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緣交通、政策資源以及城鎮化率等限制,縣域的經濟發展相對中心城區有更多困難,民生狀況也是普遍要遜色不少的。但在這幾十年來總有一些縣域不屈于此而不懈努力地培育內生經濟來擴大發展空間,從而最終創造出了不菲的成果。
就以我國現階段人均可支配收入30強縣域而言都已能達到較高的水準,已完全不遜色于大多數國內城區的民生水平了,而且這還是城鎮化較低的前提下。我們這就來看看榜單構成,是哪些縣市如此出彩。
論我國縣域經濟最知名者,必有蘇南四小龍,在經濟總量上它們可長期傲視國內其他縣域的,但要是論居民所得的話,那么就不一定的,民營與個私經濟密度更高的義烏與玉環這兩個浙江省縣市的人均收入便能更高于四小龍了。
尤其是義烏市2024年度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已經能達到8.8萬多元而在全國縣域中遙遙領先,哪怕放在國內所有中心城區中比較都是可居上游的,而且要知道縣域還有不少鄉村比例的則知更不易了,幾乎能相當于中心城區10萬元/年的水準哦。
那么義烏市如何取得如此卓越的民生發展成果的呢,這點大家應該都是有所了解吧?就是依靠其小商品經濟而興起,個私經濟密度在全國縣域居冠,這不僅能帶來較高的經營所得且能吸引大量外來人口就業從而也能帶來更多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等,所以它能有這么高水平的人均收入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所以從義烏身上也就能探知縣域想要更高的民生水平,那就一定要有繁榮的民營個私經濟!蘇南四小龍雖然經濟總量龐大,但在這方面確實不如義烏的。
當然四小龍在全國縣域中還是民生發展上的翹楚呀,江陰與昆山都可達7.7萬元/年以上而且分別高居國內第3和第4位,張家港與常熟以7.5萬多元緊隨它們之后,如上所言對還有不少鄉村的縣域來說,這已是非常高的人均收入水平了。
同為江蘇省南部的太倉市2024年度的人均收入也跨過了7.4萬元而能高居全國縣市的第9位,所以這么說的話在最強隊伍中,江蘇縣域是完全不輸于浙江省的哦,看十強構成正好平分秋色。也可理解,江浙確實是縣域民營個私經濟發展最好的。
不過再繼續往下看那就可充分體現浙江省整體民間經濟活力,要完全碾壓江蘇省了,因為十強之后的20個縣市幾乎要被浙江省包攬了,而且還是來自全省各個區位,就連寧海、嵊州、新昌、嵊泗等山區或海島縣市都可入圍了前30;江蘇省能上榜的全部都是來自蘇南地區的,如排名第27位的宜興市便是無錫市下轄。
那么還有其他省區的縣市入圍嗎?有點尷尬的是僅有福建省的石獅市上榜了,它以7.12萬元/年排在第13位,山東、廣東等沿海地區都無一縣域可上榜哦。
所以論縣域的民生發展成果,還得看浙江省的,它在全國縣市人均收入30強排行榜中居然可獨占了23席,確實很是令人嘆服的,畢竟論地理地緣、交通條件等都要比江蘇、山東等區域要更差一些的,但就是頑強地通過發展民營個私經濟而實現了民生普惠。
這么看來我們可總結下,那就是縣域經濟的規模化發展要學習江蘇省,因為它的許多縣市創造出了非常大的經濟總量;如果要提升民生水平那就要更多學習浙江省的經驗了,大家說這有沒有道理呀?
下面來看下表,詳細了解30強縣市的具體人均收入狀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