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注,鞏留縣最權威的信息發布平臺
近年來,鞏留縣結合工作實際,系統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多措并舉提升校內教育教學質量,切實豐富課后服務供給,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提高了學校的發展層次,形成了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營造出了一個文明、和諧的校園。
6月25日,走進校園,書法、舞龍舞獅、科技創新、國畫等各類社團活動如繁花綻放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在書法社團里,同學筆走龍蛇,在一撇一捺中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墨香四溢間,不同民族的同學相互交流書寫技巧,分享著對書法藝術的熱愛。
學生阿茹娜:“通過練習書法,我不僅提高了書寫水平,還靜下心來,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
通過開展各類科技類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團活動、創新激勵機制以及組織文藝活動等方式,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更在潛移默化中傳承了優秀傳統文化,增加師生之間的交流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學生阿布都買買提:“我參加舞龍舞獅社團已經一年多了,舞龍舞獅不僅是一種表演,更是代表著團結和力量。每次參加活動,我都能感受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學校每年開展各類文藝活動、科技比賽、運動會等多樣化活動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舞臺,每次的活動,不僅讓師生們沉浸在這多彩的民族文化盛宴中,也讓孩子們在興趣愛好中找到價值。
學生發展中心主任張建東:“學校共開設科技類、語言類、體育類、傳統文化類社團共計60余個。確保每個學生都參加社團活動,在社團活動中培養興趣愛好, 提升個人技能, 豐富課余生活。”
在學校愛心卡兌換中心,可以看到,課間時分,孩子們手里拿著一張卡片,在這里選擇需要的學習用品。為了鼓勵學生積極向上,學校推出了愛心卡兌換機制,學生們通過努力進步、遵守紀律、做好人好事等各種方式獲得愛心卡,積累到一定數量后可兌換相應的獎品。
學生張梓軒:“愛心卡對我來說是一種激勵,為了得到它,我會更加努力學習,主動幫助同學。”
在豐富學生課余生活的同時,學校也注重通過各類文藝活動和文化建設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課堂上,老師巧妙地將民族團結教育融入課程,講述各民族互幫互助、共同奮斗的故事,讓學生們深刻理解民族團結的重要意義。校園里,精心布置的文化長廊展示著各民族的特色文化,一幅幅精美的圖片、一段段生動的文字,訴說著各民族的歷史與風情。學校還打造了紅色教育基地,組織學生參觀學習,讓紅色基因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
學生肖雅潔:“我特別喜歡我的學校,老師對我們也十分關心,班里各民族同學相處的特別融洽,平時學校舉辦的校園活動特別多,在這里學習,我感覺十分快樂。”
在這片充滿希望的校園里,孩子們歡聲笑語回蕩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孩子們不僅能收獲了知識與技能,更在多樣文化的滋養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目標茁長成長,共同書寫著新時代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鞏留張家港實驗學校副校長劉梓晨:“接下來,學校將進一步豐富活動課程,讓每個孩子培養興趣愛好,同時還要重視體育技能的培訓,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讓每個孩子擁有一個完整幸福的教育人生。”
融媒記者:買吾吉旦
鞏留零距離鞏留好地方
舉報(投稿)郵箱
3211156009@qq.com
投稿電話
0999-5620506
舉報電話
0999-5628232
●編輯 孔慶平
●責編 王 敏 朱 婷
● 審核 唐 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