出現開始,解放軍就已經具備了攻擊400公里空中目標的能力,換而言之,現在就缺一款性能更先進,尤其是強化了探測F-35這類隱身目標的新一代預警機,說直白點,其實缺的就是空警-3000。
現在已經出現了一種說法:360公里處發現隱身戰機就是設計指標之一。
如果真的是設計指標,那么空警-3000就真有可能具備在360公里處發現F-35的能力,只要能發現就能擊落。
但是這個時候就又會涉及另一個問題。
正在試飛中的空警-3000
沒記錯的話,2021年首次出現了一款美軍新型的空空導彈,后來才得知,這款導彈型號是AIM-174B。
先不談其他數據,AIM-174B的其中一個數據非常值得警惕:射程400公里。
不管AIM-174B是否真的能打這么遠,但是既然出現了這種說法,就肯定要警惕,因為目前國產超遠程空空導彈的射程也同樣是400公里左右,所以這里的重點就會立刻變成比拼雷達和電子壓制能力了。
不好意思,E-7A的美軍自用版項目下馬了,他們已經開始回頭采購上一代E-2D,明白意思嗎?
這就是變相投降了。
這里得解釋一下,E-7這款預警機其實是貨架機型,也就是現成的,這是當年澳大利亞自己和波音聯合研制的外貿型號,沒記錯的話,至少是十幾年前的事情了。
現在美軍急需新型預警機,就打算把E-7升級成E-7A,結果問題重重。
進度緩慢,造價飆升,美軍還是一如既往的堆砌各種先進設備,沒辦法,美國想把大洋彼岸比拼預警機實力,還必須得壓一頭,就必須得各種裝備都上,結果就變成無底洞了,所以就下馬了。
下馬之后,他們還特別好面子,結果又掉進了另一個坑:天基預警系統。
下面就來聊聊很多人關心的這件事。
關于這件事,其實兩句話就能回答:
第一、這就是美國軍方給國會的一個交代而已,否則E-7下馬根本沒法解釋;
第二、天基預警系統的成本比E-7A還高,到最后也難逃失敗命運。
項目管理能力還真沒辦法明說,成本控制不住,不談數量和規模,一切就都是白搭。
氮化鎵雷達就是例子,美國有這種雷達,但是只存在于實驗室中,無法大規模量產,再看看國產氮化鎵雷達,連外貿型號殲-10CE和新批次的梟龍 Block3都裝備了這種雷達,還有印巴空戰這種實戰的“金子招牌”夾持。
這個差距可不是一心半點。
沒辦法,空軍就是吃技術飯的,一步差就很有可能是步步差,而美軍正面臨這個問題,尤其是空警-3000服役之后。
不過呢,直到現在還有個疑惑沒有解決,你知道是什么嗎?
至少在2023年之前,就有人聲稱空警-3000不再需要機背大圓盤,而是采用全新的雷達技術,不僅能夠指揮超視距空戰,還能360度全方位監聽。
但是從近期網上傳出的試飛照片來看,大圓盤還在,這是為什么?
究竟是技術不夠,還是出于成本考慮,取不取消大圓盤的區別不大?
但畢竟在軍迷看來,外部的變化往往比內部變化更激動,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空警-200和空警-500的載機都是運-8/9這種中型運輸機,但是他們倆外觀最大的區別就是空警-200裝備“平衡木雷達“,而空警-500裝備的則是”大圓盤雷達“。
再加上空警-200出現在前,空警-500出現在后,以及歐美預警機同樣也是”大圓盤雷達“,于是軍迷立刻就會明白:
空警-500肯定比空警-200先進。
這就是外部變化對心理作用的影響,其實這就是想太簡單了。
外部變化重要,內部變化更重要,就算同樣是”大圓盤雷達‘,空警-3000的雷達性能肯定再度升級了,這點毋庸置疑。
對此,你怎么看呢?
歡迎友善討論、點贊、關注、收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