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之前在音樂節上有看過幾次呂彥良,但那種場子,Emmm,要欣賞Matt的音樂,還得是在室內的場館,而且是不要太大的場館,在MAO就挺好。
呂彥良的現場,給我最大的感受是:他想要呈現給聽眾的不僅是詞曲本身,他想呈現的是音樂的整體。和專輯里呈現的質感一脈相承,Matt的人聲融入到整個樂隊里,哪怕是在呂彥良并不演唱的時候,他也感受出一種渾然一體的美感。
現場的歌單是兩張專輯的精選。坦白說,我不是Soul / R&B / Neo soul的受眾,《ME?》自發售后也是毀譽參半(實際上《Fresh Soul》也有許多不同聲音),尤其是由此引申的和華語樂壇的“關系”(尤其是方大同、陶喆、王力宏這些前輩都已經做出了這樣貫通中西的示范),都是呂彥良需要面對的關卡。但,現場的Matt其實是更討喜的,一如他的整體性,他帥氣且散發著年輕荷爾蒙的周遭,很容易讓聽眾進入他的氣場,專輯中相對平淡的聽感(我作為忠實的Rockabilly歌迷,確實是需要高油高鹽的的飲食)也因為現場樂隊的動態被調動。
在現場,你會得到一個結論:用簡單的氛圍音樂、咖啡館音樂去概括呂彥良,實在過于武斷。他的音樂確實是風格化的,但是風格化的目的是for他的個人氣質。他的音樂始終是為他本人而服務的。他的長發、臉龐,修長的身軀,讓這一切對位。這是一種年輕的、偶像化(哪怕小眾)的呈現。當《夏夜晴朗的晚上》,臺下的歌迷跟著小聲應和時,我相信你會同意。
在下一周,我在MAO又看了另一場SOUL的演出:地磁卡“肥瘦音樂”的全新巡演。
和Matt把自己融入到Band當中、呈現出更一體化的聽感不同,地磁卡的做法是——完全給你一個俱樂部式的演出。
即:你恍惚通過了某個時間隧道,來到了上世紀70、80年代的某個club里,也許是在南洋,也許是在東海岸,無所謂,但這里的演唱者用的是地道的中文,他巧妙地把中文的平仄跟SOUL的旋律組織方式、律動結合在一起,但身邊的樂隊并沒有太讓著他,手里該怎么演就怎么演,歌手必須要使勁自己的渾身本事,足以跟樂隊較勁。甚至PA也吝嗇地不給地磁卡更多的混響,雖然這是Soul,但卻給我jazz quartet的那種樂手之間互相battle的感覺。
如果說matt的演出是“熨帖”,那么地磁卡就是“生猛”,盡管大家都在soul的范式當中。
唱到《請問》的時候(該死,我忘了是不是這首歌了),2G3過來,問我要不要喝酒,我說我開車了,不然確實是應該喝上兩杯,畢竟在這個場館里,表演者和觀眾的關系,律動的觸達做得很棒,該喝。
同一晚,我也潛入了劉戀的首次個人巡演“奇談”。
此前Mr.Miss兩次參加《樂夏》,我都在錄制現場,劉戀在第二次的返場,她的“劉背”確實是火力全開,當時我的感受是——《樂夏》她應該來,讓大家看看女明星的水準到底是怎樣的。
實際上,劉戀在《樂夏》時,曾被張亞東循循善誘地說,大意是認為劉戀選了一條不好走的路,這種音樂在華語流行里面注定道阻且長(現場其實講了很長,比節目播出的時候鋪墊長多了),而劉戀作為聰明人當然明白東哥的意思,她的方式是——如果音樂是難的,那么讓我個人做自己音樂的急先鋒。
她的階段性成功再次證明了“勝利即正義”,如今劉戀的音樂怎么聽怎么順耳,這也多虧她在卍解之后所釋放的強大舞臺表現力。比如《天才戀愛博弈》,不可忽視是一方面劉戀寫作在通俗化上的轉變,但她在舞臺上開始爆裝備的方式,實在是過于加分,“我想你喜歡我 難道我記反了也許”這樣特別劉戀式的punchline更顯得抓人。
現場好幾個瞬間,我甚至在劉戀身上看到了蘋果女士的影子,也有不少段落忽然有公主大人閃現。這似乎也意味著,劉戀現在的音樂不僅是僅有“爵士”或者“融合”,而是往更廣闊的主流靠攏了。
好奇東哥如果看了劉戀現在的現場,會作何評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