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超高射速的馬克沁機槍發明于1883年,理論射速每分鐘600發,通過射速調節裝置也可以將其射速控制在每分鐘100發左右,同時它也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以火藥燃氣能源為驅動的自動武器。
金陵制造局,在馬克沁機槍被展出后4年即被其成功仿制,已經有著19年的逆向開發生產能力,成功仿制過加托林機槍、科魯森后膛炮、諾登飛多管排列機槍等當時普遍使用的常規武器。
徐建寅,徐壽之子,武器仿制專家,曾在安慶軍械所任職,有著豐富的武器制作、開發、仿制經驗,他的技術不僅限于武器打造,當時國內的工業短板-鑄鋼爐,也是他親自指導改進的,曾仿制過克虜伯后膛炮和馬克沁重型機槍。
清政府恰恰趕上了世界槍械技術突飛猛進的時代,技術換代極快,但是就在這種緊要關頭,馬克沁機槍在已經被金陵制造局仿制出來的情況下,卻沒有緊隨時代的發展步伐正式投入生產使用,這事總是讓人扼腕嘆息清政府的認知滯后、麻木和短視,其實真實情況未必如此。
在全世界都不被認可的“馬克沁”
“供大于需”,沒有任何人懷疑馬克沁機槍的火力壓制能力,但是也恰恰是它這種在當時來說超一流的出色表現,所以才不被世界各國所認可,以至于身居“冷宮”十余載,其專利權更是無人問津,因為馬克沁機槍當時還缺乏由“前景”到實用的必要過程,至少相對當時來說,這種武器是浪費且沒有必要,脫離實際實用性差。
當時軍界所流行采購的還是相對老舊的槍械制品,比如美國主要裝備加特林機槍,缺點也無非就是如果手速過快的話,容易造成卡殼甚至炸膛,但這卻不是不可避免的,心理素質過硬且富有作戰經驗的優秀士兵總是能很好的控制著這一切,避免缺陷過早出現,所以,“以人為本”的理念占據了上風,至于火力壓制方面的需要,當時的加特林機槍更受人青睞,每分鐘200發的速度已經滿足了火力壓制的全部需要。
在美國軍方看來,神槍手通過訓練并不難達成,即便是射擊準度一般的普通士兵也總比浪費子彈胡亂射擊要強,本來一發子彈就能撂倒敵人,而區區一秒鐘,馬克沁已經打出去10發子彈,對于槍法不錯的士兵來說,后面的9發毫無意義,用10倍的造價卻只解決了1/10的問題,沒有人想當傻瓜。
當時的馬克沁機槍,地位尷尬,不止美軍,其他世界強國對它均感到不屑,更沒有人去大批量采購馬克沁機槍。
并非無用其實是對手強弱問題
當時的列強面對的大多是戰力不足的國家,他們的火力已經能壓制一切,比如列強對清廷開戰,其他弱國也一樣,對于列強的先進武器,弱小的一方總是處于極端劣勢的狀態,但當所有蛋糕被分切后,利益的紛爭自然會蔓延到列強自身,于是馬克沁便有了用武之地。
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戰,這是工業大國之間的實力比拼,馬克沁被投入使用的原因很簡單,需要強火力增加打擊力,而此時距離馬克沁的發明已經30余年。
初期展露光芒的馬克沁機槍還是被使用于以強對弱的戰爭中,它的優勢體現為優秀的打擊傷害能力,裝備了馬克沁重機槍的英軍在戰爭中以僅僅50人的部隊,控制僅僅4挺馬克沁就給對方造成了3000人傷害,而對手全部兵力也僅有5000人,面對敵人的勇猛沖鋒,馬克沁體現出其強大的壓制能力,歷經對方幾十次沖鋒都能輕易將其擊潰。
一戰,德軍裝備馬克沁重機槍,一天擊斃英軍60000人,世界軍界為之震驚,馬克沁才得以出現在全球軍界的采購清單上,從浪費到認識再到使用這是個不可跨越的過程,當時的美國并不缺軍費,馬克沁只是九牛一毛而已,他們不采用有一定道理,在剛剛被發明出來的時候,馬克沁確實作用不不大,而且太過浪費。
外國人不識寶所以我們也不識寶?這是借口!
