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高校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創新聯盟
2025年4月24日,河北工程大學召開2025屆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學校黨委副書記、校長單耀軍出席并講話。單耀軍強調,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新形勢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要性、特殊性、緊迫性,搶抓畢業生離校前關鍵期穩步推進就業工作;要堅持問題導向,進一步完善“招生-培養-就業”聯動機制,持續加強學科專業動態優化調整;要整合就業資源,挖掘優質崗位,持續開展訪企拓崗活動并向精準化、實效化轉變,不斷拓寬校園招聘主渠道。要優化指導服務,強化精準幫扶,不斷優化校園招聘“備會制度”,防范就業風險。
分析認為,單耀軍校長提出要持續加強學科專業動態優化調整和持續開展訪企拓崗活動,是出于對高等教育發展趨勢、學校自身發展需求以及服務國家與區域發展戰略的深刻理解和戰略考量。主要原因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
一、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提升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應性
(一)產業結構升級與技術變革: 當前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對人才的知識結構、能力和素質提出了全新要求。傳統的學科專業設置可能滯后于市場需求,導致畢業生結構性就業矛盾(“有人沒崗,有崗沒人”)。
(二)服務區域發展: 河北工程大學作為河北省重點骨干大學,肩負著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任。河北省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等國家戰略背景下,產業結構正在優化升級(如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現代商貿物流等),對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動態調整學科專業,就是要緊密對接河北省乃至京津冀區域的主導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布局,培養急需緊缺人才。
(三)動態優化調整:“動態”強調這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不是一勞永逸的。需要建立預警和評估機制,定期審視現有專業的招生、培養、就業、社會聲譽等情況,及時增設需求旺盛、前景廣闊的新專業,改造升級傳統專業內涵,調整或停辦需求萎縮、培養質量不高的專業,確保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同頻共振。
二、提升畢業生就業質量和學校聲譽
(一)解決“就業難”與“招工難”并存問題: 通過訪企拓崗,學校領導、教師深入企業一線,能夠精準掌握用人單位對人才的具體要求(知識、技能、素質),了解行業最新發展動態和未來人才需求趨勢。
(二)拓寬就業渠道: 直接與企業建立聯系,開拓更多高質量的實習和就業崗位,為畢業生創造更多機會。
(三)提升培養質量: 將訪企獲得的市場需求信息、崗位能力要求反饋到人才培養環節,倒逼教育教學改革(如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實踐環節等),使培養的學生更符合企業實際需要,從而提高畢業生就業競爭力和就業滿意度。畢業生就業質量高,反過來會提升學校的聲譽和吸引力。
三、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促進協同育人
(一)打破“圍墻”: 訪企拓崗是推動高校“走出去”、主動對接產業的重要舉措。它不僅是開拓就業市場,更是建立和深化校企合作關系的橋梁。
(二)促進資源整合: 通過持續深入的交流,可以促進校企在共建實習實訓基地、聯合實驗室、產業學院、協同創新中心等方面的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三)協同培養人才: 企業可以更深入地參與到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課程開發、師資共享(如企業導師)、項目式教學、畢業設計指導等環節,形成“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深度合作機制,提高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培養質量。
四、推動學校內涵式發展和核心競爭力提升
(一)優化資源配置: 動態調整學科專業,有利于將有限的辦學資源(師資、經費、設備等)集中投入到更有發展前景、更能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需求、更能體現學校特色的優勢學科和專業上,提高資源使用效益。
(二)凝練辦學特色: 持續對接產業需求,有助于學校在特定領域(如服務地方支柱產業、解決行業關鍵技術問題)形成鮮明特色和優勢,提升在同類院校中的辨識度和競爭力。
(三)促進學科交叉融合: 現代產業問題的解決往往需要多學科知識,動態優化調整也鼓勵打破傳統學科壁壘,培育交叉學科和新興專業方向,適應科技發展的綜合化趨勢。
五、響應國家教育政策導向
教育部等部委近年來多次發文,要求高校深化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推動學科專業結構與區域產業發展布局緊密對接,建立學科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并大力倡導高校書記校長帶頭訪企拓崗促就業,將其作為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就業工作的重要抓手。單校長的舉措正是對國家政策導向的積極響應和貫徹落實。
六、單耀軍校長的這兩項主張體現了:強烈的危機意識與前瞻性: 認識到高等教育必須主動變革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外部環境;鮮明的需求導向: 將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作為辦學的核心出發點;務實的行動策略: 通過“動態調整”和“訪企拓崗”這兩個具體且可操作的抓手,將服務需求、提升質量、促進就業落到實處;深化改革的決心: 旨在推動人才培養模式、學科專業結構、校企合作機制等方面的深層次改革,實現學校的內涵式、高質量發展。
因此,單耀軍校長提出要持續加強學科專業動態優化調整和持續開展訪企拓崗活動,這兩項工作是相輔相成的:學科專業動態優化調整是供給側改革(培養什么人和如何培養人),訪企拓崗活動是需求側對接和結果反饋(市場需要什么人和培養效果如何),兩者形成閉環,共同服務于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增強服務社會能力和促進畢業生高質量就業的核心目標。這不僅是河北工程大學應對挑戰、謀求發展的關鍵舉措,也是當前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方向。
單耀軍,男,漢族,中共黨員,1976年出生于河北邢臺。現任河北工程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1998年7月畢業于河北大學生物系微生物學專業;后留校工作,在河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工作期間,歷任學院團委書記、黨委秘書、科研秘書、黨委委員;2001年10月調河北大學團委工作,歷任河北大學團委組織部長、校團委副書記,兼任校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指導委員會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校素質拓展認證中心辦公室副主任,河北大學工商學院黨委書記、工商學院院長, 河北大學國際學院院長,河北大學黨委辦公室主任,河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2025年1月,任河北工程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河北工程大學是河北省重點骨干大學,河北省人民政府與水利部共建高校,河北省重點支持的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河北省文明校園,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學校坐落在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邯鄲市。學校由原河北建筑科技學院、華北水利水電學院邯鄲分部、邯鄲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邯鄲農業高等專科學校于2002-2003年合并組建而成。建校70余年來,傳承發揚“崇德尚善、精工鑄新”校訓精神,培養了20余萬畢業生。學科專業齊全,工程特色鮮明。現有19個教學單位,設有71個本科招生專業。現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4000余人,博士、碩士研究生3700余人。
