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靠身材上熱搜!
43歲的賈玲,作品沒個影,馬甲線倒是秀得勤。
濾鏡拉滿,面相也不像從前真誠可愛,
人是瘦了,觀眾緣也隨著體重一起減沒了。
熱辣滾燙的紅利吃完,她還剩啥?
6月29日,43歲的賈玲在社交平臺曬出近況。
發了一組和奧運冠軍汪順打網球的視頻和照片,直接把自己送上熱搜。
她笑得特別燦爛,動作靈活,看起來像個運動達人。
她,真的沒復胖!
從喜劇人到勵志女導演,賈玲這兩年完成了人生一次大換裝。
過去那個接地氣、沒偶包、敢自嘲的賈玲,是很多人心里的開心果。
而現在,她穿上高定、瘦出馬甲線、的確是一種升級,但也在慢慢遠離觀眾。
如今的賈玲,還能讓我們笑出來嗎?
賈玲因《你好,李煥英》成功躋身中國最賺錢的女導演之一。
但真正讓她站上流量巔峰的,是那場減肥100斤的熱辣挑戰。
《熱辣滾燙》春節上映前,她幾乎消失一整年,只為讓觀眾在銀幕前驚掉下巴。
確實引爆了話題,也帶動了34億票房,成為當年票房冠軍。
在硬數據上看是成功的,然而口碑評價卻出現兩極分化。
很多人直接說電影劇情太單薄,幾乎全靠賈玲瘦身的話題熱度撐場面。
有人吐槽前半段滿是低俗段子,有人覺得情節空洞,唯一的賣點就是:賈玲瘦了!
看著勵志,其實更像是一次大型身材營銷。
說白了,她曾靠胖混進了大眾的心,如今卻急著瘦出精英圈,順便把那群一路挺她的老粉給晾在了一邊。
賈玲當初為什么紅?
不是因為她拍過什么神作,而是她夠真、夠傻、夠土。
胖胖的她站在舞臺上,把所有人心里藏著的自卑感變成笑點。
觀眾看著她,就像看到了一個沒包袱、沒人設、沒濾鏡的自己。
結果如今瘦了、變美了,她開始學會挑鏡頭、管評論、曬健身、走紅毯。
一副時尚女性逆襲樣板的姿態,不但笑點沒了,連人味兒也淡了。
她活成了曾經自己最愛調侃的那種人:
穿高定、拎名牌、說臺詞像在讀人物專訪。
曾經的胖喜劇人,現在成了端著的女導演。
跟普通人之間的那點親近感,早就被隔絕在濾鏡之間。
雖然她靠《熱辣滾燙》賺到了34億票房,但之后的曝光和存在感,卻明顯掉線了。
春晚沒她了、綜藝不去了、搞笑段子停更了。
她曾靠胖打出一手好牌,又親手把那副牌撕了個粉碎。
那些一路喊著賈玲太真實太好笑的老粉,如今面對鏡頭前的她,只能嘆一句:又開始營銷身材了。
在社交平臺曬出和汪順打網球的苗條近照,懂的都懂,這又是一波身材營銷的預熱。
畢竟《熱辣滾燙》那一套,她已經成功復制過一次
可問題是,觀眾真的還會再買單嗎?
當年大家看她瘦身,是因為從來沒見過哪個女喜劇人能為了拍戲減掉100斤,瘦到脫胎換骨。
但現在呢?如果又想復制一次《熱辣滾燙》的爆款模式,用身材來撐起新電影的賣點.
說難聽點觀眾真的不缺這種看點了。
《熱辣滾燙》能紅,是因為有新鮮感、有噱頭、有話題。
大家都清楚,真正能讓票房站住的,不是腰圍,而是內容。
更現實的是,現在的賈玲,笑點沒了,綜藝感沒了,搞笑舞臺上消失了。
作品更新速度也慢下來,除了瘦和流量,她還剩下什么?
如果我們把“賈玲”三個字看成一個品牌,她個人特質的產品線只有兩種:
親情話題和勵志敘事。
這兩張牌,她都已經打完了。
觀眾不是拒絕勵志,也不是討厭她瘦了,而討厭被套路。
我們不是不希望她變好,而是不想看著她繼續消費那次蛻變,卻再也不說點別的。
娛樂圈不是健身房,身材管理從不是核心競爭力。
演藝生涯的價值,從來都來自角色塑造能力和內容控制力。
一個演員、一個導演、一個內容創作者,終究不能只靠一次減重、一場逆襲,去換十年的關注。
對賈玲來說,現在最危險的,不是變了,而是沒內容了。
再往前走,她需要的是一個新的角色。
她要么成為一個真正的導演,脫離自傳體敘事,去講別人的故事。
要么回到搞笑本行,重新把喜劇這門手藝練回來。
要么就干脆放下討喜的包袱,做一個哪怕不討人喜歡、但有自己節奏的獨立創作者。
觀眾可以接受她變得更美,也可以接受她變得更冷靜、更專業。
但觀眾不能接受的是,她既不搞笑了,也不專業了。
賈玲不是第一個“脫喜”的人。
沈騰早年靠開心麻花爆紅,但近年也在嘗試正劇。
《獨行月球》就是他一步步走向中性演技的實驗。
岳云鵬、賈冰、王迅、甚至是趙本山體系的“趙家班”演員,也都在降低純搞笑的比重。
這是喜劇人的上升通道,還是某種形式的逃離?
一方面,觀眾的審美確實在疲軟。
老式段子套路多、節奏慢、包袱淺,難以撐起銀幕內容的密度。
另一方面,平臺更愿意投資轉型敘事:一個搞笑藝人變得嚴肅,本身就帶有噱頭。
問題是,喜劇真的不值錢了嗎?
事實上,觀眾依然渴望笑。
但他們期待的是新喜劇。
不是老梗回收,而是貼近現實、節奏明快、情緒濃烈、甚至能笑中帶淚的復合型喜劇。
而這種升級,恰恰需要真正的喜劇專業能力。
當我們把賈玲、沈騰、馬麗這些轉型者當成高地時,也不能忘記。
那些還堅守在小舞臺、短視頻、線下劇場的年輕喜劇創作者,才是整個行業的地基。
喜劇,不該只是喜劇人的出身標簽。
它是一門技藝,也是一種文化。
現在的困境,不是觀眾不愛笑,而是能讓人笑的內容,越來越少。
與其脫喜,不如重喜。
娛樂市場不缺勵志,而是缺真正好笑的東西。
對于賈玲來說,她不該再靠變瘦刷存在感,而該靠變強贏回尊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