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導報綜合報道 距離7月26日島內“大罷免”投票僅剩不到一個月,民進黨原本訴諸罷免藍營民代的政治訴求,如今因臺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展開的“團結十講”演說,風向出現變化。對此,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陳水扁辦公室主任陳淞山2日分析,從臺媒“美麗島電子報”最新6月民調可以看到,“雜質說”一詞引發不少中間選民不滿,讓反對陣營找到突破口。
賴清德展開“團結十講”,本意是助攻“大罷免”,民調卻顯示賴開講以來,“大罷免”聲勢反受挫。綠營內部有雜音,認為賴清德出場迄今,對罷免毫無加分,應盡速暫?!皥F結十講”。就連島內“頑固臺獨”蔡丁貴都批評,給賴清德撰寫文稿的幕僚“是草包”。
民進黨人士表示,綜合內部意見,“還想保有中立性”與“內容沒對焦罷免”是綠營內對賴清德“十講”最詬病之處。一位民進黨民代也坦白承認,賴清德前三場開講,他一場也沒聽完。因為內容非常不對焦,流于講古、也太過學術性,讓他聯想到“柯建銘上身”,恐怕對中間選民缺乏號召力。
陳淞山近日在臺媒“美麗島電子報”發表評論指出,原本處于被動防守位置的藍營被罷免民代,現在可能因“反打賴清德”成為新焦點,從而激發出政治反撲的動能。一旦形成這種“主客易位”的局勢,不僅會扭曲原本罷免的訴求與焦點,也可能導致罷免成效打折。民進黨原預期罷掉10席,可能只剩下5至8席,進一步也將影響民進黨借由補選搶過臺民意機構過半的整體布局。
陳淞山直言,目前賴清德前三場十講,每場屢屢引發爭議與討論。尤其賴清德發言風格偏向即興,缺乏事前稿件約束,導致部分論述出現模糊空間或被斷章取義的情況。陳淞山認為,賴清德的強烈信念與冒進姿態,讓對手有機可乘,不斷將火力集中在他身上,稀釋了罷免行動應有的政治焦點,反而更容易整合反罷免陣營的力量,構成強烈反制。
根據“美麗島電子報”最新6月民調顯示,賴清德的信任度降至45%,不信任度達43%,創下上任以來最低紀錄。執政滿意度也陷入“死亡交叉”,46.8%不滿意、44.7%滿意。這一波下滑被視為與最近幾場巡回演講有關,尤其是“雜質說”一詞引發不少中間選民不滿,讓反對陣營找到突破口。
該民調也顯示,民眾對于罷免行動看法分歧,擔憂罷免將削弱在野黨對臺當局的監督功能。社會共識不一致,讓罷免行動的政治正當性面臨挑戰。隨著近期演講爭議不斷,罷免效益也出現明顯遞減。民調還顯示,有48.1%的民眾認為,若民進黨借由罷免與補選取得臺民意機構過半,將對社會安定與臺灣發展“弊大于利”。
陳淞山指出,如今隨著賴清德在民進黨“全代會”發表演說,及接連推出“團結十講”,等于將他自己推上“大罷免總指揮”的位置,并與在野民代正面交鋒。“大罷免”逐漸轉化為政黨動員的對抗局面,也讓最終結果成為對賴清德與民進黨的“信任投票”。整體而言,陳淞山認為,“大罷免”的正當性與原初動能已出現質變,最終將如何影響政局與臺民意機構,仍有待觀察,勝敗恐怕才是關鍵分水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