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在公眾號發表題為《二手煙,其實是一種霸凌》的推文。
文章中提到“公共場所吸煙不是吸煙者的自由,而是對非吸煙者的霸凌。對不文明吸煙行為說不,是維護公共環境和個人健康的合理訴求。”該話題迅速沖上深圳同城熱搜第一名,并上了全國熱搜榜。
記者了解到,深圳在控煙方面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已成為“全國煙味最淡”的城市之一,“無煙深圳”逐漸成為一張響亮的城市名片。
深圳率先出臺
全國最嚴“控煙令”
早在1998年,深圳就為控煙立法,但條例缺乏操作性,被外界形容為“一紙空文”。2010年,深圳重啟了《深圳經濟特區控制吸煙條例》的修訂,2014年3月1日起施行,規定所有室內公共場所、工作場所、公共交通工具內全面禁煙,全面控煙正式啟動。
該條例創新建立了“舉全市之力”的聯合控煙制度,以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為主導,23家單位組成控煙聯席會議,8家單位共同執法,同時建立控煙志愿者隊伍,動員全社會參與,為推動“健康融入萬策”提供參考經驗。
此后,2019年,條例再次修訂,將公交站臺、地鐵出入口、電子煙都列入禁煙范圍,堪稱最嚴“控煙令”。
在“全面無煙”法規的指引下,深圳持續“無死角”開展控煙執法“車輪戰”,2024年,全市15歲及以上人群的吸煙率已降至17.4%,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深圳成為全國煙味最淡的城市之一。
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馬丁·泰勒曾稱贊《深圳經濟特區控煙條例》是一部法律典范,完全符合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條約》的要求,修正后的版本更彰顯了深圳與時俱進的精神,為公眾提供了更有力的保護。
深圳控煙
創下多個全國“首個”
十多年來,深圳的控煙執法創下多個國內“首個”:首張針對向未成年人售煙的3萬元罰單,首張針對網吧控煙不力的3萬元罰單,首張針對違法吸煙者逃跑的500元罰單,首張針對違法吸電子煙的罰單,首張針對電子煙實體店的罰單,首次將電子煙加入禁煙標識,首先試點安裝控煙“電子眼”。
僅靠面上的執法并不能杜絕違法吸煙死角,部分禁煙場所仍然“煙味不斷”,寫字樓樓梯間的煙頭、領導辦公室的煙灰缸、公交和高鐵站臺的二手煙……都是網友吐槽的槽點。
為此,深圳開始探索制度化、垂直化控煙,分類建設無煙場所。“打頭陣”的是黨政機關、事業單位。2021年7月,深圳市控煙辦全面啟動深圳市無煙黨政機關建設,要求到2021年底,市、區兩級黨政機關要100%建成無煙黨政機關;到2022年底,全市各級各類黨政機關要全面建成無煙黨政機關。之后,深圳又陸續啟動了無煙學校、無煙醫療衛生機構的建設。
經過多年的實戰,深圳逐步摸索出一套成熟的“打法”和可復制、可操作的細則。在此基礎上,今年6月1日,全國首個無煙場所建設地方標準在深圳誕生,填補了無煙場所建設領域的空白,為系統性推進“無煙深圳”建設提供了科學依據,也為全國各地的控煙工作提供了可供參考或復制的操作指引。
深圳實施控煙后
急性心梗等發病風險下降
與此同時,深圳的戒煙服務也在不斷完善。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等全市11家公立醫院陸續開設戒煙門診,為“煙民”提供心理、藥物支持。另外,從2022年5月起,深圳的戒煙支持網絡擴展至社區。全市800多家社康機構在門診信息系統內增設戒煙服務模塊,對于15歲及以上的首診居民,醫護人員主動詢問吸煙史,對吸煙者開展簡短戒煙干預、健康教育,打印健康教育處方,協助有戒煙意愿者制訂戒煙計劃并定期隨訪,必要時將其轉介到醫院的戒煙門診。
控煙對深圳人的健康有何改善?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與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以此為題合作開展了一項研究,分析《深圳市全面無煙政策執法的健康效應效果》。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北京協和醫學院基礎學院研究員萬霞透露,在2014年版《深圳經濟特區控制吸煙條例》施行的最初2.7年,急性心梗、缺血性腦卒中、出血性腦卒中的發病風險已分別下降了6%、6%和7%,相應減少了20.0%(2422例)急性心梗、6.2%(2951例)和17.7%(2014例)病例發生。
采寫 | 深圳晚報記者 周倩
編輯 | 陸楚一
審讀 | 伊諾
二審 | 潘韻琪
三審 | 蔡志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