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字頭SUV大戰的硝煙還沒散盡,“7”字頭SUV的比拼又來了。
1小時大定289000臺,18小時鎖單240000臺,小米YU7創造了一個中國汽車行業歷史上前所未有過的成績,給所有已上市和待上市的“7”字頭同行們上了強度。
但我認為小米YU7是賣不過即將上市的新款問界M7(參數丨圖片)的。
不要奇怪,兩款車其實風馬牛不相及。但是我所說的“賣不過”,無關兩款車型產品力的對比和拉踩,我們講的是市場邏輯問題。
小米YU7的野心,在于點燃人們內心的青春荷爾蒙。出色的設計和性能,雷軍動情的講解,再加上雷軍和小米的成長經歷,讓年輕一代很容易把這臺酷似法拉利的“大玩具”當成了某種成長宣言。雷軍在小米YU7發布會上的結束語毫不掩飾這種情緒共鳴:
“YU7不是一輛平庸的、普通的SUV,一輛豪華高性能SUV。YU7是為誰設計的?是為那些無法容忍平庸的人,是為那些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人。”
同時也不忘感動一下年輕的家庭用戶:“也是為那些雙肩扛著責任、內心仍有遠方的人,那些清晨送孩子上學、順路也給自己買束花的媽媽,那些周末帶著全家去露營、也在后備箱中為自己留一套釣具的爸爸,就是那些在柴米油鹽的煙火氣中、內心仍有星辰大海的人。”
歸根結底,小米YU7是瞄準年輕人的。
問界的定位是什么?無論是M9、M8還是M7,其實瞄準的都是更加成熟的家庭用戶。用“家庭智慧伙伴”的定位構筑起家庭堡壘的基石,它所代表的是柴米油鹽真實生活場景的核心訴求。
@拉面師傅Design 全新問界M7非官方假想圖
簡單說,小米YU7是賣給年輕人的夢想,問界是賣給中年人的生活。
最新調查顯示,最近兩年內支撐起車市的主要購車人群,并不是年輕人,而是主要年齡層在35-54歲的家庭事業雙“豐收”的70、80年代的中青年“大叔阿姨”們。
年輕人的心動再真,有時也抵不過中年人錢包的厚重無聲。
當熱血青年在為YU7計算分期付款額度之時,那些肩負家庭重任、掌控著社會主流財富積累的中年人,已經默默為新款問界M7存足了預算。汽車是家庭的大宗消費選擇,從這個角度講,年輕人的消費潛力難抵中年家庭的消費實力。
第二,是訂單的水分與產能的瓶頸。
小米YU7飆升的訂單量和鎖單量背后,短期內無法看清有多少水分。但二手交易平臺上大量的小米YU7訂單轉讓,至少說明有一定的黃牛投機的泡沫存在。
如果不考慮黃牛因素,小米汽車今年的產能是35萬輛,小米YU7將近30萬的大定,25萬的鎖單,也已經占據了小米汽車產能的七成以上。再加上原本小米SU7的訂單,小米汽車今年的產能已經飽和。
就算雷軍去車間擰螺絲,現在下定小米YU7的用戶也很難在今年提車。如果一款車在下定之后,需要等上將近一年,這極大地考驗米粉們的忠誠度。這意味著,小米YU7最終的實際交付量未必如訂單數量那么樂觀。
問界已經有四款車型布局,賽力斯這些年已經在前代產品上經歷了產能爬坡、供應鏈整合、管理流程等等的陣痛。
以前不久同樣上市即爆款的問界M8為例,訂單已經突破15萬臺,但交付周期還能控制在8-10周。2-3個月的等車周期雖然不短,但也不是遙遙無期。
如果新款問界M7上市后能夠控制好生產節奏,那么最終的交付量會更加樂觀。
最后一點,賣車是生意,是生意就得考慮賺錢。賣不賣得好,不能單看賣了多少,還應該看賺了多少。
小米造車注定是一場曠日持久的“燒錢苦旅”,新車初代注定背負沉重成本壓力,雷軍本人亦多次明示初期“賣一輛虧一輛”的尷尬局面,其利潤回血還有賴未來更長期的規模效應和技術護城河的構筑。
賽力斯已邁過了盈虧分水嶺。最新財務季報中,賽力斯凈利潤成功翻紅為正值。新款問界M7有了M8、M9這兩個爆款先例,基于成熟平臺提升進化,其成本結構優化空間更大。
賣得“多”固然振奮人心,賣得“賺”才是一場商業游戲的終點線。
比較小米YU7和新款問界M7誰賣得好,類似關公戰秦瓊,背后揭示的是中國汽車市場目前的生存定律:銷量要看厚度,利潤才算溫度,可持續方是真功夫。(文/優視汽車 老炮 )
注:配圖來自網絡,權利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一并感謝!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優視汽車的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