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青茶
前言
2024年年底,我國正式核準開工雅魯藏布江下游的墨脫水電站工程。
墨脫工程不僅是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水電項目,更因為其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流域走向,引起了印度方面的強烈反應。
這座超級工程背后,不僅有我國技術與工程能力的巨大躍遷,也牽動著中印兩國在地緣戰略與水資源上的復雜博弈。
世界最大水電站
墨脫水電站位于西藏雅魯藏布江大拐彎的出口處,這里是世界上水能資源最為集中的區域之一,落差超過2000米,被譽為“水電皇冠上的明珠”。
多年來,這一項目因技術難度、地質挑戰以及政治敏感性而長期處于規劃階段。
而2024年底,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聯合宣布:墨脫水電站正式進入實施階段,標志著這一超級工程真正進入了倒計時。
從工程規模來看,墨脫水電站未來的裝機容量將達到6000萬千瓦,是目前世界最大水電站——中國三峽水電站的近三倍。
每年發電量約3000億度,幾乎可滿足全國三分之一省份的用電需求。
這不僅是清潔能源的巨大進步,也有助于推動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緩解南方部分地區能源供應壓力。
這一項目之所以被稱為“超級工程”,不僅在于其規模巨大,更在于其技術挑戰前所未有。
墨脫地處青藏高原南緣,地質結構復雜,滑坡、泥石流、地震頻發,是世界公認的工程禁區。
但在過去十年,我國在高原隧道掘進、深埋引水系統、超大壩體結構等方面積累了大量關鍵技術,為今天的動工打下了堅實基礎。
該工程帶動了我國在水輪發電技術、特高壓輸電、高原交通等多個產業的同步升級,成為“工程集群式帶動”的典范。
中國用事實證明,我們不僅能建成全球最大水電站,更能用它推動區域發展,服務全國能源格局,甚至為全球能源轉型提供“中國方案”。
印度高度警惕
墨脫水電站位于雅魯藏布江干流,而該河流在出藏后流入印度,成為布拉馬普特拉河,最終匯入孟加拉灣。
這一跨境水系的存在,使得上游國家中國對水資源的開發天然具備主導權,也讓印度對中國的任何水電項目高度敏感。
印度輿論普遍認為,中國在雅魯藏布江的修壩行為,可能對印度東北部地區帶來巨大的水安全挑戰。
首先是“斷水”擔憂——在干季時段,如果中國大規模蓄水,可能會減少印度阿薩姆邦等地的灌溉與生活用水。
其次是“泄洪”恐慌——在雨季時段,如果中方突然泄洪,可能加劇下游的洪災威脅。
尤其是墨脫工程裝機規模龐大,調蓄能力驚人,印度媒體甚至將其稱為“戰略水炸彈”,懷疑中國可能以此作為未來中印博弈的籌碼。
這種焦慮情緒隨著工程動工而進一步升溫,一些印度政界人士呼吁政府向中國發出“嚴正關切”,甚至在邊境問題上發出更多強硬聲音。
但事實上,中國多次公開聲明,在進行任何跨境河流水資源開發時,始終遵循“合理利用、公平分享、合作共贏”的國際原則。
雅魯藏布江的水資源流量季節性極強,中國建設墨脫水電站的目標,主要在于能源開發和水資源調蓄,而非控制下游國家的命脈。
中國采取的是“水庫+調節+下泄”的科學調控機制,反而能夠在洪水季節減少下游沖擊,在枯水季節提供穩定水量。
這在邏輯上完全不同于所謂的“斷水”“水壓政策”。
但印度對中國的不信任心理由來已久,加之近年來中印邊境問題頻發,使得其對“墨脫工程”的態度更加敏感化、敵意化。
從巴基斯坦看印度
印度為何如此擔憂中國在墨脫的水電開發?
歸根結底,是一種“以己度人”的心理——因為印度自己就習慣性地將跨境水源作為戰略工具。
以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的“水爭端”為例,印度控制著源自印控克什米爾的印度河、杰納布河和杰赫勒姆河的上游。
長期以來不斷通過修建水壩、調水工程來限制下游巴基斯坦的用水權。
僅2024年一年,印度就先后在雨季突放洪水,導致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大范圍被淹,又在干季將杰納布河流量削減,導致20萬公頃農田嚴重干旱。
這讓印度熟知如何將“上游優勢”變成“外交籌碼”,也因此默認其他國家也會采取相似策略。
當中國宣布開建墨脫工程時,印度下意識地將自己的“水控術”思維投射到中國身上,由此產生巨大的地緣焦慮。
但這種擔憂并不等于現實。
中國與巴基斯坦的合作主要集中在經濟、能源和邊防合作,盡管兩國關系密切,但中國并未以水資源作為干預他國的手段。
而從戰略態度上看,中國始終秉持“共建、共享、共贏”的外交理念,從未公開將水資源與地緣政治掛鉤。
這并不意味著中方對印度的“水神經質”毫無察覺。
未來墨脫工程建成后,擁有大規模調蓄能力,確實意味著在某些極端情況下具備對下游水文生態一定的影響力。
這種潛在能力雖然不會被輕易使用,但卻可能成為中方平衡南亞地緣局勢的一個“隱形砝碼”。
墨脫工程將使中國,在未來與印度的多邊合作中掌握更多話語權,包括氣候變化、水資源聯合管理等議題,都可能因為這一水電站而出現格局上的重構。
結語
墨脫水電站的開工,不僅是中國工程技術的一次飛躍,也是國家能源戰略中的一項重大突破。
它將在推動我國綠色能源轉型、保障區域能源安全中發揮重要作用。
而印度方面的緊張,更多源于其對中國崛起的焦慮和對自身行為的投射。
中印之間的水資源問題本可成為合作的紐帶,而非對抗的導火索。
中國從未將自然資源作為戰略工具,而是倡導互利共贏、科學管理。
未來,墨脫水電站不僅將點亮千家萬戶的燈火,也可能照見南亞政治生態的另一種可能。
如果印度能跳出“敵意思維”,也許這場超級工程,不會是地緣矛盾的引信,而是和平合作的起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