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剛簽諒解協議,美財長貝森特就喊話中國,希望加快稀土出口,但這一次美國卻忘了,其還有一件事情沒辦。那么,美方為何會急于對華喊話?中方又應如何處理?
當地時間7月1日,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接受采訪時直言,美方希望中國盡快恢復稀土磁鐵的出口。貝森特說,目前稀土流通雖然恢復了,但還沒有達到4月初的水平。也就是說,美方急著要這些稀土資源,怕再拖下去,美國的產業鏈就得跟著卡脖子。
美國財政部長
眾所周知,稀土對美國非常重要,其本身就被用來生產高端芯片、軍工產品和新能源設備,這些東西一旦斷供,對美國經濟和國防都不是小問題。就在6月份,美國福特公司還因為稀土短缺,直接關閉了芝加哥工廠。
美國地質調查局數據顯示,美國83.7%的稀土依賴中國供應,重稀土依存度高達97%。盡管特朗普政府緊急與澳大利亞、蒙古國簽署礦產協議,但這些國家開采的稀土原礦80%仍需送到中國精煉——中國掌握著全球92.3%的稀土分離產能和86%的深加工專利。
相比之下,美國構建自主稀土供應鏈困難重重:缺乏商業價值的自然儲備、專業工程師稀缺、企業利潤微薄等因素,都形成不小的阻礙。正如美智庫所說,美國想擺脫中國稀土還要十年時間,而中國企業已開發出大多數美國芯片的有效替代品。
稀土資源
于是,急切的自然是美國。但需要注意的是,就在上個月,中美就貿易爭端和稀土出口剛剛達成了一項諒解協議,目的就是把緊張局勢稍微降一降。按照協議內容,中方會依法審批稀土出口申請,美方則會取消部分對華限制性措施。
但到目前為止,這事只做了一半——中方確實開始審批符合條件的稀土出口申請,商務部也在公開場合多次強調審批會依法合規、加快進度,還會加強與各國的溝通。但反過來,美方在取消對華限制措施這件事上的進度非常慢,很多措施并沒有兌現。這就讓中方對美方的誠意打上問號。
分析來看,華盛頓也有自己的算盤。一方面,美國內部也有擔憂,怕限制撤掉后,美國就失去了繼續對中國施壓的籌碼;另一方面,美國內部政治斗爭嚴重。財政部長、商務部長和國會之間都有分歧。貝森特希望優先保證供應鏈穩定,先把稀土弄回來再說,但國會里有一批鷹派議員,他們更在意繼續對中國搞技術限制,覺得退一步就是軟弱。再加上特朗普政府對外政策強調“先拿好處再談放松”,因此,稀土問題拖到現在還沒完全落實。
美國總統特朗普
對此,中方立場一以貫之,商務部已經多次強調,如果美方不取消歧視性限制,中國將繼續采取必要措施維護正當權益。這不是一句空話。過去一年里,中國已經多次用稀土出口管制回應美國的技術封鎖。從鎵和鍺的出口,到把7類中重稀土納入出口審批清單。可以說,中方從不畏懼將限制“進行到底”,美方如果一再指責、拖延或者找借口拒絕取消限制,中方也可以繼續管制稀土。
在這場博弈中,中國自然更等得起。因為芯片供應可以用補貼和產能轉移緩沖,而稀土供應一旦斷掉,就直接影響生產線。比如5月份印度汽車行業就表示,稀土庫存最多只能撐到6月初;日本和韓國也表示,如果中國收緊出口,電池和半導體產業將全面停滯。對于美國來說,盟友的壓力會傳導到自己身上,進一步削弱對華強硬的底氣。
這就是現實,貝森特呼吁中國加快稀土出口,但美方該取消的限制沒辦到。短期內,美國想“吃著中國的稀土,還打壓中國的產業”,基本不可能兩全。可以預見,接下來,中美關系會繼續在“合作—對抗—談判—再對抗”的循環里反復拉扯。
要知道,稀土只是其中一張牌。未來如果美方繼續拖延落實承諾,中國可能會在稀土、鎵、鍺甚至更多關鍵礦產上收緊管控,逐步把壓力傳遞回去。未來幾周,美國內部是否能就取消對華限制達成共識,將是觀察中美關系走向的一個關鍵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