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新區,驕陽似火,在江 北新區雙城社區花圃基地內,一群園丁正頭頂烈日在為棚內的花草澆水。
“上周還蔫蔫的,這幾天遮陽網一拉,通風做好,果然就精神多了。” 作為江北城市運行集團有限公司花圃專班的臨時負責人,47歲的張志菊已在園林綠化一線深耕23年。
“今年,我工作的新目標,是讓新區布滿我們自己種的花,打造我們的‘花園城市’。”
2002年,張志菊從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觀賞園藝專業畢業,正式步入職場。“以前總覺得園林工作只要按照書本的操作指南來弄就錯不了,可實際做來才發現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由于缺乏實踐經驗,張志菊一開始的工作并不順利。為了快點跟上大家的步伐,張志菊每天跟著師傅們穿梭于各個工地,看他們設計施工,東奔西走雖然辛苦,但她卻樂在其中。
從園林綠化到工程預結算、從市政管理到材料設備的采購維護,二十多年的工作生涯,張志菊輾轉多個崗位,一步一個腳印,大量的實踐也讓她逐漸從一名園林“小白”成長為新區園林行業里的專家。
今年初,新區提出構建全域花園體系、塑造城市公園品牌的目標,希望通過跨單位協同聯動,推動新區涉農街道花圃基地擴容建設,帶動綠化產業發展。
“ 接到這個任務,我覺得很有挑戰性,因為這項工作要求我們團隊參與到花草種植、養護、設計的全流程,所以大家要掌握每個環節的技術,才能保證銜接順暢。”張志菊說道。
任務雖艱難,但張志菊從未想過放棄。她立刻帶領團隊進入到花圃選址、大棚建設、花草種植的一系列工作中。
“就光選址這一項工作,我們就跑遍了新區。有些地方看起來挺合適的,但一深入了解,就會發現各種問題。例如周邊交通不便利、使用面積不夠大等等,所以只能繼續尋找。”
耗時兩個月的走訪,終于讓張志菊找到了滿意的花圃基地。目前,張志菊團隊已經成功開辟170畝地塊用于花草種植,其中40畝已經正常培育出苗,剩余部分還在進行大棚搭建工作。
從施肥時機到遮陽網開合角度、從噴淋方式到花期控制……張志菊和團隊的成員們從零開始,跟著經驗豐富的老師傅蹲點學習,認真記錄下每個培育的細節,積累的花草種植知識也越來越多。
“種植的過程是漫長的,有時候天天盯著根本看不出變化,但是翻看一周前的照片,你就能發現它們有所改變。”在張志菊的手機相冊里,保存著一排排的花草長勢對比圖。
照片在記錄花草成長的同時,也在記錄著張志菊團隊的成長。
種花養草只是園林工作的第一步,怎么規劃布景也有著大學問。隨著花草的不斷出圃,張志菊和團隊成員們的身影也從苗圃走向了城市綠化帶。
“車輛在路過有紅綠燈的路口時會短暫停留,園林布置便注重細節,盡可能在短時間內給大家留下好印象;而車輛在快速通過中風帶區域時,則需要通過布置大石塊強化警示,引導司機與行人關注交通安全。”張志菊說道。
張志菊團隊培植的夏瑾
從每株花草的萌芽,到每片景觀的落地,張志菊和團隊成員們用心雕琢每一個環節,她們期望將最美的綠色呈現給大家。
當你漫步在新區街頭,路過這些綠化景觀時,不妨停下腳步,細細觀賞這些花草。它們已然成為這座城市獨特的美麗符號,承載著張志菊和團隊成員們的汗水,訴說著屬于她們的奮斗故事。
素材來源 | 新區綜合行政執法局、江北城市運行集團
編輯 | 林濤
發布 | 徐雅瑩、吳小榮
審核 | 王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