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跑,將成為國產汽車的下一張王牌?
根據微博@SugarDesign爆料,智界品牌正計劃推出一款雙門四座純電轎跑車,目前處于用戶需求調研階段。該項目已出現在奇瑞集團2025年新車調研文件中,明確將“兩門四座跑車用戶需求”納入產品規劃。
圖源:微博@SugarDesign
無獨有偶,最近網上流出一組比亞迪旗下雙門跑車的路試諜照,據說這款車會掛在騰勢(參數丨圖片)品牌名下,而且有望推出硬頂版和敞篷版兩種車型,它可能會接棒騰勢現有的D、N、Z系列,啟用全新的產品序列代號。
圖源:迪粉之家
甚至連深耕SUV的長城汽車,也曝光了超跑項目。在今年年初的一次直播中,魏建軍被問及“是否會造跑車”,當時魏建軍回應稱,“跑車干啊,正宗的,拭目以待”,隨后被助理以“透露信息過多”為由打斷。
種種跡象表明,國產電車正在進攻燃油車的最后一個堡壘——超跑。
造電動超跑,比想象中更難
全球知名汽車評論欄目Top Gear曾認為,無論大家是否接受,電氣化浪潮已無可避免地席卷了超跑領域。未來幾年,任何固守純內燃機動力的品牌,恐難獨善其身。
傳統超跑品牌,作為燃油車生態鏈的頂端存在,向來憑借高貴的品牌形象、深厚的制造底蘊以及動輒數百萬的身價,保持著一種“悠然自得”。它們雖非走量產品,卻從不缺乏擁躉,迭代節奏也往往從容不迫,仿佛自身“無可替代”。
然而現實是,不少超跑公司或因經營壓力,早已易主他人。
面對電氣化轉型,超跑品牌已展開多種嘗試。法拉利SF90 XX Stradale將狂暴的4.0升V8發動機與三電機混動系統結合,成為其當下最快的量產跑車。被譽為日本國寶的謳歌NSX,同樣采用中置VTEC V6發動機配合雙電機混動系統(SH-AWD)。NSX不僅本身是技術標桿,其搭載的混動理念更預示了謳歌未來新車的方向——超跑尖端技術,終將下放至主流車型。
圖源:法拉利
而在純電路線上,蘭博基尼的步伐則相對審慎。其純電概念車Mission X和Lanzador雖已亮相,但量產版本仍需等待三至五年。新能源市場瞬息萬變,這三五年的窗口期足以重塑格局,屆時蘭博基尼、法拉利能否維持其“高高在上”的地位,仍是未知數。
超跑歷來是汽車技術的風向標與巔峰。其電動化轉型,意味著空氣動力學、動力總成等核心技術的標準被推向全新高度。電動技術的先進性與成熟度,將在超跑所面臨的極端工況下接受終極檢驗。
因此,純電超跑的技術門檻遠高于常規新能源車甚至是常規燃油跑車。它要求頂尖的三電系統支撐:不僅需要能輸出超大馬力的電驅系統作為基礎,更依賴能匹配超高功率放電需求的高性能動力電池。高成本、長周期、巨額投入以及對成熟產業鏈的高度依賴,是其必然特征。沒有這樣的高性能三電平臺,便無法企及燃油超跑的技術規格,純電超跑自然無從談起。
圖源:蘭博基尼
長遠看,新能源超跑不僅是一款產品,更是一個品牌技術實力的終極宣言。
這場深刻的電動化變革,正迫使超跑領域的傳統豪強加速自我革新。而一個與以往截然不同的關鍵變化在于:中國,憑借其在三電技術、供應鏈整合以及智能化領域的深厚積累,已不再僅僅是旁觀者,而是以至關重要的參與者身份,深度融入了這場頂級技術競技之中。
比亞迪們一直都有超跑夢
中國車企的跑車夢,一路走來,荊棘叢生。
早在2001年,吉利美人豹頂著“中國第一跑”的光環出道,最終卻淪為笑柄。技術落后、設計平庸,除了一個唬人的外殼,幾乎一無是處。其他自主品牌的嘗試,也大多草草收場,如流星般轉瞬即逝。
2006年,比亞迪推出了首款硬頂敞篷跑車S8,采用電子控制的兩段式折疊硬頂,開合僅需25秒。2009年,這款車身尺寸達4490/2020/1405mm的國產跑車驚艷一時,卻未能打開市場。
中國汽車市場的一哥二哥尚且如此,其他車企更不用多說了,歸根結底,技術是繞不過去的坎兒。技術失利導致信心缺失,一段時間內,中國超跑幾乎銷聲匿跡。
2008年,特斯拉發布了品牌旗下的第一款車Roadster,是一輛雙門電動跑車。一批中國新造車從中獲得了靈感,FFZero1,前途K50等國產跑車先后亮相。這一階段,新品牌生產跑車是為了講故事,增加曝光率,大多和夢想聯系在一起,只停留在概念車階段。
