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結束,大理的畢業生楊雪和趙致遠就迎來了外地的畢業生朋友。
他們因為不同的目的,選擇相同的畢業旅行目的地——大理。
“沉浸式”體驗“慢生活”
董芷蒙來自云南昆明,高考結束后,他來到了大理。
在大理近半個月,董芷蒙最喜歡的地方是洱海生態廊道,和朋友一起漫步,靜靜感受洱海的寧靜與浪漫,便能洗去一身的疲憊和壓力。
在洱海邊的咖啡館坐下,點上一杯來自賓川的朱苦拉咖啡,伴著“大理味道”,不論是望著洱海發呆放空,或是與三五好友漫談理想、暢想未來,都能讓人身心放松。
昆明畢業生 董芷蒙
我高考一結束就來了大理,已經在這里住了十幾天,我喜歡大理的蒼山和洱海。這里可以讓人放松。
對他來說,畢業旅行不是“睡幾晚”,再走馬觀花地瀏覽景點,而是放慢腳步,“沉浸式”體驗大理的“慢生活”。
“get”影視劇同款旅行
2023年,電視劇《去有風的地方》播出,讓很多觀眾認識大理、愛上大理、走向大理。
來自西安的李娟畢業后奔赴大理,用一場“光影之旅”為青春鐫刻獨一無二的紀念。
西安畢業生 李娟
之前看了電視劇《去有風的地方》,我對大理一直充滿向往,趁著高考結束,我就來大理旅游。已經去鳳陽邑打卡影視劇同款的“有風小院”,還想去沙溪古鎮。
在鳳陽邑“有風小院”打卡,聆聽茶馬古道上的馬蹄嗒嗒;走進許紅豆與謝之遙故事里的喜洲,看田野隨風搖曳,轉角樓下人來人往……在大理,李娟跟著影視劇來一場“有風”之旅, 告別學業壓力,在蒼洱山水間放松身心,汲取重新出發的力量。
非遺體驗成“剛需”
當扎染印在日??杀车姆及?,當瓦貓從屋脊神獸變身紀念萌物……大理非遺正以青春姿態“破圈”生長,成為年輕人追捧和喜愛的“潮文化”。
大理畢業生 楊雪
高考結束之后,外地的朋友來找我玩,我帶她體驗了大理的扎染,體驗大理的非遺,希望能夠通過這種方式給她留下特別的回憶。
在“地陪”的帶領下,董芷蒙和李娟來到了喜洲鎮周城村體驗大理的非遺扎染。
一方小院里,白族扎染技藝州級代表性傳承人張翰敏為他們介紹了扎染的染料、技藝,他們還體驗了扎染制作。
扎布、印花、染色……一件獨一無二的扎染作品誕生,每一道藍白相間的紋路都訴說著手作的溫度,承載著大理的自然與人文風情。
李娟體驗制作了“洱海月”紋樣的一塊小方巾,這是她為自己留下的“大理記憶”,接下來的旅途中,她還準備去體驗甲馬、木雕等非遺。
陜西畢業生 李娟
我比較喜歡做手工,整個體驗過程非常開心、非常有趣,接下來,我也會利用假期繼續了解和體驗大理的非遺,從中感受大理獨特的美。
畢業,為什么要來大理?
畢業來大理,是年輕人對“慢”的追求。
近日,去哪兒網官方發布《2025年畢業旅行報告》,大理位列全國長住熱門城市榜首。
越來越多年輕人按下了旅行“減速鍵”,他們的旅行不僅僅是打卡景點,更是理解其背后的故事、歷史、人文精神。
不論是像董芷蒙一樣的深度旅居,或是跟李娟一樣跟著影視劇游大理,他們的旅行目標都不再是“我去過哪里”的淺層體驗,而是“我感受到了什么”“我學到了什么”“我是否有收獲”的內在的滿足。
“去大理”不僅是一場旅行,更代表著感受一種生活方式。蒼山洱海間的“詩意棲居”,影視劇同款的“有風之旅”,非遺與青春的“雙向奔赴”……“慢生活”“慢體驗”“慢節奏”,是畢業生舒緩精神,奔赴新旅程的“中轉站”。
大理,以舒緩悠閑的生活節奏、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豐富多彩的非遺成為深受“Z世代”年輕人熱愛的畢業旅行“目的地”。
記者:韓玉婷 趙志偉
編輯:陳絲華
值周:張輝 胡亞玲
主編:李勝
生態環保普法宣傳小知識(環評與排污許可)
九、排污許可證的申請流程與材料準備
申請取得排污許可證,可以通過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提交排污許可證申請表,也能通過信函等方式提交。申請表應涵蓋排污單位名稱、住所、法定代表人等信息;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批準文件或者環境影響登記表備案材料;污染物排放種類、濃度、排放量,執行的污染物排放標準和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污染防治設施、污染物排放口相關信息以及主要生產設施等情況說明。此外,屬于實行排污許可重點管理的,需提前公開相關信息;屬于城鎮和工業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排放重點污染物新建改建擴建項目等情況的,還需提交對應說明材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