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2天的拍攝周期里,郭曉婷一直在審視自己的表演,是否在形貌、心理的細節上做到了讓墨青川“知行合一”。
用郭曉婷的話來講,這份審視是表演中的20%,另外80%是感受的傳遞,“好的表演,即使是失控,也是有控制的。”
她羨慕那種靠直覺就能演得很精彩的天才型演員,“我可能需要很費勁才能演好一場戲,但……笨鳥先飛嘛!”郭曉婷笑道。
這份控制力體現在墨青川身上,就是收和放的分寸感。
張之微導演的作品以精致唯美的視聽語言出名,因而對表演與鏡頭的精準配合有較高的要求。
以夏祈光(周歷杰 飾)的父親景王竹林遇襲、不治而亡的那段重場戲為例。這是全劇第一個重大轉折點,景王離世在墨青川計劃之外,也促成了她與夏祈光的師徒緣分。
也是這場戲讓觀眾意識到,墨青川不是被仇恨蒙蔽雙眼的復仇機器,而是擦干眼淚繼續趕路的強者。因而,人物情緒的收和放尤為重要。
導演對郭曉婷的要求非常細致:聽到景王遇難消息后,立即眼眶含淚,閉眼轉45度角,再睜開時,恢復冷峻的眼神。
待夏祈光蘇醒,追問父親尸首何在,墨青川的回應也是十分冷淡,“一具軀殼而已,是葬還是焚,不過是做給生人看的一場戲,重要嗎?”
“觀眾剛聽到這句話會不理解她,這時必須要通過表演讓觀眾知道她是什么樣的人,所以要靠縫隙去找眼神的波動,或是很微妙的動作,比如手指輕輕勾了一下,讓觀眾知道墨青川還是很重感情的人。但這種情緒窗口轉瞬即逝,要很精確地去設計,才能被觀眾捕捉到。眼淚收和放,這個是蠻難的部分。”
而郭曉婷印象最深的,是墨青川偷偷準備自己的靈位,被夏祈光發現,兩人當面對峙那場戲。這也是情感濃度最高的一場戲,郭曉婷幾乎演到“大腦缺氧”。
“那是拍攝第二天,我與歷杰還不算熟絡,但我們都很真誠地互相給能量。拍他的特寫時,鏡頭背對我,每一條我都痛哭流涕,這樣來調動彼此的情緒。輪到我的時候,我是不能哭的,所以拼命憋眼淚,最后感覺壓抑到要暈過去了,大腦都快缺氧了。”
這場戲,郭曉婷是一條過的,導演對成片很滿意。她卻對一條過這件事有些惶恐,“我總覺得再給我一條機會,我一定會演得更好?!?/p>
回憶起這種演戲演到“大腦缺氧”的感覺,郭曉婷很雀躍,演到爽的興奮感似乎能將拍戲的辛苦和疲憊全部抵消。
拍《青川入夢》的32天里,郭曉婷似乎找回了學生時代的初心。她很享受這種真誠純粹的創作氛圍和全組人心往一處使的踏實感。
墨青川重傷住在景王府,夏祈光在床邊與她牽手的那場戲,正片里只有不到一分鐘。劇組卻用心拍了三個小時,不斷嘗試更心動的牽手方式、更好看的拍攝角度。
“那兩天我發燒了,最極端的一天拍了20-22個小時。我們的攝像老師,眼皮都快睜不開了。但當他問‘我們要不要再換另一個角度試試’,我就想,大家比我累多了,我哪有資格困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