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1年阿富汗戰爭結束,美國正準備將“戰場”遷移至亞洲的時候,俄烏沖突爆發了。俄羅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算幫中國“減輕了一些壓力”,和美國牽扯到了現在。
而到2025年3月份,普京專屬“國師”亞歷山大·杜金預言稱,下一場戰爭還是會在俄羅斯而非中國。屆時北極將爆發一場規模不亞于俄烏沖突的戰爭。所以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亞歷山大·杜金
北極航線的影響
亞歷山大·杜金的依據是北極航線。隨著全球氣溫變暖,北極的冰川在逐漸融化,北極的海面上一年中能通航的時間將越來越長。
根據科學家的計算,按照現在的全球變暖速度,最快到2040年時北極就能實現全年通航。屆時北極航線就將具備極大的經濟價值,一定程度上改變現有的全球地緣格局。
北極航線
如果北極航線開通,不管是中國還是俄羅斯,都將收獲巨大的利好。
對俄羅斯來說,它最缺的就是不凍港。雖然俄羅斯有著漫長的海岸線,但它北部領土貼著北冰洋,這些海岸線根本就無法為其提供具備商業價值的港口。
并且因為北冰洋的冰川,這里雖然是一片海洋,但也無法通航。
當前北冰洋無法全年通航
1905年俄羅斯和日本爆發對馬海戰,俄羅斯第二艦隊為了抵達太平洋北部的戰區,在離開直布羅陀海峽后繞過了整個非洲大陸,全航程大約3萬公里。
等俄羅斯第二艦隊抵達戰區后,整個艦隊早就精疲力盡了,被以逸待勞的日本海軍幾乎全殲。
基于俄羅斯的地緣以及歷史,可以說俄羅斯的整個歷史就是一個為了獲得出海口和不凍港的“擴張史”。
一般人很難理解俄羅斯對不凍港的追求
歷史上沙俄帝國幾次和奧斯曼帝國開戰,就是為了獲得出??凇=F代沙俄一直想控制我國旅順港,也是為了獲取遠東不凍港。
但現在北極航線如果能實現全年通航,那俄羅斯數百年的追求就一朝實現了。
到時候整個俄羅斯的北冰洋沿岸都將成為“不凍港”,俄羅斯的船只能在這里隨意通行。
北極航線開通將讓俄羅斯北部遍布港口
對于中國來說,北極航線的開通意味著中國航運成本的進一步降低,以及提升了戰略縱深。
當前中國的產品要賣到美國或者歐洲,就需要走南海-印度洋-蘇伊士運河這條航線。
如果北極航線開通,中國的船隊能直接從太平洋北部出發,穿越北冰洋送貨到歐洲和美國,這將減少40%左右的航程,極大的降低航運成本。
北極航線將極大縮短中國航運成本
至于戰略縱深,一直以來不少人都擔心中美如果開戰,美國封鎖馬六甲海峽,屆時會導致中國無法買到中東的石油。
但北極航線若開通,這一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屆時就算美國封鎖了馬六甲海峽,不還有北極航線能用么?無外乎就是運油船需要跑更遠運輸石油罷了。
所以北極航線一旦開通,將極大的改變現有國際社會的經濟、軍事格局。
這種改變會給國際社會帶來極大的沖擊,自然也會引來戰爭。所以亞歷山大·杜金才預言俄羅斯將在北極參戰。
北極航線的開通將極大沖擊國際秩序
但是亞歷山大·杜金的預言雖然在邏輯上正確,但結果錯了,因為他疏忽了一個變量,那就是時間。
俄羅斯海軍的實力
正如我們上邊所說,按照科學家的預測,北極航線最快也得2040年前后開通。這距離現在還有15年左右時間。
15年時間能改變很多東西,這其中自然也包含一個國家的實力。
俄羅斯要在北極打仗,它得有足夠的相關軍事能力才能支撐它開戰。
俄羅斯要在北極海戰需要強大的海軍
等北極航線開通,俄羅斯不管是和哪個國家爭奪在這里的利益,需要的都是海軍。但是俄羅斯海軍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會相對的越來越弱。
首先,很多人都知道美國在去工業化,但不知道俄羅斯其實也在去工業化。
在很多人印象里俄羅斯是一個“重工業強國”,但俄羅斯的工業發展增速沒有正兒八經的工業國發展快。所以相對來說,俄羅斯其實也在變相的“去工業化”。
俄羅斯也在變相去工業化
尤其是俄烏沖突爆發后俄羅斯工業大量轉入軍工,并且在經濟上愈發依賴對中國出口能源。
甚至現在西方一些國際關系學者在描述俄羅斯和中國的關系時,都會稱俄羅斯是“東大的加拿大”。
而海軍是一種和工業能力強相關的軍事力量,在俄羅斯本身工業能力停滯不前,甚至是在不斷退步的情況下,其海軍實力很難在未來15年內發展到能在北冰洋和別國開戰的能力。
俄羅斯海軍可能會越來越弱
俄烏沖突拖住了俄羅斯
其次,俄烏沖突的影響比很多人想象的更加深遠。
俄烏沖突這一打,俄羅斯和歐洲之間的關系至少要“惡化小半個世紀”。未來至少20~30年時間里,歐洲都會和俄羅斯保持高度的軍事對立,然后在邊境地區部署大量的軍事力量。
受俄烏沖突影響,俄羅斯在未來將持續和歐洲對立
如果有國家有心在背后推一把,那這樣的軍事對峙保持50年以上也不是沒有可能。
在這種背景下,俄羅斯必須部署大量軍事力量在本國領土和烏克蘭、芬蘭、波三小的邊界處。
那么問題來了,你俄羅斯有多少錢能一邊在“俄歐邊境”部署大量陸軍力量,一邊在北冰洋方向部署大量海軍?
俄羅斯沒有足夠的經濟“兩線作戰”
要知道俄羅斯并不是一個經濟強國,它的經濟體量也就和我國廣東省差不多。
在經濟有限,且在“俄歐邊境”部署大量陸軍力量是硬性開支的情況下,俄羅斯根本沒有余力在北冰洋方向大量部署海軍。
所以俄羅斯未來在北冰洋方向其實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在北冰洋方向和美國繼續敵對,然后在無法和北約在海軍上“軍事競賽”的情況下,不斷被北約侵蝕在北冰洋的利益。
俄羅斯沒能力和北約在海軍發展上競賽
另一條路就是在“俄歐邊境”搞軍事對抗,然后在北冰洋方向搞“中立化”,當“北冰洋新加坡”。
信息來源: 【1】廣州參考·《2040年北極東北航道或實現全年通航》 【2】澎湃新聞·《北極東北航道四百多年后迎來商業航運新時代,有望成冰上絲路》 【3】中國海洋發展研究中心·《航程縮短40%?暢通北極航道面臨哪些氣象挑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