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江北機場和成都天府機場同列全國機場旅客吞吐量前十,天府機場領先2個位次,總量和增速都超過江北機場,加上成都還有排名全國第十二的雙流機場,雙機場配置的成都在民航領域的各項數據直接甩開重慶一大截。
不過近期的空域調整給重慶民航領域帶來了利好,其主干航路由“兩橫兩縱”增至“六橫三縱”,江北機場進離場點由7個(3進4出)增至13個(6進7出),理論空域容量提升30%,并開辟成渝前往華東的新航路,惠及往返華東每日約470架次航班;拓展了南北向航路,優化了西北/華北經渝往返云貴資源。
從硬件、航路到未來趨勢,重慶江北機場的樞紐輻射能力和航線網絡競爭力均得到了大幅提升,以期較好地解決此前時刻和空域利用率不夠的問題。
從市場形勢來看,重慶及周邊腹地經濟、旅游、商務的出行增量與增速都匹配得上大幅擴容的民航資源,各大航司也愿意在重慶投放運力、加密和開辟更多高品質航線。
但和成都的民航基礎、資源及需求一比,得到了加持的重慶仍是弱勢的一方,比如國際遠程航線上就是成都明顯占優。
最關鍵的是,成都的雙機場模式,“雙核驅動”遠比重慶的“單核單超”來得有利,成都雙機場容量更大、資源更豐富,功能定位分得更清晰、服務內容更易升級,重慶江北機場則多少有些力不從心,想要進行極限擴容又暫無明確規劃。
其實和行政區域管轄人口數量相比,重慶江北機場的客流量已屬超常發揮。早前,瀘、自、內、宜、達、廣等川內地市給重慶江北機場貢獻了不少客流,但現在這些地市的客流已經隨著動車的開通與提速轉而貢獻給了天府機場,重慶江北機場雖然仍有大量川內旅客,但增量明顯放緩。
不過,成渝雙城經濟圈強調的是區域協作,兩地的機場更多時候是競合關系,協作共贏才是主旋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