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一則“美國黨將于法案通過次日成立”消息傳出,意味著這場價值3億美元的政商同盟,在距離“大而美”法案表決只剩72小時時徹底崩盤。
7月1日,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以51:50的驚險票數通過,然而就在法案送往眾議院的關鍵時刻,馬斯克卻發起了炮轟,直言“任何支持這坨狗屎的議員,明年初選等著被海報掛城墻吧”,并且放出宣言:若法案最終通過,“美國黨”將在次日宣告成立。
特朗普的報復隨即到來,怒吼道“埃隆拿的補貼比歷史上任何人都多,沒補貼他就得回南非老家”,而更危險的信號是當記者追問是否真會驅逐這位世界首富時,他咧嘴冷笑:“得考慮一下”。
曾經的盟友反目成仇,權力與資本的絞殺戰正式開場。
特朗普和馬斯克在利益驅使下的結盟也因利益而破裂
2024年大選期間,馬斯克豪擲2.9億美元助選,還以“暗黑MAGA”身份在搖擺州站臺,勝選后特朗普投桃報李,任命他為“政府效率部”掌門人,彼時的兩人正處于“政治蜜月”期,今年3月更宣布NASA載人航天全面轉向SpaceX,波音公司被踢出局,科技新貴與傳統軍工的權杖交接似乎已成定局。
然而即便有著利益的交換,但依舊擋不住裂痕的出現,5月22日,“大而美”法案在眾議院以215:214驚險通過,但其中取消電動汽車稅收抵免的條款卻直插特斯拉命門。
摩根大通測算,僅此一項特斯拉每年將損失12億美元,更讓馬斯克暴怒的是法案新增2.4萬億美元國債,與他主張的財政緊縮背道而馳。
到了6月5日兩人公開決裂,甚至由最初的爭論,上升到人身攻擊,特朗普還威脅終止政府合同,特斯拉股價單日暴跌14.26%,1500億美元市值蒸發,比戰場炮火更殘酷的是華爾街的倒戈。
馬斯克的新黨宣言與特朗普的驅逐威脅
馬斯克籌建“美國黨”絕非心血來潮,6月初他就已經發起民調,對是否成立新政黨征求意見,然而結果是2億人中80%支持者投下贊成票。
這個數字讓兩黨脊背發涼,雖然整個美國有數百個合法政黨,但基本是由民主共和兩黨壟斷,贏者通吃的選舉人團制度如同銅墻鐵壁,第三黨突圍難如登天,此前楊安澤的“前進黨”就是前車之鑒,這個號稱美國第三大的政黨,在18個州注冊三年仍未獲得聯邦選舉資格。
但馬斯克手握兩大核武器,4200億美元身家和掌控輿論的社交平臺,當特朗普放風“考慮驅逐”,實則是恐懼,2024年大選翻盤關鍵正是馬斯克解封其推特賬號。
雖然法律專家點破“憲法第十四修正案保障公民權,馬斯克1971年生于南非,但2002年歸化美國公民,撤銷身份幾無可能”,但特朗普要的從來不是法律勝利,而是殺雞儆猴的劇場效應當,總統把國籍當政治武器,專制陰影已籠罩美國上空。
奧巴馬突然登場對特朗普發起攻擊
63歲的奧巴馬選擇最鋒利的時機重出江湖,4月5日芝加哥演講中,他直斥特朗普為“偽獨裁者”,三項指控刀刀見血,關稅讓中產家庭年支出增3800美元、單邊主義致美股蒸發6.5萬億、更痛斥共和黨建制派縱容特朗普是“沉默的幫兇”,這場打破卸任總統不批評繼任者傳統的演說,短時間內卻為民主黨贏得了上億美元的支持。
但奧巴馬掀起的民意海嘯遠超預期,全美50個州爆發60萬人抗議,Z世代舉著“關稅讓物價飛”的標語占領街頭,東西海岸精英抨擊氣候政策倒退,跨黨派怒火燒紅了特朗普的民調,支持率暴跌至43%,70%受訪者指控關稅推高生活成本。
而美聯儲的絕望折射出政策困局,主席鮑威爾坦承傳統貨幣政策對“成本推動型通脹”束手無策,降息恐加劇通脹,不加息則引發衰退,當財政部長的辭職傳聞在華盛頓流傳,特朗普的執政根基已裂縫蔓延。
當權力、資本與民意在十字路口激烈碰撞,美國政治正迎來一場巨大的動蕩,特朗普舉著驅逐令大棒時,殊不知正在葬送自己的政治地基,信任一旦崩塌,想要再次重建可就難了。
馬斯克的新黨能否撼動美國百年政治格局?特朗普的驅逐鬧劇會如何收場?歡迎在評論區分享您的洞見!
參考資料
特朗普回應是否“驅逐馬斯克出境”:得考慮一下;馬斯克迅速發文還擊:我太想上點強度了紅星新聞
美國國際開發署關了!小布什奧巴馬罕見"聯手"抨擊 中國網
馬斯克批評共和黨,再提建新政黨 北京日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