但電動化席卷而來,也確實讓中國超跑終于握住了破曉的韁繩。
2024年,比亞迪帶著仰望U9重返跑車市場,168萬元的起售價彰顯了技術實力,易四方技術火到海外。緊接著,小米SU7 Ultra推出的全新跑車預計起售價僅50多萬元,以7分04秒957的成績成為紐北史上最速量產電動車,出場即巔峰。仰望與小米的一唱一和,一個通過高端樹立技術標桿,一個通過低價讓性能夢想變得觸手可及,重新點燃了中國汽車的超跑夢。
圖源:仰望
尤其是小米SU7 Ultra10分鐘訂單破萬的潛力,讓不少車企看到了國產跑車的可能性,將跑車計劃放入了新建文件夾中。
不可否認,50萬左右的價格是國產超跑的舒適區,對有錢人來說,50萬買臺玩具跟社交貨幣確實不貴,而對普通人來說,50萬也屬于咬咬牙能夠到的水平,接下來即將問世的超跑們,應該也不會超過這個價位。
智界跑車的定價尚不可知,但考慮到智界品牌的定位,價格不可能太高。而騰勢跑車基本可以確定也是在50萬左右,依據是在4月份的上海車展上,騰勢有展示一款概念跑車,當時我去采訪了現場的工作人員,并且估了50萬左右的價格,工作人員的回復是:那還估得挺高的。說明在內部人員的心里,騰勢跑車就是一輛平價跑車,甚至可能低于50萬。
超跑緣何成了新勢力的狂歡?
自主品牌每當提起超跑,必將說到“責任”。
時任哪吒汽車CEO的張勇在發布哪吒GT時曾表示,“我認為這是中國車企發起進攻的最后一個領域,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把跑車的價格打下來。”
同樣地,雷軍在小米汽車發布會上也表達了類似的情懷:“(小米汽車)為始終走在時代前沿的人設計,更是為了那些為柴米油鹽奔波,但心中有星辰大海的人。”
一樣的低價,相似的情懷。暫且拋開這些宏大的愿景,讓我們回歸商業邏輯:為何高投入、高風險、低銷量、低產出的超跑,會成為新能源車企的新歡?
圖源:小米汽車
超跑歷來是汽車工業技術巔峰的象征。打造一輛性能極致、科技領先、高度智能化的電動超跑,是對新能源車企綜合技術實力的終極考驗與集中呈現。
它不僅是單一車型的旗艦,更是整個企業技術金字塔的塔尖。在傾注頂尖資源進行設計、研發、制造和測試的過程中,從空氣動力學到高效能動力單元等核心系統的攻堅克難,積累的海量數據和寶貴經驗,將直接反哺家用車型的研發與生產,驅動全系產品的技術升級。
比亞迪就是把仰望的易四方跟云輦A等核心技術,減配成易三方與云輦A、B、C下放給走量車型,直接與其他競品拉開了差距。而且有了百萬超跑的背書后,普通用戶即便沒有實際體驗過,也能理解這些技術的厲害之處。
即便無法做到反哺,從品牌角度來看,超跑依舊是無可匹敵的品牌放大器,其象征意義遠超普通家用車。
作為車企工藝與技術的最高結晶,一款成功的超跑就是一張閃亮的“技術名片”,能強力吸引市場和消費者的目光。每一次震撼發布或刷新賽道紀錄,那些耀眼的數據都會成為媒體焦點,引發廣泛報道。
圖源:比亞迪仰望
這種高強度的曝光度,自然惠及品牌旗下的其他車型。比如小米SU7 Ultra的發布就成功帶動了小米品牌的進店量,官方數據顯示,小米SU7 Ultra 發布之后,所有店平均上漲 80%到 100%,甚至普通版的SU7訂單也環比上漲10%。
當然,車企需要超跑背書,如今的新能源市場,同樣需要一輛超跑來突破同質化困局 。
當前新能源市場,尤其是主流家用車領域,設計趨同、配置雷同的現象日益嚴重。年復一年推出的數百款新車中,家用SUV占據了絕對主流。
這并非否定SUV的價值,但就像是應試教育培育出的孩子,現在的車都是一個樣子,素質教育才更有利于激勵創新,汽車有趣且最吸引人的地方,向來都是最基礎的交通工具之外的個性屬性,不管是能下賽道,還是能越野,哪怕只是外形炫酷,也都是人們擁有它的重要理由。
在新能源競爭進入存量階段時,市場亟需更具新鮮感、更能激發消費者熱情的標桿產品。超跑,正是這樣一劑打破沉悶、彰顯個性、引領品牌向上的強心針,在新能源時代,中國品牌有能力在全球汽車工業的最高競技場上,定義屬于新能源時代的“速度與激情”,并最終拿下那曾經看似遙不可及的最后壁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