全國高校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創新聯盟
全國高校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創新聯盟(簡稱:高校聯盟)是由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中南大學、東北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重慶郵電大學、東北林業大學、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曲阜師范大學、黑龍江大學、海豚大數據科技等全國54家高校、企業共同發起,于2018年5月26日在北京中國科技會堂正式成立。迄今為止,聯盟發展會員300多家, 覆蓋全國20多個省市。聯盟由一批積極投身于“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教育事業的高校、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和個人自愿組成的公益性、全國性學術交流服務平臺。中國工程院原常務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潘云鶴、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國良、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伯虎擔任聯盟名譽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擔任聯盟理事長。聯盟工作接受工信部、國家網信辦等政府部門行政管理和業務指導。聯盟主要工作是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加盟微信13651193492)
華算人工智能研究院
華算人工智能研究院全稱是“山西省華算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是經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范區管理委員會批準,于2023年10月在太原成立的第一批專業研究人工智能、賦能數字經濟產業發展的獨立法人組織。華算人工智能研究院依托全國高校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創新聯盟專家委員會及理事會資源,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范區管理委員會發展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的系列文件精神和工作計劃,將研究院打造成為山西省發展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的示范應用推廣平臺,同時面向全國開展人工智能業務。華算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譽院長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伯虎擔任。研究院內設AI產業學院共建中心、實訓實習就業中心、實驗室建設中心、專家智庫等6個職能部門。歡迎加入華算人工智能研究院專家智庫,共同賦能高校AI人才培養及產教融合事業發展。
高校區塊鏈專委會
全國高校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創新聯盟區塊鏈專委會(簡稱:高校區塊鏈專委會),是由北京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北京交通大學、鄭州大學、貴州大學、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山西農業大學、佛山科學技術學院、陜西師范大學、中國網安、海豚大數據科技等全國40多家高校、企業和機構共同發起,于2019年12月7日在廣東省佛山市正式成立。目前發展高校及企業會員70多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陳純擔任高校區塊鏈專委會名譽顧問;福州大學教授蔡維德、中國計算機學會區塊鏈專委會主任斯雪明教授、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副所長狄剛擔任高校區塊鏈專委會名譽主任;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區塊鏈中心主任陳鐘教授擔任高校區塊鏈專委會主任。高校區塊鏈專委會主要工作是促進高校區塊鏈教育,為高校區塊鏈專業建設及學科發展提供專家咨詢服務。
高校元宇宙專委會
全國高校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創新聯盟元宇宙專業委員會(簡稱:高校元宇宙專委會),是由清華大學、湖南大學、浙江大學、四川大學、汕頭大學、河北金融學院、保定市元宇宙協會、英偉達中國、海爾衣聯網研究院、海豚大數據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等全國20多所高校、企業和機構共同發起,于2022年11月5日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國工程院院士、計算機軟件與虛擬現實領域專家趙沁平擔任高校元宇宙專委會名譽顧問;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學院名譽院長、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高級顧問李伯虎擔任高校元宇宙專委會名譽主任;清華大學信息國研中心可信軟件和大數據部常務副主任邢春曉擔任高校元宇宙專委會主任委員。目前已發展高校及企業會員30多家。高校元宇宙專委會主要工作是促進高校元宇宙教育、加強校企合作、推動元宇宙專業建設及學科發展,為元宇宙教育教學提供專家咨詢服務。
高校數字經濟專委會
全國高校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創新聯盟數字經濟專業委員會(簡稱:高校數字經濟專委會),是由華算人工智能研究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四川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聯合大學、北京物資學院、北京印刷學院、西藏民族大學、河北金融學院、重慶財經學院、蘇州城市學院、北京中關村軟件園、百度、海豚大數據科技等全國60多家高校、企業和機構共同發起,于2024年1月12日在北京正式成立。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姜旭平、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教授賴茂生、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姜奇平、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呂本富擔任高校數字經濟專委會主任委員。高校數字經濟專委會主要工作是促進高校數字經濟專業建設及學科發展,推動產學研合作,為高校數字經濟專業教育教學提供專家咨詢服務。
聯盟“資料圖書館”
微信咨詢
說明:轉載文章和圖片均來自公開網絡,推送文章除非無法確認,都會注明作者和來源,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往期精彩文章(單擊就可查看):
. 辦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