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要求“飛針采血”
“能飛盡飛,應飛盡飛”
近日,廈門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官方公眾號發文,介紹了廈門弘愛醫院的飛針采血技術的發展歷程及應用情況。
文中提到,從今年開始,廈門弘愛醫院要求醫護人員“能飛盡飛,應飛盡飛”。也就是要求具采血功能的護理單元中所有護理人員掌握飛針采血技術,同時對于血管條件符合的患者,都采用飛針采血。
據文章介紹,廈門弘愛醫院醫學檢驗中心的張蓉芳檢驗技師,師從“阿桂飛針”創始人,歷經十年艱苦練習,終于掌握這一技術,并在2018年成為弘愛“飛針采血”第一人,2019帶出弘愛醫院第一支“飛針采血”隊。經過六年的發展,弘愛醫院已經擁有一支100人“飛針隊”,累計培養數百名專業采血人員。
圖源:健康廈門
2022年,張蓉芳老師及其徒弟憑借爐火純青的“飛針采血”手法,登上了中央電視臺,向全國觀眾展示了“飛針采血”技術的獨特魅力,讓這項技術從廈門一隅走向了全國。
多地醫院曾組織人員
錘煉“飛針”采血技能
此前,威海某醫院官方公眾號也曾發文表示,為給患者提供更好的采血服務,增強就醫體驗感,該院檢驗科組織科室人員在空余時間利用泡沫板刻苦錘煉“飛針”采血技能,只為減輕患者采血過程中的疼痛感和恐懼感。
這兩年,“飛針”采血成為了熱搜上的常客,有不少來自檢驗或是護理的老師因為掌握了這一技術而得到了廣泛宣傳。而因其快速、微痛的特點,也總是能在網絡上引來大量關注。
例如廈門的一名95后護士就因為掌握了“飛針”采血而火出了圈,央視新聞、人民日報等紛紛對他進行了報道。
而上述這家二甲醫院,也并非小編了解到的唯一一家對科室員工練成“飛針”采血技能提出要求的醫院:
鹽山縣壽甫中醫醫院官方公眾號發文,由于希望每次為患者抽血時都可以“一針見血”,并減少患者的疼痛,該院檢驗科醫護人員自5月25日開始每天反復訓練模擬采血的動作,開展“飛針”采血比賽。歷經一個多月,終于練就“飛針”采血。
鄒平市人民醫院經過4個月的培訓與考核成立了“飛針隊”。隨后該院開展了“飛針”比賽,患者在體驗了“飛針”采血后,紛紛給予正面反饋。該院還因此獲得了濱州市衛健委的宣傳與點贊。
把簡單的工作做到極致
是內卷還是敬業?
當然隨著飛針普及開來之后也有很多的質疑出現。
采血就是采血,安全有效更為重要。搞這些“花里胡哨”就只為了患者的就醫體驗的一點提升是否有必要?
對于沒有掌握的人來說,是不是事實上形成了另一種形式上的“內卷”?
內卷通常指的是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個體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或優勢而不斷競爭和投入,導致整體效益下降的現象。
敬業則是一種對工作的積極態度和責任感,表現為對工作的高度認同和專注,同時體現了個人對于社會發展和自身責任的認知。敬業的人在工作中追求卓越、發揮個人才能,并為社會創造價值。
采血只是醫院的很基礎的常規工作,沒有必要要求所有人必須摒棄傳統采血方式而采用飛針。這些“飛針俠”也不會因為新的醫療服務而獲得額外的收益。大家依憑的不過是身為醫務人員的敬業精神。
是身為醫務人員的職業責任感驅使他們不斷追求更高的專業技能和更精細的操作水平。真要比“卷”的話,誰也比不過那些采血機器人不是。
當然,能提高患者的就醫體驗當然是一件值得夸耀的好事,但也不必盲目跟風。采用這一方式的前提,還是遵循標準操作規范,不違反無菌操作原則,滿足此要求后,才是進行臨床操作的改良,練就過硬的穿刺技術,減輕病人的痛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