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夏區花半里社區,說起“愛心媽媽”羅燕,街坊鄰居腦海里馬上浮現出那個風風火火的身影——每天背著舊帆布包,見人就笑著打招呼。這名普通的社區工作者,是困境兒童小鑫(化名)最親的“羅媽媽”。
羅燕給轄區小朋友講解文明禮儀知識。
羅燕在花半里社區工作了15年,從網格員到負責民政工作,把社區每家每戶的情況都掌握得一清二楚。誰家老人腿腳不便,她幫忙買菜買藥;哪家孩子要上學,她幫忙聯系學校……
3年前,羅燕入戶走訪來到小鑫家,得知9歲的小鑫從沒見過爸爸,媽媽患有重病常年住在醫院。羅燕蹲下來想和小鑫說話,小鑫卻攥著衣角直往后躲,怯生生的眼神讓人心里直泛酸。“這孩子太可憐了,說啥也得幫幫他。”從那天起,羅燕往小鑫家跑得更勤了。周末帶著孩子去吃頓熱乎飯,換季時買身新衣裳,陪小鑫寫作業、聊聊天。慢慢地,小鑫開始主動拉著她的手說話,叫她“羅媽媽”。
去年,小鑫媽媽病情加重,無法下地。母子倆每月靠著483元低保金和親戚的偶爾接濟過活,日子緊巴巴的。羅燕得知后急得直上火:“光靠我一個人幫忙不是長久之計,得想辦法讓他們享受到幫扶政策!”那段時間,羅燕在社區、街道、民政局之間一趟趟跑,一遍遍解釋情況。功夫不負有心人,今年,小鑫母子的低保終于轉到了轄區,每月能領1500元,還申請到1.4萬元臨時救助金。
羅燕還積極鏈接各方資源幫扶小鑫。她聯系春熙社會組織,為小鑫開展專業心理輔導和課外輔導,幫助孩子建立自信、提升學習成績;對接社區食堂,為小鑫辦理免費就餐卡。在羅燕的努力下,小鑫的生活逐漸有了起色。
今年6月拍畢業照,羅燕提前三天就把孩子的校服熨得平平整整。拍照當天,她早早去醫院給小鑫媽媽安頓好早飯,然后火急火燎趕往學校。當她氣喘吁吁地沖進教室時,小鑫的眼眶一下子就紅了。拍照時,羅燕摟住孩子的肩膀,鏡頭里,小鑫笑得格外燦爛。
現在的小鑫,性格開朗多了,學習也進步不少。羅燕常說:“當‘愛心媽媽’能看著孩子健康成長,比獲得任何榮譽都強。”在她的帶動下,社區里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關愛困境兒童的隊伍中。
在羅燕看來,“愛心媽媽”不是一個簡單的標簽,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她用實際行動證明,愛的力量能夠穿透重重困境,為孩子們的童年撐起一片晴朗的天空。羅燕將繼續在“愛心媽媽”的道路上堅定前行,用愛點亮更多孩子的童年,讓溫暖與希望在社區中不斷傳遞。
(華興時報記者 韓瑞利 文/圖)
內容來源:華興時報
技術編輯:曾杰
責任編輯:夏潔
審核:馬學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