話雖如此,但武器是以實用為主,錢再多也不能買個擺設。
對于馬克沁可被仿制,卻沒有被量產,其實沒有什么可惜的,因為當時的清廷雖然具有眾多的軍工企業,但問題多多,生產質量也成問題,批量仿制馬克沁根本不現實,一個連煉鋼水平都嚴重落后的企業又怎能很好的仿制馬克沁機槍呢,最多也是形似而已。
購買和仿制新式武器一直是洋務運動在兵工方面的重點,曾嘆服洋槍洋炮的李鴻章當然知道先進武器的重要性,而有利可圖的列強在推銷方面也不遺余力,只要不生產足以抗衡他們的武器,他們是不會采取技術壟斷和強壓政策的。
清廷的武器發展和制造始終備受洋人關注與支持,他們這種舉動當然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他們樂見清廷具備基本自保能力,是因為清廷的持續穩定有利于他們在中國攥取利益,簡單說,他們僅僅需要控制一個“代理人”就可以了,無論政治還是經濟上都便于控制。
經歷兩次鴉片戰爭的清政府早已認識到先進武器的重要性,做為洋務運動的領軍人物,奕訢、曾國藩、李鴻章等朝堂大員都都有相應深刻的認識,早在馬克沁機槍出現的十年前,李鴻章就采購了加特林機槍,并將其配備到一線發揮作用。
采購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仿制工作,在馬克沁出現同年,金陵制造局就仿制出了加特林機槍,并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了改造,讓加特林機槍更適用于中國戰場,這在當時來說已經足夠清廷使用了。
反觀馬克沁機槍,制作工藝遠超加特林,這對各國工業水平都是一種挑戰,何況當時相對落后的軍工企業,能仿制出一臺并不代表什么,實際上也沒有實彈發射的經驗,如果用于戰場的話,穩定性堪憂。
馬克沁的出現,使金陵制造局有了新的防治目標,但是在仿制后一直被束之高閣,因為當時的中國雖然有了自己的軍工企業,但是整個中國的工業水平并不能與之匹配,
比如鋼鐵冶煉,就是煉鋼爐都要改造的情況下,煉鋼質量可想而知,這又很大程度的會影響槍械質量和其可靠性,這在戰場非常重要。
馬克沁機槍在資金、批量生產、運輸、彈藥補充上都有嚴重問題
技術問題
當時的技術和技術人員都要依賴洋人,洋監工、洋管事很多,有時候沒有洋人就無法開工,而洋人敝帚自珍,時時處處防備著中國人,怕咱們學到精髓,這也是當時軍工發展緩慢的重要因素之一。(何況馬克沁機槍,模仿的形似產品沒有用。)
資金靡費
在錢本就不多的情況下,官企的貪污浪費情況嚴重,在咱們看來巨大的軍費開銷其實對其他國家,尤其是美國而言,九牛一毛,這種情況的發生分兩方面。
一、軍工本身就是個極度消耗資金的產業,尤其他所面對的買家只能是清廷,缺乏自我發展,資金來源單一。
二、貪污腐敗嚴重,企業在開工之前就被官員吃掉干股無數,先天不足的工廠每天都面臨著貪污造成的資金虧損,沒有相應的投入,卻有相應的股份紅利支出。
大量資金被占據挪用,一般流向熱錢領域,比如地產、股票等等,加上不負責任的資產抵押,一文不值的股票被抵充幾萬甚至幾十萬的債務,采購虧空,制造虧空,連鍋爐所用的煤塊都被貪污,凡是企業中的財物,沒有不被染指的,這就造成資金方面的形勢更為嚴峻。
而除了個別官員以外,大多數人還沉醉在軍力大幅提升的幻夢中,以天津和上海機器局為例,其費用和列強比,九牛一毛而已,資金問題一直是制約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到了后期,清廷也只能指定生產垃圾一般的抬槍充數,想表達的無非是我在干活,你要給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