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時速的搶救路上,本該疾馳的救護車卻為一頓飯停留半小時!
標著“吉林大學第一醫院轉運車輛”標識的救護車,背后竟是無資質的黑救護公司。
而這家公司此前已因違規兩度受罰,屢罰不改的黑救護車為何還能暢通無阻?
這場慘劇的背后,又是監管鏈條在哪里出現了致命缺口?
01
救護車,本應是承載著患者生的希望,是在風馳電掣間從死神里面搶人。
可誰能想到,一輛標著“吉大一附院”標識的“救護車”,卻成了女孩劉麗麗的 “送命車”。
時間回到2020年的夏天,被風濕性右腿疼痛折磨的劉麗麗,選擇了當地非常權威吉大一院風濕免疫科,渴望在這里可以減少病痛得到痊愈。
入院時,爸媽千叮嚀萬囑咐,讓劉麗麗一定要把“頭孢抗生素過敏”的情況告知醫護人員,哪怕忘記了,過往病歷中也白紙黑字記錄著這一關鍵信息。
然而,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8月2日上午,主治醫生鄒小娟不僅根本沒有看病歷,而且在未取得家屬同意與簽字。
直接給劉麗麗用了頭孢吡肟,用藥后,她并未盡責觀察,而是擅自離崗處理私事。
不到一小時,劉麗麗過敏癥狀爆發:呼吸困難、頭痛欲裂、嘔吐不止、冷汗直冒……
明明就在醫院,可為什么還是半小時后才迎來姍姍來遲的搶救,這場本可避免的危機,卻直接讓劉麗麗轉入重癥室,危在旦夕。
本以為歷經幾日治療可以逐漸好轉。
可誰能想到,醫生卻告知家屬,不僅需要轉院到北京才有一線生機,而且只能乘坐救護車轉院。
家屬在慌亂中,雇了一輛車身帶有吉大一院標識的救護車,想著這好歹是 “正規軍”,能給劉麗麗多一份保障,沒想到,隨車醫生收下一萬元“車費”,噩夢卻才剛剛開始。
這一才是一波三折。
剛到四平,車上氧氣就耗盡,無奈停下,而到了沈陽北官站,氧氣為何再次告罄?
更令人發指的是,聲稱“醫護人員”卻在轉運途中,救護車停下吃飯,整整耽誤了半小時!
當晚 11 點 30 分,在一路的絕望與無助中,劉麗麗最終口吐鮮血不止,年輕的生命就永遠定格在了高速上的這輛“黑救護車”上。
而涉事的公司究竟是怎樣的“草臺班子”,為何能在被兩次處罰后仍肆意妄為?
02
當劉麗麗的生命在黑救護車上消逝,涉事的仁康急救站也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這家看似普通的急救站,實則是沒有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專業黑戶”。
更令人費解的是,它為何能長期在吉大一院內停放車輛、招攬生意,甚至協議單上甚至還印著 “吉大一院轉運中心” 的官方字樣,讓導患者和家屬誤以為這就是醫院官方的轉運服務。
事實上,仁康急救站并非“初犯”,他是個有前科的“慣犯”。
2021年,長春衛健局就已經對它違規運營處罰13 萬元并沒收違法所得的罰單。
然而,懲罰似乎并未讓其收斂,第二年,它又因同樣原因“無證營業黑車”再次被罰款。
兩次處罰,不僅沒阻擋,反倒是助長了他違法的尺度,這背后究竟是利益驅使,還是監管漏洞?
事件發生后,司法程序也隨之啟動。
2023 年 7 月 19日,長春市朝陽區法院作出宣判:
吉大一院因對黑救護車監管失職,需承擔 10% 責任,賠償約 9.1 萬元;
仁康急救站因無證接診危重患者救治延誤,承擔 60% 責任,賠償 54.6萬元,家屬承擔 30%。
一審宣判后,雙方均不服并上訴,但 2024 年 6 月 28 日,長春市中級法院終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怎料,這判決結果只是麻煩的開始,執行過程更是困難重重。
吉大一院支付了賠款,而仁康急救站卻只支付了約6.8萬元,剩余47萬余元遲遲未到賬。
如今面對這樣的處理結果,女兒的無辜枉死與不公,讓這個破碎的家庭該怎么辦?
03
判決書上的文字無法化作實實在在的賠償,更是對劉麗麗的家屬進行“二次傷害”。
過去為了救治女兒掏空積蓄背負著高額債務,如今還要為賠償款四處奔波。
執行法官查封了仁康急救站的銀行賬戶和車輛,可對方輕飄飄一句“以房抵債”,就將家屬的希望懸在了半空。
拒絕以房抵債的家屬,只能在一次次與法院溝通中,咽下滿心的無奈與絕望。
曾經溫馨的家庭,如今只剩下永遠無法愈合的傷痛,這一切,究竟該由誰來買單?
消息在網絡傳開后,網友們直接怒火中燒。
有人質問:“兩次被罰還能繼續作惡,監管的眼睛到底在哪里?”
更有醫護工作者現身說法:“正規救護車從車輛配置到人員資質都有嚴格標準,黑救護車不僅設備缺失,司機和所謂‘醫護人員’毫無急救能力,這是拿患者的命當兒戲!”
在經過發酵后,法律從業者也犀利指出:“罰款力度不夠、執行困難,才讓這些違規企業有恃無恐。法律的威懾力,不該只停留在紙面上。”
各方聲音交織在一起,如同一記記重錘,不僅諷刺著黑救護車的“管理漏洞”,更讓“治理問題”愈發凸顯。
小結
從劉麗麗的悲劇,到涉事公司屢罰不改、家屬求償無門,暴露出的不僅是個體的苦難,更是行業監管的巨大黑洞:生命經不起“停車吃飯”的延誤,更容不得違規黑救護的猖獗。
兩次罰單沒能攔住死神的車輪,一紙判決也難撫平家屬的傷痛。
當救命通道淪為牟利工具,當本應守護生命的監管防線形同虛設,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成為下一個潛在受害者。
這場悲劇不應只停留在輿論熱議中,更需全社會共同行動,讓救護車真正成為生命的護航者,而不是悲劇的推手。
資料參考:
新浪微博|我會永遠記住的傷
九派新聞|女兒在“黑救護車”上死亡,父母發長文講述事發經過:“救護車”多次缺氧氣、停車吃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